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遠
摘 要: 本文聚焦社區(qū)對背街小巷的環(huán)境治理,旨在通過對北京市核心城區(qū)里背街小巷中的居民進行社區(qū)環(huán)境治理的問卷調查,分析他們對于治理中的各個施力方向(如垃圾清理,違章建筑拆除,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景觀綠化等)的滿意度水平,進而為社區(qū)更為精細有效地實施專項治理建言獻策,為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公平、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作貢獻。
關鍵詞:小巷社區(qū);環(huán)境治理;成效反饋;改進建議
整理成效的反饋分析
1.1樣本人口特征
本次問卷調查以考察居民對街道整治背街小巷周邊環(huán)境服務的滿意程度為主線,在北京市西城區(qū)天橋街道部分社區(qū)一共發(fā)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46份,無效問卷4份,所以總計有效調查人數(shù)為146人。我們可對參與問卷調查的人群做出以下分類:
(1)從受訪居民的性別構成來看,可分為兩類人群,男性人數(shù)為71人,所占百分比為48.6%,女性人數(shù)為75人,對應百分比為為51.4%,性別比例大體平衡。
(2)從受訪居民的住所分布來看,可分為五部分,包括天橋小區(qū)、祿長街、永安路、虎坊路、太平街街道五個區(qū)域。
(3)從受訪居民的年齡構成來看,可做出以下劃分,包括40歲以下、40至50歲、50至60歲、60至70歲、70歲以上五個年齡層段。各年齡層段對應人數(shù)比例約為1.38:1:2.50:1.88:2.38。其中50至60歲年齡層段的受訪居民較多,反映出的意見也較為突出。
1.2 “十無”措施的調查分析
1.2.1 參數(shù)檢驗——滿意度評分分析
針對天橋街道的“十無”治理理念,受調查的居民對整治亂停車、拆除違章建筑、清除“開墻打洞”、打擊違規(guī)出租、整治違規(guī)經營、清理凌亂架空線、清理堆物堆料、修理破損道路、整治亂涂亂掛、清理非法小廣告這十項措施的滿意度評分分別為:2.75,3.45,3.67,3.37,3.34,2.85,3.01,3.82,3.33,3.32(各項滿分為5分),總平均分為32.92分(滿分為50分),平均每項評分為3.292分,總體達到一般滿意的水平。
經Q_Q圖的檢驗知樣本滿足均值為32.92,標準差為9.296的正態(tài)分布,同時樣本容量為146>30,為大樣本總體,故用T-test檢驗各項措施的評分是否和均值3.292有顯著差異。
分析結果顯示,在“整治亂停車”“清除開墻打洞”“清理凌亂架空線”“修理破損道路”“清理非法小廣告”這五項評分的sig值顯著<0.05,故在顯著性為5%的水平下拒絕原假設,認為其與均值3.292有顯著差異,滿意度顯著偏高或偏低。
1.2.2 方差分析
由統(tǒng)計結果可知,性別和社區(qū)分布的不同水平下,觀測變量即滿意度評分的方差有顯著差異,故無法進行方差分析,檢驗結果無意義;年齡的不同水平下,觀測變量即滿意度評分的方差沒有顯著差異,故可以進行方差分析,由于Sig值<0.05,故拒絕原假設,認為年齡差異對滿意度有顯著影響。
回歸分析
根據(jù)回歸分析結果顯示:Y=0.165 X1+0.158 X2+0.154 X3+0.148 X4+0.141 X5+0.157 X6+0.163 X7+0.130 X8+0.143 X9+0.159 X10-5.622E-015,其中Y代表總評分,X1——X10分別代表整治亂停車、拆除違章建筑、清除“開墻打洞”、打擊違規(guī)出租、整治違規(guī)經營、清理凌亂架空線、清理堆物堆料、修理破損道路、整治亂涂亂掛、清理非法小廣告這十項措施的滿意度評分。
可以看出,背街小巷的“十無”治理措施在居民心中有著相似的重要性,它們一同構成了滿意度水平測度的影響因素的集合。其中X1和X7在回歸方程中的系數(shù)值相對較大,這反映了居民對“整治亂停車”和“清理堆物堆料”的治理行動更為關注。
改進建議
經過問卷調查和統(tǒng)計分析后,本小組發(fā)現(xiàn)在背街小巷的治理過程中,居民對“整治亂停車”“清理堆物堆料”“清理非法小廣告”這三個方面較為關注,并且希望社區(qū)能夠實施更加積極的治理行動。
3.1整治亂停車
社區(qū)工作人員進一步抓好違法當事人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力度,對亂停亂放的違法當事人進行耐心教育,引導教育其樹立文明交通意識,摒棄交通陋習。參與機動車“違?!爆F(xiàn)象治理的主體應當是多主體參與,增強居民參與度是新方向。重點治理共享單車清理工作。
3.2清理堆物堆料
成立清理小分隊,定期對所負責范圍內的堆物堆料進行清理,保持區(qū)域環(huán)境的整潔。建立居民監(jiān)督機制,并且為清理工作提供信息。對居民進行宣傳教育,例如舉辦舊物回收利用講座、廢物大改造比賽等,從根源上解決堆物堆料問題,培養(yǎng)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3.3清理非法小廣告
將環(huán)衛(wèi)作業(yè)經費合理的分配到街道或背街小巷,對那些老舊小區(qū)利用這筆經費來選擇環(huán)衛(wèi)團隊清理小廣告。對那些老胡同也利用這筆經費來進行小廣告的清除,改善環(huán)境。
在每個街道或背街小巷都成立廣告清除治理委員會,并有分支,每個樓都選舉出3-4名代表(建議輪換制),以周或每半個月為周期,對各自樓門附近的小廣告進行自行清理。設立小區(qū)門禁,各居民刷卡進入,減少小廣告進入社區(qū)張貼的可能性。街道、背街小巷設置巡邏人員,可更及時、快速的清理小廣告。
【參考文獻】
[1] 胡劍. 北京市社區(qū)服務調查研究[D].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
[2]江作蘇. 背街小巷與治理大道[N]. 人民日報,2012年1月6日(004).
[3] 饒傳坤,李軍洪,侯建輝等. 舊城整治中的公眾參與實證探討——以杭州市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為例[J]. 城市規(guī)劃,2007,31(7):62-67.
[4]王麗娟. 有面兒又有里兒 背街小巷也要“高顏值”[N]. 中國改革報,2017年4月20日(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