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松 楊帆 萬靜
摘要:近年來,在全面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新形勢下,對企業(yè)共青團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新形勢下企業(yè)共青團的工作,是現階段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和思考的問題。本文分析了全面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新形勢下共青團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國企;共青團
1 全面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新形勢下共青團工作存在的問題
(1)資源結構不合理。最突出的是人員結構,近年來,由于受編制限制,一些企業(yè)單位新進年輕干部不多,人員年齡結構老齡化。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的轉型帶來了利益結構調整,社會階層分化的趨勢日益突出。在新的利益格局下,實行“跨階層縱向整合”的共青團組織,在實際運行中對新階層青年群體缺乏直接的利益輸送,對一些青年群體社會利益結構調整的另一個直接結果是造成了共青團組織“人才斷層”的危機,一些團干部大齡化、團干部兼職化和團干部轉崗難的問題也日益突出。
(2)組織地位被削弱。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雖然團組織性質沒變,但團組織的地位和作用卻在逐步削弱。當前,團組織工作和地位受重視程度有所下降,普遍存在著“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特別是涉及相關的重要會議和決策過程,團組織負責人都難以參加。進入社會結構轉型期之后,隨著黨和國家對社會資源和社會流動的高度控制性逐步減弱,“單位制”在中國逐步消亡,大量的“單位人”轉變?yōu)椤吧鐣恕?,青年群體流動性迅速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共青團原有的組織方式的動員方式必然越來越難以適應。事實上,這些年來,無論是年群體的主要流出地,如農村地區(qū),還是在流入地,如“兩新組織”,無論是流動青年的主要工作場所,如工業(yè)園區(qū),還是他們的主要生活場所,如城市社區(qū),都已經成為當前共青團組織建設的弱點、難點,甚至是盲點。
(3)工作態(tài)度不積極。目前,大部分團干部均是兼職,工作精力相對分散,做團工作全靠個人的主動和平時的奉獻。有的團干部想做一些事情,但無法投入必要的時間和精力;有的團干部因業(yè)務工作繁忙,導致團工作停于表面,疲于應付,工作缺乏主觀能動性,摧一下,動一下,不摧就不動;有的團干部思想認識不到位,把團工作當作“邊角料”,想于則干,不想干就推。
2 全面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新形勢下共青團工作的改進策略
(1)創(chuàng)新團組織的工作思路。在當前新的形勢下,要開拓團組織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須在工作思路上創(chuàng)新。應該打破舊的“只培養(yǎng)團員,只做團組織工作”的老思路,要堅持“黨建帶團建”制度,按照有利于黨組織加強對團工作的領導,有利于團組織在部門重點工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有利于團組織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的原則,在工作思路上調整和創(chuàng)新。
打破年齡界限,不斷擴大團的覆蓋面。通過強化青聯工作職責,建立志愿者組織等形式,激發(fā)青年和干部的熱情和活力,使企業(yè)團組織成為“青年之家”、“青年俱樂部”。其次,貼近實際需求,不斷提升團組織服務青年的針對性。團組織服務青年成長,要著眼于黨和政府關注、團員青年關心的現實問題,切實結合團員青年在成長成才過程中具體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
(2)創(chuàng)新團組織的運作機制。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要取得黨組織支持,就必須積極主動地接受黨組織的領導,定期和不定期地向黨組織匯報團的工作,反映團員青年和青年干部的思想動態(tài)、工作難點和生活需求;要加強與上級組織的上下溝通和聯系工作,積極爭取上級組織的政策支持和幫助;要搞好與其他科室的橫向聯系,使大家都能夠理解和支持共青團工作,在開展活動有困難時,給予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的幫助;要善于整合資源,與黨辦、工會等組織合力協(xié)調開展活動,增強團的組織影響力,節(jié)約開支成本。
(3)創(chuàng)新團隊伍的培養(yǎng)建設。要提升企業(yè)團組織隊伍綜合能力,就必須引入新的培養(yǎng)和建設機制。首先,應抓好團干部的選拔工作;其次,應抓好團干部培訓工作;第三,應建立團干部崗位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嚴格考核獎懲;第四,應建立團干部推薦選拔機制,對于優(yōu)秀團干部要積極向黨組織推薦,黨組織應優(yōu)先提拔重用;最后,應加強團員青年隊伍建設,切實加強對團員青年的培養(yǎng)和教育,提高廣大團員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團員青年的光榮感和發(fā)揮模范作用的自覺性,使團員青年保持先進性,號召團員青年成才立業(yè),為企業(yè)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事業(yè)的興衰而思考,為發(fā)揮部門職能作用而獻策獻力,多作貢獻。
共青團作為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肩負著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為黨和人民事業(yè)而奮斗的光榮任務,要求各級黨委務必把青年工作作為一項帶有根本性、戰(zhàn)略性的重要工作來抓。然而,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所有制結構、利益主體、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化,企業(yè)共青團工作的社會背景和社會領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團建工作的需要。面對新形勢、新挑戰(zhàn),企業(yè)共青團工作必須調整策略,主動適應,積極謀求新變化、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銳.以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為統(tǒng)攬推動共青團工作全面發(fā)展[J].人大研究,2014,(08).
[2]李琴.對當前油田共青團工作存在問題的剖析與思考[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