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玲
《老子·六十三章》中有“報怨以德”的內容,這一記載體現(xiàn)了老子面對別人對己傷害時的態(tài)度,寬容隱忍,不理不睬,從而實現(xiàn)自己內心的逍遙。老子似乎活在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點,任何的外界紛擾憂愁都無法困擾它。無獨有偶,《論語·憲問》中也記載了孔子關于怨的態(tài)度的內容:“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不難看出,孔子在對待別人對自己傷害時,主張“以直報怨”。也就是說,別人傷害自己時,一定要用公平正直的態(tài)度回擊,可以直接說出也可以直接制止,甚至必要時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相比于老子的態(tài)度,我覺得孔子的方法在現(xiàn)代社會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以直報怨,是對不美好的無情拒絕和對美好的有情追求。遙望歷史,瞥見魯迅,他便是很好的例證。對于當時的封建惡勢力,他果斷地選擇了以直報怨,以筆桿子為槍桿子,打得他們落花流水。但他也不忘以德報德,他紀念劉和珍君,他敬愛的藤野先生。他代表了他那一個時代的文人斗士,以一顆澄明之心走在太污太苦的紅塵中。而他們的出現(xiàn),又如火光燭天,似瓊花照世,讓身處封建腐朽社會的民眾看到了一絲光亮。
以直報怨,是對自己立場的堅持和對公平正義的維持。倘若一味地以德報怨便是縱容他人對自己權利的侵犯。同樣,如果國家對那些想侵犯我們主權的別國報之以德的話,那么,何時圓夢?習主席在十九大上指出:如果有任何國家組織和個人侵犯我們中國領土上的一草一木,我們有足夠的能力予以制裁。領土和主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用以直報怨的態(tài)度對待這些侵犯合情合理更合法。
在當今社會,需將以直報怨也得落到實處,從小處講,別人傷害了我們,我們要指出或是制止。從大處講,別國傷害了我國,我國要合理還擊。如此,才可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相處,和平安定。同時,對我們社會有貢獻的公民,要以德報之,給予他們一定的獎勵。對我國友好善意的國家,我們也要與之和諧相處。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經濟發(fā)展設想就是團結別國的絕佳方法。
堅守正義,以直報怨;不忘初心,以德報德。我輩需以之為信條,砥礪前行。路漫漫最好,我可以不斷出發(fā),不斷前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