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蘭
摘要:田徑運動具有比較悠久的歷史,一直以來都有體育運動之冠的美譽,在小學階段進行田徑訓練教學,能夠有助于小學生自身身心素質(zhì)的進步,提升其運動潛能、拓展其運動精神,為其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然而現(xiàn)在的問題是,很多不利因素制約了田徑訓練指導的效率,對這些因素進行梳理與排除,應當成為訓練指導者當前的工作要務。
關鍵詞:小學體育;田徑訓練;制約因素;分析
一、 引言
小學體育教師需要意識到,小學階段是學生未來發(fā)展的基礎,同時小學教育也直接關乎國民素養(yǎng)的全面進步,因此在當前階段的小學田徑訓練教學時,教師應當以能力增長、興趣提升為主要任務目標,真正發(fā)現(xiàn)不利于訓練效果進步的因素,對其一一化解之、破除之,才能保證訓練的卓有成效。
二、 制約小學田徑訓練的因素
(一) 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偏弱
小學生的年齡偏低,其心智依然處在稚嫩期,對于很多事物未能形成足夠的認知能力,更兼之其自幼兒時期起,便始終受到父母家人關愛,在學校缺少父母照顧時的心理落差較為明顯,有不適應環(huán)境的情況出現(xiàn),種種心理因素疊加在一起,進行田徑訓練往往不容易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且愈加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田徑訓練往往有著比較大的強度,讓心智不夠成熟,心理負擔較重的小學生接觸它,小學生產(chǎn)生抵觸情緒,甚至表現(xiàn)為不聽從指揮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小學生的好奇很強,在訓練標槍、鉛球一類的危險項目時,也存在受傷的可能性,同樣需要引起注意。
(二) 訓練場地和器械的不足
各所小學往往比較關注文化知識的傳授以及文化學科教具的供應,對于體育田徑訓練的關注度不足,雖然一直以來都在強調(diào)小學體育的重要性,可很多學校的落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一些學校取消了田徑運動隊,甚至無法保障基本的體育課時,再加之小學田徑訓練在場地方面的規(guī)范性不強,如訓練場地不符合安全標準,缺少專業(yè)人員的維護和管理等,這樣極容易造成小學生田徑訓練的無法正常開展。另一個問題是田徑訓練器材的缺失,雖然我們普遍認為田徑是對時間與距離、高度等方面的測試,項目內(nèi)容重點為跑步、跳高等,因此會產(chǎn)生一種田徑訓練項目不需要過于專業(yè)器材的認知,而實際操作中卻并非如此,比如跳高這類運動項目,便要求訓練者擁有足夠?qū)I(yè)的海綿墊進行保護,以便在背越式越竿時得到足夠的保護,若是海綿墊專業(yè)性不強,則容易造成脊椎部位損傷,所以我們認為充足的場地、專業(yè)的器材是田徑訓練的基礎。
(三) 訓練過程不夠科學
因為學校沒能采取充分重視的態(tài)度,導致了體育教師專業(yè)技術不強、教學方法不科學的問題出現(xiàn),現(xiàn)在小學田徑訓練,對于個別學校來講,其目標基本在于參加校內(nèi)或者校外舉辦的各種類型田徑活動、體育賽事等,為集體爭取名譽的心理極為突出。但是我們都知道,針對小學生的田徑訓練是不能過于急功近利的,那種只關注結(jié)果,不關注過程及持久性的訓練思維,無助于學生成長。小學生身心發(fā)展還沒有成熟,因此教師應當給予其科學的、針對性更強的訓練指導計劃,使其既能適應短期參賽的需要,也能有助于長期訓練計劃的實施,而并非那種短期強化訓練,只是有什么比賽,便在比賽之前很短的一段時期內(nèi)展開突擊性的訓練,這種短暫且強烈的訓練手段,非常有可能導致受傷情況的出現(xiàn),除此以外,因為訓練過程的不夠科學,也容易由此使小學生因為缺乏針對性而喪失興趣,如果長期采取這種田徑訓練應對態(tài)度,那么會對小學生身心健康及體育能力成長造成比較不利的后果。
三、 制約小學田徑訓練因素的化解策略
針對當前小學階段的田徑訓練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偏弱、訓練場地和器械的不足、訓練過程不夠科學幾個問題,現(xiàn)在擬提出幾種化解策略,以便使得小學生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教育教學科學規(guī)劃場地,并讓訓練過程更符合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
(一) 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
小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提升,是田徑訓練長效開展的關鍵,因此在指導小學生進行必要田徑訓練之際,亦應同時關注到其心理素質(zhì)的提升,從而保證小學生運動參與者體力、心理、技戰(zhàn)術三個方面的協(xié)調(diào)。特別是在平時田徑訓練中,因為特定年齡特點所致,小學生易于存在不聽管教、不服指揮、不遵守規(guī)則的問題,這些均源于心理控制能力不足所造成的。訓練時所給出的必要心理輔導,可以讓學生克服畏苦、懼難的、注意力不夠集中等心理問題,而對小學生的充分信任,則會讓心理輔導更顯親切,總之,一切心理輔導均應以學生心理發(fā)展實際情況為依托,以防止發(fā)生適得其反的問題。
(二) 對資金的合理應用
國家在教育總體思路上,是重視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對于學校教育而言,尤其需要做到文化和體育兩個方面共同進步,在資金安排上盡可能合理,避免一味地投入資金于文化課程教學上,要將資金進行合理規(guī)劃,使之在田徑運動項目建設用地、訓練器材等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具體到教師引導訓練時,需要做的則是因地制宜,在現(xiàn)有場地及器材固定的情況下,盡量將其應用的可能性發(fā)揮出來。
(三) 對訓練形式的優(yōu)化
小學田徑教練員在平時訓練過程中,應當留意于方法引導的科學性,有意識地提高學生參與意識,為了做到這一點,學校在進行田徑訓練時,不能如以往那樣臨時抱佛腳,且采取不適宜于小學生的過度專業(yè)化方式,應當讓小學田徑訓練過程更多地融入活動與游戲的形式,總的說來,只有保證訓練方式的較強針對性與靈活性,學生才能更加樂于投入到田徑訓練中來,從而實現(xiàn)田徑訓練因素由消極面向積極面的轉(zhuǎn)變。
四、 總結(jié)
在進行小學田徑訓練時,訓練指導者一定要積極調(diào)整教育思維觀念,形成幫助學生奠定終身體育理念的意識,且使其同時形成科學的訓練方法。對于具體的訓練過程而言,當前存在著一些不盡有利的影響因素,將這些不利因素化解掉,則可以保證訓練的技術關注、趣味關注、競爭關注同步增加,為創(chuàng)新田徑訓練教學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 黃健.小學田徑訓練中心率的應用[J].課堂內(nèi)外·教師版,2013(4):36-38.
[2] 王臻鑫.小學田徑短跑訓練的幾點思路[J].求知導刊,2016(21):42-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