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堂
【摘要】面對每年各個層面的語文公開課,將公開課上得既有成就感又有下次還樂于再上的激情,這是一個看似簡單但又復雜的問題。本文以自己多年上課經驗出發(fā),總結一些基本方法,希望以此拋磚引玉,激發(fā)老師一點思考。
【關鍵詞】語文 ?公開課 ?優(yōu)秀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2-0064-01
對于上公開課,老師大多是比較緊張的。因為一個公開課,不論是學校范圍的還是走出學校以外的,都要面對很多人。有些老師平時上課或許很自如,但只要人一多,立馬就變得手足無措,甚至大汗淋漓,緊張忙亂,課堂效果大打折扣。反觀一些老師,他們在公開課教學中,卻能游刃有余,亮點頻現(xiàn),獲得滿堂彩。針對這種情況,我根據(jù)多年來的經驗,覺得要上好一堂高中語文公開課,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心態(tài)放松,認真準備
老師要認識到,學校將公開課安排到個人,其實也是經過考慮的,也是對老師個人教學能力的一種肯定,老師思想包袱不能重,心態(tài)要放松,積極準備。首先,要仔細研讀課本,深入鉆研教材和教參,利用網絡和資料查閱相關教學設計;其次,向優(yōu)秀教師請教授課經驗,或者看一些優(yōu)秀課堂實錄,吸取眾家之長,完成自己的課堂設計。這是上好公開課的基本要求。
二、備課過程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案要詳寫。
既然是公開課,來的人一多,學生也緊張。老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把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預料到,上課思路要清晰,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要預先在腦海里盤算一下,語言精煉,觀點鮮明。對于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需要探討的問題,學生會怎樣配合或者怎樣回答,甚至回答不上該怎么解決,都要有一個預判。比如我在教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一課時,首先要清楚這篇課文屬于詩歌教學,這在語文教學里面屬于難點。長期以來,有人認為詩歌教學只是讀一讀,背一背就行了,其實,那是很難引起學生和作者之間共鳴的。所以在備課過程中,如何調動學生思維,使學生能夠化身于作者所處的時代,領會作者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就是一個難點了。同時,在這篇課文中,作者對音樂描寫的極為高妙,琵琶女的演奏和作者的情緒起伏,琵琶女自敘身世和作者內心苦悶相互映襯的巧妙結合,都是需要考慮的。根據(jù)這些考慮,我就要詳細準備教案,雖然費時費力,但只要做好了功課,上課效率就會越來越好,學生學習興趣也會逐漸提高。
2.要有換位思考。
當老師設計問題時,容易站在成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而學生能否對授課內容感興趣,其實是另一個問題。教師必須要有換位思考,將自己置于學生角度,從導語引出、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回答等各個方面設想,以調動學生探究問題的好奇心為出發(fā)點。如我問學生,誰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學生踴躍發(fā)言。然后我接著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也是一位大詩人與一位女子因琴聲而偶遇并相互理解的故事,大家有沒有興趣探究一下?學生就容易進入到課文里面,仔細研讀,分析原因。
3.要想到聽眾的感受。
聽課的老師,他們對課文是比較熟悉的,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和學生一起感受聽課的樂趣,也是需要考慮到的。老師要設計出優(yōu)美而富有詩意的課件,讓人耳目一新,對課文要有深入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使聽眾和學生一起進入思考中并有美的感受。
4.教學目標要力求全面。
比如《琵琶行》要讓學生達到的目標有五點:一是了解白居易生平、創(chuàng)作情況、詩歌背景;二是理清思路,理解內容;三是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詞、特殊句式等;四是理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深刻內涵;五是通過琵琶女悲涼身世和白居易失意人生,體會封建社會對人才的摧殘。目標全面,學生才能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都會有更大收獲。
5.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緊湊。
如我對《琵琶行》設計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導語引出、整體感知、合作探究、能力提升。環(huán)節(jié)一向環(huán)節(jié)二過渡,我是這樣設計的:學生聽錄影帶朗讀課文,同時畫出不能理解的字詞和難懂的句子,然后在自讀環(huán)節(jié),根據(jù)課文注釋或者和同桌討論,解決疑難。如果還不會,由全體同學集體討論予以解決。
在環(huán)節(jié)三中,我設計的問題是:詩前面一百八十三字的小序交代了什么,奠定了詩歌什么基調?琵琶女如何出場,有什么身世?音樂描寫該用什么語調來讀,為什么不一樣?哪個句子是全詩的主旨句,為什么要用一種嘆惋的語氣來讀?
在環(huán)節(jié)四中,我設計的問題是:八個比喻句分別描摹了音樂彈奏的哪些特征?音樂旋律變換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同是天涯淪落人”?由于每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緊湊相扣,學生在解決一個問題中,就會引發(fā)對下一問題的思考,情感也隨之發(fā)生變化,課堂效果就會很好。
6.授課過程中盡量創(chuàng)造亮點。
我班有幾個學生特別會朗讀課文,我讓他們展示了一下,他們的情感完全融入到課文中,朗讀的效果不亞于錄音帶,聽課的老師頻頻點頭贊許。學生對琵琶女悲涼身世,是該同情還是不同情,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惹得聽課的老師也參與討論中。這些亮點,都能成為很多年后的回憶。一節(jié)課最怕平淡無奇,無特色無亮點,聽完就忘,那一定不是好課。
三、及時撰寫教學總結和反思
一節(jié)課上完之后,對于課堂發(fā)生的一切,起初都是清晰度,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就會把一些細節(jié)忘掉。所以老師要及時撰寫教學總結和反思,要把教學過程中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記下來,把學生的亮點和需要改進之處記下來,撰寫教學反思,對于今后該如何改進課堂教學大有益處。
總之,上一節(jié)語文公開課,老師的精神壓力是可以理解的,但正是這種壓力的存在,才是一個老師發(fā)生質變的開始。講完課的成就感是沒有講過課的人永遠無法體會到的。要讓自己變得成熟,要讓自己成為同行中的佼佼者,老師應該用積極的心態(tài),端正的態(tài)度,踴躍講課,努力向名師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