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杰,彭 燕
(1.山西大同大學外國語學院,山西大同 037009;2.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廣東湛江 524094)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文化軟實力也逐漸增強?!拔幕孕拧焙汀拔幕杂X”等詞匯已經成為人們熱議的詞語。文化實力對一個國家發(fā)展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茶文化也屬于文化的一個分支。由于茶文化的發(fā)展歷史悠久,已經慢慢融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其他國家也有著豐富的茶文化。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使用率最高、最通用的一門語言。將茶文化的理念運用到高校英語的教學當中,不僅可以使得學生更好的學習其他國家的茶文化知識,也可以使茶文化向外傳播,增大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力[1]。
在古代,我國就是茶葉的出口國,是茶葉的發(fā)源地,具有非常豐富的茶葉。隨著古代文化的發(fā)展,茶葉也慢慢被附上了文化的氣息。士大夫們品茗飲茶,吟詩作對。漸漸地茶葉就具有了文化的氣息。在《茶經》當中,就有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茶文化發(fā)展和具體內容的描述,在唐宋時期,由于經濟的鼎盛,人們對文化世界的追求也越來越多,茶文化也在唐宋時期達到了頂峰。
茶文化是在士大夫等一批知識分子當中發(fā)展起來,所以,茶文化與生俱來就帶有風雅的精神風韻。我國的茶文化主要講究的是以禮待人的處世哲學和清、凈的生活方式。茶文化的處世哲學教導著人們待人要和氣,要尊敬長輩和德高望重的人士,尤其要講究禮儀。關于禮儀,在茶文化當中的敬茶中,有著明顯的體現。例如,在敬茶的過程中,尤其要注重敬茶的順序,要按年齡和尊卑來依次敬茶,同時,還要注重敬茶的手法等等。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生活態(tài)度和與人的人際交往和相處之上,在生活中要淡定坦然,不能因為一些小事,就和同學發(fā)生矛盾,要寬容待人,在與老師相處時,要講究禮節(jié)和禮貌,尊敬老師。當然,茶文化對于當代學生的影響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探究[2]。
茶文化英語作為一門新穎的學科,在我國缺乏實踐的經驗。目前的很多高校,對于茶文化英語的教學還停留在一個比較膚淺的階段,只是把茶文化和英語進行簡單的相加,并沒有根據各自的特點,把茶文化和英語有機的聯合起來。而且,目前大多數高校的茶文化英語的教學仍然沿用的是以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沒有結合當前教育的發(fā)展情況和學科的特殊性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雖然,很多高校都引進了多媒體設備,但是很多老師并沒有完全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一方面,有的老師對于多媒體的使用不熟練,只用單一的多媒體方式,例如視頻或者圖片等,另一方面,有的老師過度依賴多媒體的作用,忽視了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引導。茶文化英語是一門全新的學科,是傳統(tǒng)和現代的結合,用單一的教學方式,顯然無法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無法完成課程的要求。除了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之外,教學內容也有著一些問題。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得知,很多學生認為茶文化英語的教學內容比較枯燥乏味,內容很空洞無法提起學習的興趣。因此,要想將茶文化完美的融合到英語教學當中去,并且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我們必須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不斷的學習新知識,熟練的操作多媒體等教學工具。
由于教育部的改革創(chuàng)新,提出了課程改革的要求。新的課程要求提出了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不能一味的只看成績。主張發(fā)揮學生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只是起到引導學生的作用。然而,在現在的很多高校教學中,并沒有完全改掉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仍然是以老師講述為主。據調查顯示,現在很多高校老師的教學依舊是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通常情況下,都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只能坐在下面無聊的聽講,完全不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于茶文化英語的教學也仍舊是如此,由于老師孤零零的講述,學生無法提取興趣,自然對茶文化英語的接受程度越來越低。而且,由于這種不正確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越來越差,對課堂知識的吸收也逐漸下降。于是,老師為了取得良好的成績,學生們的作業(yè)也越來越繁重。為了應對繁重的作業(yè),學生不得不學習,使得對茶文化英語的興趣更加的下降。長此以往,惡性循環(huán),最后,英語茶文化的教學只能以失敗告終,茶文化無法很好的融入到高校的英語教學當中。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多媒體技術的普及,現在的教育和未來的教育必然將和信息技術聯合起來,密不可分。利用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教學,也就意味著教學的手段越來越多樣化,也意味著課堂的信息更加多元化。一方面,教師可以將茶文化的理念融合進英語的教學過程,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同學們展現茶文化的發(fā)展歷程,使得同學們對茶文化的歷史更加了解,同時喚醒同學們的興趣,另一方面,高校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以課程教育為契機,充分挖掘茶文化的深層內涵,最大限度的發(fā)掘茶文化和高校英語教學的相關性。當然,這也對教師資深的素質提出了要求,不僅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茶文化知識,還要積極學習信息科學技術知識,使得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能夠熟練的使用多媒體技術,向同學們盡可能全面的傳達茶文化的理念與英語的相關知識。
我國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追溯到我國古代,很多國家的茶葉和茶文化都是從我國流傳過去的。然而在我國的歷史上,茶文化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因此,在進行茶文化的滲透時,要注重文化的差異性,在將茶文化滲透到英語課堂的時候,可以利用差異性,向同學們全方位全面的傳授中國的茶文化知識,也可以向同學們介紹其他國家不同的茶文化知識,使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更加全面。在進行茶文化滲透時,還要注意的一點是中國茶文化的滲透要立足在英語知識的基礎上,不能和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脫節(jié),應使茶文化和英語課堂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接觸到傳統(tǒng)茶文化,在學習茶文化的時候,也要注重英語知識的傳達。最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雖然要注重文化的差異性,但仍然要以中華民族的茶文化為立足點,不能忘卻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3]。
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與老師和學生的配合脫不了關系。只有學生和老師緊密配合才可以使得課堂效果達到最大的成效。在進行茶文化理念滲透時,首先要學生對于茶文化的理念有所了解,茶文化的理念主要是以禮待人和“清、敬、和、美”等,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體驗的方式,使得學生對茶文化的理念有更深一步的理解。高校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展示圖片,讓同學們認識并朗讀茶葉的單詞或者茶文化的相關單詞等,可以適當的與學生進行互動,引起學生對茶文化的興趣。同時,也可以組織同學們進行討論,讓同學們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在交流時,不僅可以提高英語水平,還可以使學生對茶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更加的深刻。
總而言之,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fā)展,國際的交流和貿易往來也更加頻繁,國家對于英語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學好英語,是目前每個高校學生必須要做的事。但是,在學習西方文化知識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所以,在高校的英語課堂中,滲透茶文化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只有具有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才可以在世界紛繁復雜的文化中立足腳跟。同時,在高校的英語課堂中滲入茶文化理念,不僅可以教導學生掌握處世哲學,還可以使學生將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有機的融合起來,有利于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也符合目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