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蔚
(山東農業(yè)大學體育與藝術學院,山東泰安 271000)
在茶文化日漸繁榮的今天,古琴在茶藝表演中的作用,也成為了中國文化研究領域的熱點話題。從山東省民族音樂文化視角來看,古琴與茶藝的結合,其意義顯而易見。進一步研究古琴在茶藝表演中的作用,對山東省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人生一大幸事就是三五好友相約品品茶、彈彈琴,聊聊往事,以琴會友,以琴談笑,通過古琴品味人生。以古琴之名演奏茗曲,煮茶品香,感受人生之樂趣。茶道與古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將中古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寧靜致遠表現的淋漓精致。
自古以來,中國茶道講求:靜、真、和、怡,用“和”感受茶道之靈魂,用“靜”來實現修身養(yǎng)性,用“怡”來追求安之若素之道,用“真”學會為人處事、待客之道。用品茶來感受人世間的冷暖,用煮茶來感受細膩的生活,在茶文化之中感受生活之淡雅,在茶藝之中感受世俗,用茶道學會超然脫俗。而古琴之追求也是秉承著平和清正的宗旨,展現出文人騷客的憤世嫉俗、錚錚傲骨,展現一種脫俗的氣節(jié)。撫琴、怡情、寫詩、作畫、品茶成為相輔相成的生動景象。研習古琴、品味名茶,成為一種人生之道,生活享受,道德熏陶、情感交流,用品茶感受涓慢細流之節(jié)奏,撫琴感受鏗鏘有力之節(jié)奏,茶道與古琴環(huán)環(huán)相繞。
自古以來,古琴就有眾器之中品德最優(yōu)之稱,甚至在刑場上還用起表達生命的沉重,古詩文中更有許多美文用古琴之聲表達淡泊名利之情。更有許多古代名著中將茶之文化用來比做人生氣節(jié),將茶道比作內心的寧靜,更將其與月光、江水、倒影、蠶葉、露水等美好事物相聯系,用來表達作家內心世界對美好的向往,對茶道的不同感受。
由此可見,撫起古琴、品杯保茶,是一副良辰美景。將沁人心脾的茶香與裊裊節(jié)奏相融合,在美倫美奐的氛圍中,感受人生真諦。
山東作為中國民族文化發(fā)源地之一,孔子、孟子都是都生于魯國。自然山東也有著典型的茶文化體系。茶藝表演作為茶文化的一部分,在山東也極為普及。
首先茶藝是指將茶道和藝伎相結合,將飲茶習慣作為表現形式進行展現,通過藝術展示的形式將飲茶的流程作為表演形式,向飲茶者展示,更好的將茶的沖泡、喝飲技巧以藝術化的形式進行展示,將茶道的靈性以美感的畫面進行傳達。
其次將茶藝作為一種藝術追求,利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將生活情調進行提升,提高生活的質量,將生活的積極意義運用茶藝表演進行展示。
再次,茶藝還可以作為舞臺藝術與生活藝術的結合,通過茶藝展現其舞臺魅力,利用道具、舞美、燈光等將茶藝表演進行填充,使得茶藝展示更加具有魅力,體現其高尚的情操,使得表演更加有舞臺效果。
此外,茶藝還是一種可以彰顯人生魅力的藝術,使人們在緊張的快節(jié)奏生活中可以感受生活的細膩,將人生苦楚酸甜凝結在一杯茶中,使人生升華、心靈凈化。
另外,茶藝技術還是一種具有傳承性的文化,將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進行融合,是藝術文化與茶文化的結合,極具民族特色,不僅僅是一種藝術更是藝術文化的流傳。
琴道最具藝術的表現形式是古琴曲目,不能僅僅從音樂曲調上進行古琴的體會,更應該從多個方面進行古琴的感悟,如主題的選用、意境的表現、道德的體現等。
古琴表演過程中主要是遵守儒家的思想凸顯中庸、憨厚、正道,主張順其自然、遵循自然遠離,以淡泊清揚表現古琴的悠揚。古琴節(jié)奏中表現的節(jié)奏感主要是五聲音階,是將儒家思想的雅正與中和結合突出五正之音,更是對道家思想中風雅意境與淡泊風格的完美結合。
在音樂對儒家思想的展示是雅樂德音的追求,對庸俗淫溺的排斥。用雅樂凸顯其溫厚雅正,利用古琴凸顯思想,將音樂的節(jié)奏意境用來形成對人類的導向作用,主張與人為善,追求平和謙虛,用音樂來追求內心的平靜,與世俗復雜的情景相對,用道德規(guī)范形成對音樂主題的制約,規(guī)范其審美情操,與過于繁復的淫樂樂奏相對,用古琴的音色變現中和主題,反對“窮其變”的世俗現狀。
