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鵬,于海鵬,徐讓書,鐘 超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工程學部,沈陽 110136)
圖1是雙喉道氣動測溫探針結(jié)構(gòu)簡圖。探針通過制造進出口壓差使待測燃氣通過截面1進入探針并在第一喉道截面2處達到雍塞狀態(tài)。燃氣通過2—3截面時通過水冷腔體對高溫燃氣流進行冷卻使燃氣溫度降到3截面熱電偶的許用量程內(nèi)。燃氣再次以雍塞狀態(tài)通過第二喉道截面4處,由通過前后兩個喉道燃氣質(zhì)量流量相等的原理及雙喉道均達到雍塞狀態(tài)來測量燃氣總問T[1]。
0
假定氣流通過前后兩個喉道時是假定氣流為平衡、等熵、定常的一維均質(zhì)流。噴管一維等熵流動的流量關(guān)系式為 :
當喉道出雍塞時,由氣動函數(shù)可把公式(1)可簡化為:
其中
式中w 為氣體質(zhì)量流量,P為氣流總壓,p為氣流靜壓,A為噴管喉道橫截面積,T為氣流總溫,γ為氣流比熱比,R為氣體常數(shù)。
定義流量系數(shù)C為實際流量ma與理想流量mi之比。在穩(wěn)態(tài)流動條件下,由探頭的前后兩個限流截面的流量相等,則:
角標0-4為探針工作原理圖1中所劃分截面。
解得上游噴管前溫度:
當忽略燃氣比熱比影響時(取燃氣比熱比為定值γ=1.33) 。
C為探針系數(shù)在常溫下(T0=T3)由公式(6)標定得到。
(1)熱電偶產(chǎn)生的測量誤差。測溫探針工作依據(jù)公式(6),探針熱電偶所在截面如圖2所示。冷卻后氣流總溫T3的測量的準確性對探針測量準確性影響較大。氣動探針由于為水套冷卻結(jié)構(gòu),限于尺寸,探針中熱電偶只得采用裸露型,由高溫燃氣與水冷內(nèi)壁面產(chǎn)生的溫差必然導致輻射誤差的產(chǎn)生。由于探針支桿內(nèi)部氣流速度較高,局部位置達到聲速,而裸露的熱電偶對高速氣流只有一定的滯止作用,并非完全絕熱滯止。因此熱電偶會引入一定的速度誤差對測量結(jié)果造成影響[2]。
(2)燃氣比熱比的影響。探針計算公式(6)是取燃氣比熱比為常數(shù),即該探針在測量燃氣溫度時喉道2、4截面的比熱比為燃氣工程常用數(shù)值1.33。但在實際探針工作中,由于經(jīng)過探針的燃氣經(jīng)水冷冷卻,喉道截面2與4經(jīng)冷卻水冷卻后溫度相差較大,并且燃氣成分比隨著空燃比的不同也會發(fā)生變化,燃氣比熱比并非常數(shù)。
(3)探針第一喉道熱變形的影響。當探針進行溫度測量時,探針頭部浸入高溫燃氣流中,由于探針頭部收到高溫氣流沖擊,難以避免的第一喉道截面面積會發(fā)生變化。有公式(6)可知第一喉道的面積變化也會對探針測量引入誤差。
(1)對熱電偶的修正。在一般熱點偶中對于輻射誤差一般使用遮熱罩,對于速度誤差使用滯止罩等措施來避免或減弱誤差。然而對與該探針由于結(jié)構(gòu)尺寸的原因上述方法不能采用,只能進行數(shù)值修正。對熱電偶結(jié)點進行傳熱分析知其熱量傳遞有三種方式,熱點偶結(jié)點與燃氣流的對流換熱,與流道內(nèi)壁的輻射傳熱,與保護瓷管的導熱。在熱電偶使用、安裝正確的情況下其導熱誤差可以忽略不計。設(shè)燃氣溫度為Tg,熱電偶測溫示值為T3,探針支桿內(nèi)壁面溫度為Tw,高溫燃氣主要以對流換熱方式傳熱給熱電偶[3],忽略燃氣對熱電偶的導熱和輻射換熱,其傳熱量為:
其中,α是燃氣對熱電偶的對流傳熱系數(shù);A是熱電偶的傳熱表面積。
熱電偶與探針支桿內(nèi)壁面的熱交換,主要以輻射方式進行。
其中,εn為熱電偶的輻射率;σ為波爾茲曼常數(shù)。
當熱電偶測溫達到穩(wěn)態(tài)時 Qa=QR,即:
熱電偶測溫產(chǎn)生的輻射誤差為:
