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爭議中發(fā)展的巨型期刊(Mage Journal)

        2018-01-17 22:11:25許潔呂江建
        出版廣角 2017年24期
        關鍵詞:處理費出版商評議

        許潔+呂江建

        【摘 要】 近年來,巨型期刊作為開放獲取學術期刊一種新的出版模式,在迅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引發(fā)諸多爭議。文章從巨型期刊的特點入手,闡發(fā)其產生的背景和發(fā)展現(xiàn)狀,揭示巨型期刊當前存在的問題和爭議,并就這些問題和爭議提出巨型期刊在未來發(fā)展中所能采用的切實可行策略。

        【關 鍵 詞】巨型期刊;開放獲??;開放出版

        【作者單位】許潔,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呂江建,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識碼】A

        20世紀90年代以前,學術期刊出版主要采取用戶訂閱模式出版。隨著出版企業(yè)之間的兼并、收購,學術期刊日益集中于少數商業(yè)出版者手中,出版壟斷導致學術期刊價格持續(xù)上升,嚴重阻礙了學術交流。為了消除知識傳播壁壘,推動學術信息廣泛和快速傳播,實現(xiàn)學術成果共享和無障礙獲取,20世紀90年代末,開放獲?。∣pen Access,OA)運動率先在歐美國家興起,《布達佩斯開放獲取先導計劃》、《貝塞斯達開放獲取出版宣言》和《關于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資源的開放使用的柏林宣言》三份文件的簽署更是將開放獲取熱潮推向全世界。我國也于2004年5月24日簽署了《柏林宣言》,積極參與開放獲取運動。開放獲取倡導人們自由、合法地獲取、利用學術資源,而不受經濟、法律、技術條件的限制。它主要通過開放獲取倉儲(OA Repositories,OA倉儲)和開放獲取期刊(OA Journals,OA期刊)兩種形式實現(xiàn),兩者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是否經過同行評議。隨著開放獲取運動的不斷發(fā)展,特別是2006年后PLoS One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催生了一種新型開放獲取期刊出版模式,即巨型期刊(Mega Journal,MJ)。

        一、巨型期刊的特點

        巨型期刊是一種基于開放獲取模式的在線出版物,其出版體量遠大于普通的傳統(tǒng)期刊,是一種對稿件具有低選擇性的同行評議學術期刊。一般認為,巨型期刊這種開放獲取期刊新模式由PLoS One首創(chuàng)。伴隨著開放獲取期刊的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一些出版商開始進行Mega Journal式的運營,其中涌現(xiàn)了一批佼佼者,譬如塞奇出版社(Sage Publications)旗下的Sage Open,英國醫(yī)學雜志出版集團旗下的BMJ Open,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及Springer Plus等。巨型期刊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開放獲取。巨型期刊采取出版前向作者收取論文處理費(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APC)的出版模式,以促使期刊快速上線,期刊的收入規(guī)模與其論文輸出量直接相關,這種模式不適用于傳統(tǒng)的訂閱期刊,只適用于開放獲取的出版生態(tài)圈[1]。

        (2)發(fā)文量大。每年在各種巨型期刊上發(fā)表的學術文章遠遠多于傳統(tǒng)學術期刊刊載的文章。僅2017年第一季度在PLoS One上發(fā)表的文章就達到5541篇,同時間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發(fā)表的文章更多達6214篇,而傳統(tǒng)非開放獲取的期刊Nature,年發(fā)表文章僅為879篇。

        (3)快速出版。以PLoS旗下的開放獲取期刊PLoS One和傳統(tǒng)期刊PLoS Genet為例作比較,作者投稿后的接受時間(acceptance times)分別為117天和140天,出版時間(publication times)分別為36天和55天。

        (4)低拒稿率。由于巨型期刊采取“客觀的同行評審”這一質量控制方法,接收與否取決于論文是否有科學性和完備性,而對論文的新穎性和重要性不做評價,這使得未被接收的稿件保持在最小限度。譬如Plos One最終出版其收到的65%-70%的投稿 ,BMJ Open的收稿率也在六成左右[1]。

        二、巨型期刊產生的現(xiàn)實背景

        1.大量文章出版的需求

        開放獲取出版在全球發(fā)展迅猛,勢頭強勁,開放獲取期刊每年新增18%,開放獲取論文每年增加30%,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學術晉升的高壓使作者有強烈的大量發(fā)表論文的需求。學術期刊作為發(fā)表學術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在提升學術研究水平、推動學術發(fā)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核心期刊的數量是有限的,其可以刊發(fā)的論文數量也是有限的,大量的投稿使得核心期刊的刊發(fā)周期加長;同時,一些核心期刊還會側重選擇刊發(fā)名人學者具有前沿性的學術論文,弱化了提攜和發(fā)掘學術新人的功能。巨型期刊由于采用“客觀的同行評議”方式,只考量論文的科學性,因而對刊載學術新人的初步成果或是一些重復性、再現(xiàn)性研究,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平臺。此外,其開放獲取的出版方式,也可以增強論文的時效性和傳播力[2]。

