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仍經(jīng)常輸出不合語法的句子。本文嘗試將配價法運用到病句中,提出一套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修改原則。這套原則包含三個方面:一找動詞,二看搭配,三查分枝。通過運用這套原則,使學生逐步生成規(guī)范的漢語。
【關鍵詞】配價法 ?動詞 ?價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2-0053-01
初中教師主要是利用句子成分的知識講解病句。而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和補語這六種句子成分對于初中生而言,是很抽象的語法知識,所以很多時候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而配價法正是這樣一種可以避免談及句子成分,而只需要對動詞、名詞有了解就能很好地運用于病句的一種方法。
一、何為配價法
動詞是句子的中心。動詞具有支配一定數(shù)量和質量名詞的能力。動詞可以支配幾個名詞,它就是幾價的。動詞的兩邊就好像有一定的空位,可以讓一定數(shù)目和一定種類的名詞填充進去。言語中造句的過程就像是在動詞的左右填充上相應數(shù)量和質量的名詞的化合過程。比如說用一價的“跑”造句,我們之所以會造出“小偷跑了”這樣合格的句子是因為“跑”這個動詞要求一個有生命的名詞出現(xiàn)在它前面的空位上。有像“跑”這樣只支配一個名詞的動詞,也有像“吃”這樣能支配兩個名詞的動詞,因此“鳥兒吃蟲”也是一個合格的句子。還有“給”這樣支配三個名詞的動詞,所以“他給我一支筆”也是一個合格的句子。相反,如果出現(xiàn)在句子中的名詞的數(shù)量或質量與動詞要求的不一致,就是病句,如“石頭跑了”。下面,我們將配價法結合具體的例句來詳細說明。
二、修改原則
1.找動詞:如果是一個動詞,則進行步驟2,若動詞數(shù)量超過一個,則動詞的順序可能有誤。
(1)我們要及時解決并發(fā)現(xiàn)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句子(1)中的動詞是“解決”和“發(fā)現(xiàn)”。但是先說“解決”再說“發(fā)現(xiàn)”不符合事件解決的邏輯順序,因此是個病句。
2.看搭配:不同的動詞在進入句子時要求不同數(shù)量與質量的名詞與它共現(xiàn),找到動詞后就要檢查與動詞共現(xiàn)的名詞是否在數(shù)量和質量上滿足動詞的要求。因此,病句又可分為因名詞數(shù)量上導致的不滿足和因質量上導致的不滿足。
數(shù)量上的不滿足:
(1)通過幾天的軍訓,使我認識到了紀律嚴明的重要性。
(2)水資源的嚴重短缺打破了人們曾經(jīng)認為的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3)他長著一頭黑色的長發(fā)和黑色的眼鏡。
“使”這個動詞在配價上,要求前面有個名詞與它在句子中共現(xiàn),而這種要求在(1)沒有得到滿足,因為(1)中“使”前面是一個介詞短語,沒有名詞來填充“使”前的空位,把“通過”刪除,就有了自由的名詞可以填入該空位。(2)的動詞“打破”前后各有一個空位,“短缺”滿足了前面一個空位的要求,但是后面一個空位上卻沒有名詞,因此要補上“想法”之類的名詞。而(3)中的動詞“長”后面只有一個空位卻來了兩個名詞,導致沒有位置可以安放其中一個,又因“黑色的眼鏡”無法與“長”搭配,因此需刪除。
質量上的不滿足:有的句子名詞的數(shù)量上符合,但是語義無法搭配,動詞要求進來的名詞應該是“張三”,實際來的是“李四”也不行。
(4)春天的江南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
(5)為了防止這類事故不再發(fā)生,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
(4)的動詞是“是”,“是”要求前后的名詞具有類屬關系,“江南”不屬于“季節(jié)”。(5)的動詞“防止”,要求其后面的成分在語義上應為壞事,實際正好與要求相反。
若動詞的配價無問題,則查分枝。
3.查分枝:動詞以及其所要求共現(xiàn)的名詞是句子的主要部分,剩下的內容就是附屬在動詞或者名詞上的修飾部分,我們稱為分枝。
(1)初中生是否有遠大理想,將關系到輝煌前程的實現(xiàn)。
(2)他缺乏生活經(jīng)驗,難免不犯錯誤。
(1)中修飾語部分的“是否”與“輝煌”是兩面對一面的問題。(2)的動詞“缺乏”與“犯”這兩個動詞的配價在數(shù)量和質量上都得到了滿足,只是“犯”前面的副詞“難免”不能與否定副詞“不”共同出現(xiàn),否則就會導致邏輯錯誤。
三、結語
通過找動詞、看與動詞搭配的名詞是否在數(shù)量和語義上都滿足了動詞的要求、查分枝的步驟,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輸出合格的句子。同樣,在語言的輸入中,運用這一方法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語句,尤其是一些復雜的單句。運用配價的方法,可以淡化句子成分的概念,而句子成分的概念正是初中階段的學生難以理解的。因此,可以說利用配價法在中學病句上的嘗試是有意義的。但同時我們又得正視配價法的作用范圍,它并不是萬能的,它主要作用于有動詞的書面語中,而這也正是初中階段的學生輸入和輸出的語句,因此在中學階段利用配價法研究病句的嘗試也是有價值的。
參考文獻:
[1]范曉.動詞的“價”分類.《語法探索和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1.
[2]袁毓林.《現(xiàn)代漢語配價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3]馮志偉.特思尼耶爾的從屬關系語法[J].《國外語言學》第一期.
作者簡介:
肖夢婷(1990-),女,漢族,江蘇丹陽人,碩士研究生,無錫市江南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