而道家思想追求則是體現了“大音希聲”,追求自然脫俗的逍遙境界。將古琴的音樂表達與超世進行結合,形成古琴追求的“道鋏”思想。道家對于音樂的積極作用更體現在音樂精神至上,對音樂技藝卻存在節(jié)奏上的制約,因此可以說是對物質聲音層面的消極態(tài)度。更加追求意境之美,此處與儒家音樂追求有較為明顯的差別,儒家的古琴更突出對道德的追求,兩種思想可以是一種音樂上的過度。道家思想音樂更強調對淡泊之情的追求,強調琴弦之外的清淡之境,突出對淡泊名利的審美追求。其清微淡雅主要是包括古淡追求、清凈淡雅、寧靜致遠、淳樸簡略、清新脫俗、恬淡寡欲等各種節(jié)奏的變化。
綜上可知,喜愛古琴之人必是對寧靜致遠的追求,是對道家、儒家思想的認同,更能看出其思想上的修養(yǎng)境界。但是當今生活節(jié)奏過快,人心浮躁、世俗險惡、人心叵測,難有品味古琴之人,甚至喜愛古箏的人多于對古箏的學習與了解。筆者認為,古琴與茶,意境相似,氣質相近,因此在茶藝展示的過程中,更多的是使用古琴進行表演,其曲調更為悠長,質樸,冷冷曲調,與茶馬古道徑隧相通,如亙古般悠長,蒼涼雄厚、綿長悠揚。使得其豐富的內容增添了茶藝表演的內涵,這些特點古箏卻難以體現,由此可見,在從古至今的茶藝表演中更多的古琴選擇,古箏更常應用于風月之地。
在高山流水中是耳熟能詳的古琴典故,以琴會友,用古琴突出兩者的志趣相投,更突出了古琴的節(jié)奏魅力,成為一段佳話。故國外更有應用古琴進行制片配樂的經典典故。由此可見,古琴之節(jié)奏,古琴之韻律,更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即使節(jié)奏不過于歡快,卻也備受欣賞,其應用歷史更悠久閑長,
關于古琴曲《流水》,最早見于明代朱權(朱元璋第十七子)1425年刊印的《神奇秘譜》中,對它的題解是《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為兩曲。在《列子·湯問》中記載有關于俞伯牙善彈琴鐘子期善聽琴一事。當俞伯牙彈完一曲,鐘子期贊嘆道:“巍巍乎志在高山。”俞伯牙又彈完一曲,鐘子期又道:“洋洋乎志在流水?!辩娮悠谀苌羁痰仡I會俞伯牙所彈奏樂曲《高山流水》的內涵。從此他們倆人成了知音,并傳為千古佳話。自蜀派琴家張孔山在《流水》中加入指法技巧“七十二滾拂”之后,大大增強了古琴的表現力,使《流水》一曲更為有名。1977年美國向太空發(fā)射的尋找外星人的太空船,就選用了管平湖先生用“飛瀑連珠”(明代第一曠世寶琴寧王琴)演奏的古琴曲《流水》制成金唱片。
琴曲《流水》因演奏者水平個性差異而風格大有不同?!捌呤L拂”的演奏,表現流水洶涌澎湃、浩浩蕩蕩直奔江河之勢。茶藝表演如選用《流水》一曲顯然過于猛烈了,可能高沖吊水時水花飛濺,也可能茶壺中水沸至騰波鼓浪之時茶水又燒的太老了。
關于《神奇秘譜》所載琴曲《廣陵散》,它所表現的是戰(zhàn)國時期“聶政刺韓王”的故事,世人稱之具有“殺伐之象”,加之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臨刑揮琴彈奏此曲使之成為“絕響”。如茶藝表演選用此曲,琴曲表現出的悲壯與慷慨激越、視死如歸的浩然之氣,定能使在場的人們時而情緒激昂、時而悲憤難抑、時而情緒緊張:難道還會有一個“摔杯為號”么?這泡茶的人及喝茶的人情緒絕不會平靜。
由此可見,在選用茶藝表演的音樂時,一定要事先了解所選音樂誕生的時代背景、音樂表現的主題及音樂形象和情緒,以達到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tǒng)一,與環(huán)境的協調。
在山東省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發(fā)展的過程中,茶藝和古琴是兩個不可缺少的方面,從古琴在茶藝表演中的作用入手,對山東省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進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對此進行了幾方面討論,希望能夠為山東省民族音樂的發(fā)展有所助力。
[1]王江舟.古代齊魯地域的音樂特點與差異[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2):109-112.
[2]董智淵.齊魯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J].齊魯藝苑,2014(01):29-31.
[3]馬雯.古琴藝術與茶文化的古今融合[J].福建茶葉,2017(5):334-335.
[4]張丹.知音譬喻知己 只為心聲 用一壺茶的功夫解讀古琴經典《猿嘯青蘿》[J].家庭影院技術,2016(7):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