        2.大科學的發(fā)展

        巨型期刊的快速發(fā)展一部分歸因于大科學的進步。自普賴斯(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于1962年6月提出“大科學”這一概念,幾十年來,大科學涉及的領域不僅包括物理學、化學、宇宙學等傳統(tǒng)學科,而且在近年興起的海洋科學、基因科學等領域也廣為運用,其溢出效應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期。在“大科學”時代背景下,科研活動復雜化、專業(yè)化和學科交叉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使得科學家和學者常??嘤跊]有合適的期刊以供投稿。而20世紀初的知識大爆炸,導致學術分工越來越細致,研究也越來越深入,科學研究進入高度專業(yè)化和制度化階段,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專業(yè)期刊。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些專業(yè)期刊缺乏與“大科學”匹配的整體性視野,加之今天的大多數科研成果都是多學科合作的結果,使得巨型期刊這種涉及多學科的開放獲取期刊更具實際意義。

        3.經濟利益的推動

        由于開放獲取期刊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作者支付的論文處理費,因此,出版機構的收入直接來源OA論文的發(fā)表數量。但是國際學術出版者協(xié)會的調查顯示,41%的開放獲取期刊入不敷出,24%的開放獲取期刊只能達到收支平衡。就PLoS為例,在2010年之前,PLoS一直處于虧本狀態(tài)。依靠PLoS One巨大的文章發(fā)表量及向作者收取的論文處理費,2012年PLoS實現(xiàn)了750萬美元的盈余,2013年利潤更是突破了1000萬美元。另外,我們通過檢索SCI數據庫可以發(fā)現(xiàn),2015年在SCI收錄的OA期刊發(fā)表OA論文數量位居前3的國家為中國(43581篇)、美國(41071篇)、英國(15196篇),分別占各自SCI論文總數的15.7%、11.7%、13.7%。2015年中國籍作者共發(fā)表43581篇OA論文,涉及OA期刊491種,其中發(fā)文數相對較多的120種期刊共發(fā)表論文35206篇(占總數的81%),篇均論文處理費為1656美元,進而可估算僅中國和美國在2015年度就分別支付了7217萬美元和6801萬美元的論文處理費[3]。如此可觀的經濟利益使得越來越多的開放獲取期刊出版商加入到巨型期刊的陣營,譬如Sage、Springer和MDPI等出版商都在逐步擴大巨型期刊的在線出版業(yè)務。endprint

        三、巨型期刊的發(fā)展現(xiàn)狀

        1.首個巨型期刊——PLoS One

        PLoS One是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PLoS)于2006年12月創(chuàng)辦的在線開放獲取期刊。不同于傳統(tǒng)的學術期刊及一般的開放獲取期刊,PLoS One接收文章的學科范圍非常廣泛,包含了科學和醫(yī)學領域所有學科的研究,期刊的發(fā)文量逐年增長。2012年該刊正式定名為PLoS One,當年期刊年發(fā)文量23468篇。2015年年發(fā)文量增加到27488篇,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同行評議學術期刊[4]。

        除了發(fā)文量突飛猛進,PLoS One的論文質量也可圈可點。2010年1月,被Web of Science收錄,創(chuàng)刊后首次(2009年)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就達到4.351,2010至2012年的影響因子分別為4.411、4.092和3. 73。雖然影響因子近幾年有下滑趨勢,但在如此龐大的發(fā)文量面前,影響因子仍能基本穩(wěn)定,實屬不易。

        2.最新的巨型期刊——MDPI

        曼迪匹艾(MDPI)是目前最新的巨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出版商,創(chuàng)立于1996年,至今已有21年的歷史。截至2017年6月,MDPI累計發(fā)表學術論文超10萬篇,其中2017年上半年共計發(fā)表了15201篇同行評審學術論文。目前MDPI旗下共有179種學術期刊,覆蓋10個學科領域,77 種學術期刊被全球最大的同行評審期刊文摘引文數據庫 Scopus 收錄,Sensors、Forests、Nanomaterials、Remote Sensing 等8本期刊排名位于所屬學科的一區(qū)。

        3.其他主要巨型期刊

        自2006年PLoS One開創(chuàng)新型開放獲取期刊出版模式后,很多期刊陸續(xù)效仿。自然出版集團先后于2010年和2011相繼推出開放獲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2010年半開放獲取,2014年完全開放獲?。┖蚐cientific Reports,而后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于2012年推出開放獲取期刊Cell Reports,PeerJ又于2013年推出了同名期刊PeerJ,再加上期刊出版商Sage、MDPI、BMC等,巨型期刊的隊伍不斷壯大[5]。

