劉占忠
(158100 黑龍江省雞西市梨樹區(qū)人民法院 黑龍江 雞西)
近年來,隨著滴滴等網約車的興起,國家也出臺了關于網約車平臺的相關文件,肯定了網約車的法律地位。但是目前國家對于網約車的法律定位和責任承擔判定并不合理,這阻礙了網約車行業(yè)的進步發(fā)展,所以為了恢復網約車行業(yè)的發(fā)展,就要對平臺進行法律地位的再定位并,合理分析責任承擔。
網約車平臺的發(fā)展與法律定位和責任承擔有著重要的關系,以空姐順風車遇害案件為來說,這就是一起網約車事件,這次事件使得滴滴出現了負面效應,阻礙了網頁車平臺的發(fā)展。在2015年10月,我國交通部發(fā)布文件,說明網約車平臺應該擔負起承運人的責任,此后,國務院和交通運輸部也逐漸規(guī)定出臺了文件,肯定了網約車的法律地位[1]。但是國家并沒有在相關文件中明確規(guī)定網約車平臺的,在發(fā)生事故中的責任主體,責任分配也不夠明確,所以我國網約車一旦發(fā)生事故,平臺承擔責任過大,一些平臺為了規(guī)避責任,就提高了司機和準入車輛的門檻,這都導致行業(yè)車內供給減少,網約車減少,阻礙行業(yè)發(fā)展。另外,一些監(jiān)督不嚴的網約車平臺可能會增加了黑車出現的頻率,出現駕駛員技術不高或者車輛資質存不達標等問題,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這都會得這一行的發(fā)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其實網約車上平臺與普通客運承運人是不一樣的,國家需要對其法律地位進行再定位,出臺合理的標準,在法律上明確其責任。
在具體定位時應該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網約車平臺并非居間人,其與傳統(tǒng)居間商不同,已經超出了居間人的范疇,平臺與乘客司機實際屬于雙方代理關系,乘客需要提前認可平臺的價格和合同,才可以獲得相應的服務,司機也要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技術才可以在平臺中任職。網約車平臺是處在較高的法律地位上,不按委托人預約進行服務,是在司機和乘客匹配基礎上進行服務的,所以我約車平臺是資源的組織者,并非居間人。
第二,網約車平臺和司機之間也并非承攬人,平臺注重的不是結果而是在服務過程中的具體內容,這就與普通的承攬不同。
第三,在法律地位上,網約車平臺應該為特殊承運人,因為網約車屬于客運經營的一種方式,需要遵守市場秩序與乘客安全,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如果承擔過重的責任又會顯得不公平,所以其作為特殊承運人是最合理的,一方面可以具備承運人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又可以具備一定的免責權利,不必承擔過重的責任。
當網約車平臺出現違約行為的時候,是一定要承擔違約責任的。例如,浙江曾經發(fā)生一起案件,該案件中的車主延誤出行,但是因為網約車與一般出租車的合同不同,所以自在責任承擔中并沒有做出明確的規(guī)劃,最后案件不了了之,這都體現出目前網約車平臺責任承擔方面的不完善。乘客在約網約車的時候,會將相關數據發(fā)布在平臺上,在司機可以選擇接單或不接單,但是一旦司機接單以后,就會將自己的信息發(fā)送到乘客客戶端,此時二者之間的合同就成立。所以如果司機發(fā)生延誤,并沒按時到達地點,就可以被認定是違反了誠信原則,如果給客戶帶來損失,就一定要承擔一定的違約責任。網約車平臺作為特殊承運人,一但發(fā)生了司機違約事件,無論對錯也需要承擔責任,但是平臺賠償過后可以向司機追償。
在我國消費權益保護法第44條中,說明消費者與網絡平臺之間不具備連帶責任,但是網約車平臺是否屬于該法規(guī)中的網絡平臺還是值得商榷的事情。消費者通常會在信任網約車平臺的基礎上發(fā)送訂單,從而獲得服務,但是乘客往往并不會核查車輛及司機的情況。因為平臺實力雄厚,且具有一定的風險承擔能力,所以一旦出現安全事故以及其他問題,網絡平臺應該首先承擔賠付義務,可以先維護消費者利益進行賠付,之后在按照具體情況對司機追究責任,進行內部賠付。但是如果只是讓平臺擔負所有責任的話,平臺就相當于替罪羊,會有很多車輛將風險轉移其中,所以平臺之后應該按照特殊的免責事由,向司機追究責任,要求賠償[2]。另外,平臺最好給司機繳納保險,之后讓保險公司按比例進行一定賠償。另外,在事故發(fā)生過程中還應該賦予乘客權利,通過乘客舉證判定責任主體,從而按照具體情況進行賠償。
網約車平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平臺本身要明確法律地位和承擔以外,為了促進平臺的發(fā)展,還要完善其他的配套制度。首先可以完善保險制度,目前一些網約私家車并可能沒有購買商業(yè)險,所以平臺可以將整個服務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投保,分為司機接受訂單、司機到達、行使過程這三個階段進行分別投保,在一二階段可以投入少量金額,在第三階段發(fā)生事故的風險最大,可以投入更多的金額,這樣一旦發(fā)生事故保險就可以為司機和平臺承擔大部分的損失。另外,國家還可以網約車平臺提供救助資金制度,網約車平臺也可以定期向救助基金繳納費用,將人身損害納入進救助基金的范圍中,啟動救助基金進行賠付。
綜上所述,近年來網約車事故案件屢次發(fā)生,但是國家目前對平臺的法律地位的認定和責任承擔劃分不明確,這都會影響網約車平臺的發(fā)展。所以國家需要進行法律的再定位,就如文中所分析的那樣,網約車并非居間人和承攬人,應該以特殊成員人判定責任,可以在承擔一定的違約侵權責任下按情況免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