其中,,Re為雷諾數(shù); V為熱電偶處氣流速度;D為偶絲直徑、電偶接點處截面直徑; λ為燃氣的導熱系數(shù);υ為燃氣的運動粘性系數(shù)。對于熱電偶在實際使用中存在一定的總溫恢復誤差,通常使用復溫系數(shù)(或恢復系數(shù))r來描述絕熱壁面上氣流動能恢復為熱能的程度。總溫和熱電偶的示值之間的差值由復溫系數(shù)定義可以表示為速度誤差△Tv:
其中,r為熱電偶復溫度系數(shù)由實驗標定得到,γ為燃氣比熱比。熱電偶測點位置馬赫數(shù)是由實驗所得3截面總壓,靜壓,總溫及氣動函數(shù)計算所得。則熱電偶溫度經(jīng)修正后更加接近氣流真實溫度為T3’。
(2)對燃氣比熱比的修正方法。燃氣比熱比γ是燃氣成分比及溫度的函數(shù),燃氣成分比隨余氣系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航空煤油與空氣燃燒所產(chǎn)生的燃氣的平衡成分和熱力性質(zhì),只與燃料的平均氫碳比x有關(guān),與組成燃料的各碳氫化合物的化學結(jié)構(gòu)無關(guān)。航空煤油的x值大約在1.8~2.2范圍內(nèi)變化,此處取x中間值2[4]。空氣由21%的氧氣和79%的氮氣組成(體積百分比),即每含有1mol氧氣的空氣中含有3.762mol的氮氣。
當余氣系數(shù)大于1是燃氣成分為多余空氣與CO2、H2O、N2的混合氣體。化學方程式為:
由方程(13)及余氣系數(shù)可得出燃氣中各成分質(zhì)量分數(shù)如下:
各成分燃氣定壓比熱隨溫度變化函數(shù)有各物質(zhì)物性表[5]擬合得到如下:
混合氣體定壓比熱容Cp(m)與定容比熱Cv(m)也遵循邁耶公式即:其中R0為通用氣體常數(shù)其值為8.314(KJ/(Kmol.K)。M(m)為混合氣體的千摩爾質(zhì)量,單位kg/kmol。當余氣系數(shù)α由1變化到∞時其千摩爾質(zhì)量從28.785kg/mol變化到28.839kg/mol變化范圍僅0.191%;因此可取燃氣成分的分子量為一常數(shù)(28.81),則因此燃氣比熱比可變換為:
喉道1截面的溫度未知有方程(6)給出初始值迭代計算最總確定第一喉道比熱比值及燃氣總溫。燃氣比熱比γ的誤差影響不容忽略。
(3)探針第一喉道熱變形的修正。對于浸入高溫燃氣流中的第一喉道來說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變形影響第一喉道面積的大小, 對于喉道的熱變形可以采用熱膨脹系數(shù)較小且耐高溫材料制造探頭并同時在考慮探針3截面燃氣不出現(xiàn)過分冷凝(水蒸氣凝結(jié))情況下加大冷卻水流量或?qū)μ结樀谝缓淼罒嶙冃芜M行實驗標定以達到修正目的。
[1]Simmons F.S.-Theory and Design of a Pneumatic Temperature Probe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in a High-Temperature Gas Stream NACA TN3893.
[2]戴蘇明.氣流溫度測量中減小測量誤差途徑的探討[J].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2001(21):5.
[3]金偉,柳靖波,白月飛.熱電偶測溫的誤差分析[J].工藝與裝備,2013(04).
[4]范作民,傅巽權(quán).熱力過程計算與燃氣表(上卷)[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7:10-11.
[5]楊世銘.傳熱學(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59-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