        表1展示了PLoS One、Scientific Reports等10種巨型期刊的最新影響因子、年發(fā)表文章數、數據庫收錄情況、論文處理費、平均審稿速度、平均錄用比例及中國籍作者2016年在各期刊發(fā)表文章比例等數據。

        縱然如此,巨型開放獲取期刊的發(fā)展前景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2016年6月13日,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在其博客上發(fā)布公告,“Springer Plus因不適應目前的發(fā)展模式,即日起不再接收新論文,并于2016年年底停止出版”。Springer Plus創(chuàng)建于2012年,是唯一一本覆蓋所有學科的巨型期刊。但這種不限學科接收論文的方式使Springer Plus必須面對不同的科研群體,而不同學科的科研群體在提交和發(fā)表論文時有不同的需求,他們可能更愿意選擇自身學科范圍內的期刊。同時,PLoS One作為全球最大的巨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發(fā)文數量也在逐年遞減。2016年的發(fā)文量約為22054篇,比2015年減少6052篇,下降38%,是自2012年以來的最低數量,并較2013年的峰值下降30%。此外,PLoS One的影響因子也在逐年下降,從2010年的4.351下滑至2016年的2.806。

        四、巨型期刊存在的問題及爭議

        巨型期刊的創(chuàng)建,推動了學術成果的傳播和交流,大大提升了科學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但由于巨型期刊發(fā)表論文較為自由,在學術論文的質量評審上存在著把關不嚴、標準各異、專家水平不一、質量控制機制有缺陷等問題,難免使得學界、業(yè)界和讀者對其產生質疑與爭議。

        1.質量控制機制不完善,寬松審稿

        學術期刊對學術論文的質量控制機制一般包含論文提交質量控制、論文內容質量控制及論文出版后的質量控制三個方面,一般而言,為了期刊的聲譽,學術期刊對這三個方面的把控都很嚴格,但是事實并非如此。2013年10月4日,Science在“科學交流的未來”專題中有一篇以“Who's Afraid of Peer Review?”為題的文章報道了一個大型調查結果[6]。該調查基于一篇看似可信實際存在大量問題的研究論文的投稿。稿件的選題、實驗、作者、研究機構均有明顯捏造痕跡,實驗與方法也很離譜,圖表說明與其中的數據表征完全相反,只有論文的最后論斷貌似值得關注。如果期刊編輯或審稿人稍加閱讀這篇稿件,這篇稿件將不可能被錄用。這篇稿件被投給了304種開放獲取期刊,結果反饋:錄用157種(51.64%),退稿98種(32.24%),尚無定論49種(16.12%)。在錄用或退稿的255種期刊中,大約有60%顯示是沒有經過同行評議程序就給出最后決定的。304次投稿中只有36份審稿意見涉及稿件有科學問題,盡管有16份評審意見認為稿件很差,但編輯還是決定給予錄用。Elsevier、Wolters Kluwer、Sage等出版商下屬的期刊均錄用了這篇虛構的稿件。這項調查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某些巨型期刊審稿寬松、沒有嚴格遵循學術文章的質量控制機制等問題。

        2.與掠奪性期刊界限模糊,很容易滑向掠奪性期刊的深淵

        由于巨型期刊這類開放獲取期刊主要采用向作者收取論文處理費以支持文章在線出版的方式,這意味著期刊發(fā)表的文章越多,其本身的利潤也就越多。這導致某些出版商放棄學術底線,通過發(fā)表大量的低水平文章以謀取經濟利益。美國科羅拉大學圖書館員杰弗里·貝爾(Jeffrey Beall)2010年創(chuàng)造 Predatory Journals (掠奪性期刊)這個名詞,其后每年他都在網站上揭露掠奪性期刊和掠奪性出版商。據杰弗里·貝爾調查,掠奪性期刊從 2013年的126種增加到2015年的507種,2017年更是高達1314種;掠奪性出版商從2011年的18家增加到2015年的693家,2017年更是高達1163 家[7]。endprint

        3.缺乏足夠的高質量的同行評審專家

        在巨型期刊“客觀的同行評議”模式下,期刊所發(fā)表的文章質量更加依賴于同行評審專家對稿件的把控和篩選,然而,期刊龐大的出版量和較短的審稿周期無疑加重了審稿專家的審稿壓力。根據Wiley開展的一項包含115個國家、全學科領域3000名被試者的調查,前12名學術期刊出版商的審稿專家每年花費在同行評議的時間約為2200萬個工作時[8]。再者采取開放的同行評議也會降低評審專家的參與度。根據出版研究協(xié)會2008年進行的一項調研,47%的審稿人表示署名審稿會降低他們?yōu)槠诳瘜徃宓囊庠?,同時49%的審稿人不愿將他們的身份透露給作者[9]。加之巨型期刊發(fā)表的文章涉及諸多學科,還可能出現(xiàn)某一學科審稿專家資源不足的現(xiàn)象。

