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球化和互聯(lián)網(wǎng)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當今大學生呈現(xiàn)出理想信念迷茫,道德觀念淡化,價值取向多樣化的特點。面對這些變化,輔導員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批評說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心理咨詢技術中尊重、傾聽、共情、質疑、技術,為新時期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對這些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提供其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心理咨詢技術
在我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網(wǎng)絡時代特征日趨成熟的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現(xiàn)多樣性、多元化的特點,這就導致新形勢下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復雜性日趨加大。傳統(tǒng)的僅通過規(guī)章制度約束、批評教育的工作方式,不再適應當今大學生的思想特點?!蛾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中也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yǎng)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币虼?,在把握學生心理特點、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運用心理咨詢的知識、技術,對學生進行引導,更能提高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在全球化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高速發(fā)達的背景下,我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呈現(xiàn)以下特點:
(一)理想信念迷茫
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主題,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中國夢,即“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受當今世界形勢的影響,再加上高考制度下學校及家庭過分強調對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當今大學生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模糊。
(二)道德觀念淡化
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我國傳統(tǒng)的道德要求。從整體而言,當今大學生的道德觀念仍處于較高水平,對我國國家和文化的認同感較強。但就具體而言,崇洋媚外的風氣也仍然存在。在工作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工作熱情和吃苦耐勞精神,不能很好的平衡工作和個人生活之間的關系。大學生考試作弊、論文抄襲、不履行勞動合同等行為仍屢見不鮮。
(三)價值取向多元化
在全球化、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各種文化相互交流、沖突、融合,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呈現(xiàn)多元化。西方社會通過各種文化載體對我國的年輕一代,進行文化占領,使當今新青年在價值取向上呈現(xiàn)功利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實用主義的色彩。在行為實踐中,過分追求目前利益的既得,忽視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
二、心理咨詢技術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
面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運用傳統(tǒng)的一刀切的、強制性的教育管理方式,很難從根本上使學生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性格特征,運用正確的心理咨詢技術,有針對性的、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從而增強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科學性。
(一)運用尊重技術
傳統(tǒng)的輔導員工作中,習慣將學生看做被教育對象,而不是教育的主體,因此在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習慣以自身價值觀為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忽視學生的年齡特點、思想特點,不僅達不到教育效果,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
尊重是指咨詢者必須把求助者作為一個和自己平等的個體去對待,對來訪者的現(xiàn)狀、人格特質、人生觀、價值觀等無條件的接納,并且給予積極的關注。尊重學生:第一,從觀念上,將學生看做與教師是平等的個體,具有獨立的意識和思想,具有自己的尊嚴;第二,在教育方法上,對學生的評價不要以自身價值觀念為標準,要承認學生價值觀的多樣性;第三,在教育過程中,語言的運用不要有歧視,更不能有攻擊性。
(二)傾聽技術
傾聽是指耐心、細致的聽,對來訪者的講述要設身處地去聽,不報偏見,不做價值評價,傾聽是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的基本要求也是心理咨詢的第一步。輔導員在與學生溝通過程中,應轉變說教者的角色,把說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第一,傾聽過程中,抓住關鍵點。傾聽的目的最終還是要實現(xiàn)對學生思想進行教育的目的,因此,輔導員應對關鍵點做好記錄,為后續(xù)有針對性的進行思想教育收集信息;第二,善于抓住學生語言背后的思想意識。學生所有問題、困惑的根源都在于思想意識,因此,輔導員既要聽學生說到的,更要及時捕捉到學生沒有說到的思想動態(tài)。
(三)共情技術
共情也叫同感,是指咨詢者設身處地體會來訪者的心理和情緒感受。共情主要包括四個要素:放下自己的主觀參照標準、進行有效地傾聽、感受來訪者的情緒、通過語言把自己對來訪者的感受有效傳達給對方。共情技術是通向學生內心世界的重要步驟,要求輔導員暫時放下自我的道德標準、價值觀念,通過傾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的感受學生的感受,并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學生思想認識錯誤的根源,因此,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引導、教育。
(四)運用質疑技術,引導學生自我反思
合理情緒療法的ABC理論認為,人的情緒及行為的產生由三個要素引起:A誘發(fā)性事件,B對這個事件的解釋和理解,即理念,C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結果。要消除C,必須要從改變B理念開始。質疑技術就是對咨詢者存在的思想偏差、矛盾直接指出來。輔導員在運用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質疑技術,必須是首先建立平等信任的師生關系,如果學生對輔導員沒有建立信任關系,那么質疑反而會引起學生對老師的反感,認為老師是在批評他;第二,質疑技術,必須是建立在對學生充分共情的基礎上,從而真正抓住學生理念中的不合理因素;第三,質疑技術的根本,還是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認識到自己情緒行為錯誤的根源在于思想觀念的不正確。
參考文獻:
[1]李春紅.新形勢下心理咨詢技術在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學,2015.
[2]樊富瑕.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1,2.
[3]王玲,劉學蘭.心理咨詢[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9:66.
[4]隋璐璐,心理咨詢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J].沈陽: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0.4.
作者簡介:
昌利娜(1986—),女,漢族,山東青島人,山東外貿職業(yè)學院商務外語系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