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旭
甲狀腺癌是一種甲狀腺惡性腫瘤疾病, 引發(fā)該病的病因有碘、放射線、促甲狀腺激素慢性刺激、性激素的作用、生甲狀腺腫物質、其他甲狀腺疾病、家族因素[1]。治療方式有手術治療、內分泌治療、放射性核素治療、放射外照射治療等。甲狀腺癌通常可分為分化型與未分化型, 而分化型甲狀腺癌又包括乳頭狀甲狀腺癌(PTC)與濾泡狀甲狀腺癌(FTC)[2]。中年女性和兒童引發(fā)該病的幾率相對較高。分化型甲狀腺癌臨床表現為頸部淋巴結腫大以及單一的甲狀腺結節(jié)[3], 該病通常選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本研究對分化型甲狀腺癌采用全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的效果分析, 具體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62例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 其中男21例、女41例, 年齡20~59歲, 平均年齡(41.52±7.18)歲。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采用全甲狀腺切除術或近全甲狀腺切除術。首次手術:52例患者進行全甲狀腺切除術, 其中15例進行改良或根治性頸部淋巴結清掃, 37例行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二次手術10例, 其中8例采用全甲狀腺切除術, 2例采用近全甲狀腺切除術。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確診為分化型甲狀腺癌, 包括伴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患者;②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肝、腎、心疾病的患者;②消化系統(tǒng)以及神經系統(tǒng)有嚴重疾病的患者。
1. 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甲狀腺切除術或近全甲狀腺切除術治療:術前對患者的頸部進行基礎清潔與消毒工作,確保手術進行時能夠無菌, 患者采取仰臥位, 麻醉順利完成后對患者進行手術, 可合理的將患者的肩部墊高, 同時患者頭部向后仰, 使患者的頸部充分暴露出來, 做弧形切口, 切口位置應在患者的胸骨上跡上方2 cm處, 在進行切口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 對患者的切口做好保護措施;隨后分開患者的頸前肌群與胸鎖乳突肌, 再將甲狀腺腺體從甲狀腺與假包膜之間分離, 注意需要將甲狀腺充分暴露出來;在確認患者甲狀腺充分暴露出來后, 將其甲狀腺懸韌帶分離切斷;對患者的甲狀腺中、下靜脈進行結扎切斷, 同時應用囊內結扎法對甲狀腺下動脈進行處理;接著將甲狀腺峽部分離以及切斷;切除甲狀腺側葉, 在切除的過程中需要認真謹慎, 防止對甲狀旁腺以及喉返神經造成損傷;在完成切除工作后, 將患者的切口縫合, 注意止血要徹底并放置引流。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統(tǒng)計分析患者術后喉返神經損傷以及甲狀旁腺功能受損的情況。患者術后血鈣復查<2.0 mmol/L或血清甲狀旁腺激素<8 pg/ml, 面部或手足出現抽搐、麻木等癥狀, 視為甲狀旁腺功能減弱, 如1年內癥狀未得到改善, 則視為甲狀旁腺功能永久性減退;術后患者出現聲音嘶啞或飲水嗆咳等癥狀, 采用喉鏡對聲帶進行檢查,如聲帶運動受限且固定不動, 視為喉返神經功能損傷, 半年內恢復正常, 視為暫時性喉返神經損傷, 1年內未恢復正常,視為喉返神經永久性損傷。
所有患者均進行全甲狀腺切除術或近全甲狀腺切除術,術后9例患者出現并發(fā)癥, 經過對癥治療后, 均恢復正常,未出現永久性損傷。術后5例患者出現聲音嘶啞, 通過喉鏡檢查, 能夠看見單側聲帶麻痹并活動減弱。由于患者的具體病情不同, 對其隨訪2~5周后, 所有患者均恢復正常。術后血鈣復查4例患者出現低鈣血癥, 其表現為四肢末端帶有輕微抽搐、面部以及手足感覺麻痹, 對其采用靜脈滴注或口服鈣劑后, 所有患者癥狀均得到改善。術后隨訪4~6周, 所有患者血鈣均恢復正常。
甲狀腺癌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系統(tǒng)惡性腫瘤, 被分為分化型甲狀腺癌和未分化型甲狀腺癌。分化型甲狀腺癌近年來發(fā)病率在不斷上升, 對人們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醫(yī)學上將其分為PTC與FTC, 通常PTC發(fā)病率相對較高, 其屬于惡性較低的腫瘤, 且腫瘤的進展速度較緩慢, 但如其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長, 嚴重時還有可能引起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 繼而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影響[4-6]。而FTC則是惡性較高的腫瘤, 并且還會引發(fā)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7]。分化型甲狀腺癌在中年女性以及兒童中較常見, 其復發(fā)率較高, 對此需要對病灶進行徹底的清除。研究發(fā)現采用全甲狀腺切除術或近全甲狀腺切除術治療該類患者能夠有效的降低復發(fā)率[8-10]。本研究對分化型甲狀腺癌采用全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的效果分析, 結果顯示, 有9例患者出現并發(fā)癥, 但經過對癥治療后, 所有患者均恢復正常。
綜上所述, 對分化型甲狀腺癌采用全甲狀腺切除術治療,可能會對患者甲狀旁腺以及喉返神經造成一定的損傷, 但通過嚴謹、準確的手術操作, 可避免對其造成永久性的損傷,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1] 祝玉祥, 章佳新 , 蔡鳳林 , 等. 全腔鏡手術與傳統(tǒng)手術治療早期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臨床比較.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4,23(5):605-608.
[2] 張濱, 李福榮, 馮江, 等. 甲狀腺全切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臨床意義和并發(fā)癥分析. 現代腫瘤醫(yī)學, 2013, 21(9):1967-1969.
[3] 吳驥, 管小青 , 吳建強, 等. 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安全性探討(附72例報道).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1, 18(5):541-544.
[4] 邢進, 尚東. 甲狀腺全切除術與近全切除術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效果分析. 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4(6):583-585.
[5] 崔勇, 孫茂偉 , 趙東旭. 甲狀腺全切除術在分化型甲狀腺癌外科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實用癌癥雜志, 2017, 32(7):1214-1215.
[6] 郭軍, 曹蘇生, 王偉. 分化型甲狀腺癌全切除術后131I與內分泌綜合治療臨床分析.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0, 17(22):1878-1879.
[7] 高新寶, 賈高磊, 田志龍, 等. 全乳暈入路與胸乳入路腔鏡手術治療甲狀腺微灶癌的臨床比較.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6,25(11):1550-1556.
[8] 靳小建, 盧榜裕, 蔡小勇, 等. 完全內鏡雙側腋窩同側乳暈徑路甲狀腺手術的臨床應用.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3, 22(11):1441-1445.
[9] 李仁拴, 李偉, 苗滿園, 等. 全腔鏡甲狀腺切除術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療效及其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7, 34(1):103-105.
[10] 王凱, 李南林. 腔鏡輔助甲狀腺切除手術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療效分析.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7, 2(2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