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星
【摘 要】:目的:探究綜合護理干預在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間在我院收治的62例手術麻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的對象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通過了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按來院接診的前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分為31例,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式,觀察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方式,對兩組手術室麻醉患者經(jīng)護理干預后的蘇醒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氣管插管時間為(23.85±7.63)min、術后完全蘇醒時間(42.67±11.44)min、麻醉恢復時間(50.42±11.22)min,較對照組麻醉患者經(jīng)護理干預后的氣管插管時間為(34.35±7.26)min、術后完全蘇醒時間(70.57±12.28)min、麻醉恢復時間(84.34±13.44)min,相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在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佳,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手術室;麻醉蘇醒;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9--02
綜合護理干預在臨床屬于一種具有針對性的新型護理模式,是以人性化、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為一體的綜合護理理念,全面以“麻醉患者”為中心,激發(fā)醫(yī)護人員的人文關懷、人文精神,凸顯出醫(yī)護人員的責任心與同情心。通過運用呼喚蘇醒方式進而減少患者蘇醒期躁動情況,同時加快了患者的意識恢復以及蘇醒時間[1]。本文選自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間在我院急診室進行就診的62例麻醉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分別采取傳統(tǒng)護理干預措施以及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后的蘇醒效果進行深入探究,該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于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間在我院手術室接收的62例麻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以上納入本次中的對象及家屬均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均經(jīng)臨床檢查明確,符合手術標準。排除心、肝腎臟器功能損傷等其他異常疾病。按照就診的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31例(常規(guī)護理干預)和觀察組31例(綜合護理干預),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32-68歲,平均年齡(33.02±2.2)歲;觀察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36.25±2.3)歲;62例手術室麻醉患者中的手術類型分別有腦外科手術22例、胸外科手術28、普外科手術12例。以上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平均年齡臨床資料進行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無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1.2 護理方式
1.21 對所有患者均給予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對照組:對本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1)術后對患者監(jiān)測血壓、心率等常規(guī)生命體征指標。(2)指導患者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位。(3)及時對患者給予喚醒,并給予關心、安撫患者[2]。
1.22 觀察組:對本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1)術前對患者采取合適的體位,給予心電監(jiān)護,結合手術類型是否給予導尿管等護理干預。(2)術中對患者進行耐心詢問,給予心理疏導,同時告知患者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的可能會產(chǎn)生的不適感及配合醫(yī)生注意事項,使得患者對手術充滿信心,共同完成整個手術,提高手術成功率。(3)麻醉效果消退后,護理人員應采取熟悉的喚醒聲音喚醒3-5次,待患者產(chǎn)生反應后,可再次發(fā)出指令,并觀察指令的完成情況,循序漸進輔助患者完成多種動作,并做好詳細記錄。(4)術后給予患者去枕平臥位,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定時對患者的體位進行調換,與此同時,嚴密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做好蘇醒期躁動的事件發(fā)生[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手術室麻醉患者的(氣管插管、術后完全蘇醒、麻醉恢復時間)各個指標情況。
1.4 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百分比為計數(shù)資料,卡方檢驗,(均數(shù)±標準差)為計量資料,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麻醉患者經(jīng)護理干預后的氣管插管時間、術后完全蘇醒時間、麻醉恢復時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進行比較,存在差異顯著,P<0.05,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3 討論
手術室麻醉護理過程中,極易發(fā)生麻醉蘇醒期躁動的情況,促使造成意外性傷害的可能性相對極高,為此,為有效減少患者在蘇醒期出現(xiàn)意識障礙的幾率,使得患者盡早蘇醒,是目前臨床醫(yī)護人員需求面臨解決的首要問題。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具有規(guī)范化、科學化、人性化為一體的護理理念,激發(fā)醫(yī)護人員的同情心與責任心,有效填補了過去傳統(tǒng)護理模式的不足之處。通過對手術室麻醉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后,有利于縮短氣管插管時間、術后蘇醒時間以及麻醉恢復時間,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
本次實驗研究結果闡明:觀察組麻醉患者經(jīng)護理干預后的氣管插管時間、術后完全蘇醒時間、麻醉恢復時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可比性,P<0.05,這與趙佳,吳文燕在研究報告中的結果一致。由此得出,針對手術室麻醉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方式,有效減少患者術后發(fā)生蘇醒期躁動現(xiàn)象,同時促使患者交感神經(jīng)興奮程度減弱,加快患者意識恢復功能,進而促進預后恢復。
綜上所述:較傳統(tǒng)護理模式而言,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可對手術室麻醉護理中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劉穎,劉玲玲,劉鐵偉. 綜合護理干預在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67):202+204.
丁祎. 綜合護理干預在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06):70-72.
逯巖. 綜合護理干預在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2):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