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姚雪琴 田景科 張慧霞 何維玲
摘 要:隨著互聯(lián)網高速發(fā)展,網購也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網購中,大學生是必不可少缺少的主力軍。本文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以新疆的大學生為主要對象,并且以新疆多民族的特點,從網購消費情況和消費水平差異、對于大型網絡購物節(jié)的消費刺激反應、網絡借貸使用情況等探究新疆各民族大學生的網購特點,并就其特點對新疆本土和疆外各網絡購物平臺提供信息和建議。
關鍵詞:網購;新疆大學生;網絡借貸
根據(jù)2018年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lián)網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超過全球平均水平(51.7%)4.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46.7%)9.1個百分點。從結構上看,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到了30.0%。從職業(yè)上看學生占比最大,為25.4%。因為中小學生們的消費水平有限,所以我們可以出判斷大學生為網民中占比最高的群體。大學生龐大的消費基數(shù)和相對自由的消費、以及可觀的未來消費水平,不但使其成為當今網購的主力軍,也成為了未來網購的潛在重要客戶。這次調查主要目的在于準確了解新疆各主要民族大學生的網購情況,并為新疆本土和疆外各網絡購物平臺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建議。
調查對象以及基本情況
由于新疆幅員遼闊,學校分布較分散,故本次調查采用網絡問卷調查方式。發(fā)放問卷433份時收回,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為406份,有效率為93.76%。研究范圍覆蓋全疆各大高校所在地,但主要位于烏魯木齊的高校。
在調查的大學生中,女生219人,占比為53.94%,男生占比為46.06%。大一年級人數(shù)最多,占45.07%。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作為新疆主要的少數(shù)民族,在樣本中分別占65.76%、16.01%、9.85%、3.94%。
大學生網購調查情況
月生活費以及網購消費情況
在樣本數(shù)據(jù)中,月生活費為700 ~1000元的大學生最多,占比為40.15%,其次為1000 ~ 1300元,占比為26.11%。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在被調查的學生中,一般網購消費為100~200元的最多,占比41.63%,在被調查學生中超過60%網購消費不會超過200元。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在一般情況下,大學生的生活費已經足夠其網購的開銷,各民族大學生的網購費用仍然是以生活費為主。
各民族大學生網絡消費水平的差異
在調查中,對于各民族大學生進行的一般情況下網購消費,通過進行期望的求解,得出漢族為213.455元,維吾爾族為150.785元,哈薩克族為210.695元,回族為152.915元,其他少數(shù)民族為213.39元。在一般情況下,維吾爾族和回族學生的網購消費比較少,漢族和哈薩克族、其他少數(shù)民族網購消費較高。這是由于漢族和哈薩克族、其他少數(shù)民族等主要生活在北疆,漢族學生中又有一部分來自內地,維吾爾族學生中有一半以上來自于南疆地區(qū),由于內地以及南北疆經濟之間的發(fā)展不平衡,導致不同地區(qū)的計算機網絡普及水平存在差異,從而引起了不同民族間的網絡消費水平的差異。
各民族大學生對于大型網絡購物節(jié)的刺激的反應
對樣本中各民族大學生在網絡購物節(jié)時的消費金額進行期望求解,漢族為245.325元,維吾爾族為136.175元,哈薩克族為198.785元,回族為233.54元 ,其他少數(shù)民族為218.45元。雖然各民族大學生在大型網絡購物節(jié)中網購消費會有浮動性變動,但總體上除了回族外金額沒有特別突出的變化。通過T檢驗分析,T 樣本中總體大學生在網絡購物節(jié)網購消費并沒有表現(xiàn)出與一般情況網購消費下有顯著性差別。這是因為一方面,大學生作為受到高等教育的群體,其消費行為更具有理性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各大網購平臺在大型購物節(jié)日期間對于新疆中各大學的宣傳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各民族大學生在網購時使用網絡借貸平臺情況 各民族大學生在網購時有一半以上表示從來沒有用過網絡借貸平臺,其中維吾爾族學生占比最高,為72.31%。經常在網購時使用網絡借貸平臺的學生只占10%左右,說明了各民族大學生在網購時使用網絡借貸平臺尚屬少數(shù)情況。通過對他們對于網絡借貸平臺的態(tài)度調查,只有不到20%的同學表示支持或者很支持,絕大部分同學持一般或者不支持的態(tài)度。網絡借貸平臺沒有在各民族大學生中普及開來一方面是因為各民族大學生網購消費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其生活費已經足夠維持網絡購物的消費。 各民族大學生網絡購物時選購物品偏好情況 在網絡購物選購物品時,各民族大學生在衣服鞋子類和生活用品類物品的偏好情況基本相同,其期望值相差無幾。漢族學生更偏向于在網絡購物平臺上購買書籍資料,期望值為1.88,超過了其他民族。在化妝用品方面,回族同學更偏向在網絡平臺上購買,期望值為1.82,高于其他民族。維吾爾族學生在網絡購物時選購物品偏好調查中在各項物品中期望值均處于最后一名,說明了有一部分維吾爾族學生不使用或者不經常使用網絡購物平臺來購買物品,從側面也反映出了由于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導致的網絡消費的差異性。 在調查中,學生也反映出對于包郵、物流快且質量好的產品的偏好。這主要是由于新疆位置相對的偏遠,有相當部分的網絡平臺商家對于發(fā)往新疆的商品不包郵且物流速度較慢,對于急需的物品不能及時到達的現(xiàn)象所影響的。 各民族大學生對于新疆本土網絡購物平臺了解以及購買情況 新疆由于地處我國西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有待提升,所以導致了新疆本土的網絡購物平臺起步晚,絕大部分的漢族和回族學生表示一點也不了解新疆本土的網絡購物平臺,在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學生中有56.92%和38.1%表示對新疆本土網絡購物平臺了解一點,占比位于樣本中各民族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在總體中表示非常了解的學生只占總體學生的1.8%。在購買情況調查中,有82%的學生表示沒有在新疆本土網絡購物平臺上購買過產品,有35.38%的維吾爾族學生表示在新疆本土網絡購物平臺上購買過產品,為各個民族中占比例最高。說明了維吾爾族學生和哈薩克族學生比較關注新疆本土網絡購物平臺的發(fā)展,也反映了新疆本土網絡購物平臺在各民族大學生網絡購物過程中影響甚微。這是因新疆本土的網絡購物平臺還屬于起步階段,尚未在各民族大學生中產生影響。 結論及建議 通過調查顯示,各民族大學生在網絡購物時對物品的偏好雖然大致相同,但仍然有差異。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新疆本土的網絡購物平臺可以多做一些民族特色產品知識普及及產品宣傳,進一步發(fā)展民族特色產品,并利用地緣優(yōu)勢推出一些特色的進口產品來吸引更多大學生的注意。 第二,“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提出極大地加快了新疆物流業(yè)的發(fā)展。新疆本土的網絡購物平臺應借助這一的優(yōu)勢,滿足各民族大學生對于包郵、物流快的愿望,進行抵運費甚至包郵的銷售策略以提升大學生們的網購熱情。 第三,加大對于少數(shù)民族學生網絡購物方面的宣傳,使更多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搭上互聯(lián)網的順風車,體會更加便利的購物方式。 第四,新疆本土的網絡購物平臺針對各民族大學生對于物品偏好的不同,可以多上架一些各個民族大學生偏好的商品。 第五,在“大型購物節(jié)”期間,各新疆本土的網絡購物平臺應抓住這一機會。在校園里進行宣傳等活動,使各民族大學生了解本土的購物平臺,并吸引其在網絡購物平臺進行購物。 基金項目:新疆大學2017年度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項目“多民族融合背景下的新疆大學生網購調查”(項目編號:XJU-SRT-17042)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 .中國互聯(lián)網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N] . 2018. [2]潘雨相,劉倩.西安大學生網購消費行為調查分析[J].現(xiàn)代商業(yè),2017(32). [3]王歡,王珊珊.西藏高校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差異性研究[J].西藏科技,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