        4.學者評價褒貶不一

        作為一種新的開放獲取期刊出版形式,巨型開放獲取期刊出現(xiàn)的時間較短,從以上巨型開放獲取期刊發(fā)展現(xiàn)狀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巨型期刊存在的各種問題。目前學界對巨型期刊褒貶不一。Esposito認為以PLoS One為例的巨型期刊指明了學術出版未來的發(fā)展方向;Richard Wellen認為巨型期刊為出版事業(yè)帶來了突破性的創(chuàng)新。與此相反,Declan Butler認為PLoS One是PLoS謀取利益的“搖錢樹”;John Hawley認為巨型期刊不過是“內容低劣的垃圾場”[4]??偟膩碚f,巨型期刊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5.質量不穩(wěn)定,學科認可度差異大

        通過檢索,2009—2014年SCI收錄的開放獲取期刊443種,包括地學35種、工程技術56種、化學22種、環(huán)境科學12種、農林科學38種、生物81種、數學22種、物理13種、醫(yī)學159種、綜合性5種。我們通過分析這443種期刊的影響因子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學科開放獲取期刊的IF存在差距。以1.5為界,可以將IF變化情況分成兩組:IF<1.5的是農林科學、化學、數學、工程技術、地學類期刊,IF波動平穩(wěn);IF>1.5的是環(huán)境科學、生物、物理、醫(yī)學類期刊,IF呈逐年增長趨勢(除物理類期刊2013年突然下降)[10]。具體就幾大巨型期刊而言,2014年以刊載醫(yī)學相關學術文章為主的PLoS One和Scientific Reports的影響因子分別為3.234和5.578,以物理學為主的AIP Advances2014年的影響因子為1.524,而以社會科學為主的Sage Open則暫無影響因子。

        五、巨型期刊未來的發(fā)展策略

        在當前“大科學”、跨學科合作的學術潮流和研究背景之下,巨型期刊的發(fā)展有利于緩解世界范圍內研究者的發(fā)文問題,特別是在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研究人員的發(fā)文需求逐年遞增。此外,巨型期刊在提攜新人、培養(yǎng)后學方面也有積極的作用,能夠幫助年輕學者贏得研究聲譽。巨型期刊免費、開放獲取的方式無論是對新人還是對已有聲望的學界前輩都有裨益,能夠幫助作者的文章增加曝光度、提高引文率,擴大作者的影響力。當然,巨型期刊想要繼續(xù)保持良性的發(fā)展,必須解決當前存在的諸如審稿寬松、期刊定位不明、質量不穩(wěn)定等問題。

        1.進行嚴格的雙盲審稿或者開放審稿

        目前國際學術期刊多采用傳統(tǒng)的匿名評審方式,以單盲評審為主。一些期刊正在嘗試將雙盲評審作為選項提供給作者,例如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旗下的Nature、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limate Change。也有一些期刊在使用開放同行評議的方式,如Bio Med Central系列期刊中的醫(yī)學類期刊。開放同行評議作為一種新型的科研評價方式,通過開放身份、開放報告、開放參與三個方面可以推動評審過程的科學性和透明化,更有助于審稿專家對學術論文質量的科學把控。

        2.準確定位期刊

        巨型期刊雖然是出版體量龐大的學術期刊,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可以不加區(qū)別地接收全學科領域的學術文章,而應該有所側重,集中在少數幾個學科發(fā)力。如PLoS One接收科學和醫(yī)學方面的文章,Sage Open接收社會行為科學及人文科學方面的文章。同時,巨型期刊還應該明確自身接收稿件的質量標準,強化期刊的定位,形成期刊特有的品位。

        3.設立同行評審的激勵機制

        長期以來,同行評議是科學家們特別重要的工作,科學家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往往獲得的回報卻很少。如今,已經有公司開始為改變這一現(xiàn)象而努力——Publons。Publons是一個同行評議在線發(fā)布平臺,該平臺通過新西蘭天使投資融資30萬美元用于鼓勵研究人員在線發(fā)布他們的同行評議內容。Publons鼓勵研究人員將他們審稿的歷史張貼到網上,還獎勵過那些從亞馬遜網絡服務獲得信用的最佳審稿者[11]。再如Elsevier的期刊編輯會在審稿人每次評審后為之打分,供其他編輯選擇審稿人時參考。此外,Elsevier每年還會組織優(yōu)秀審稿人的評選,并在網站上公布,Elsevier會為優(yōu)秀審稿人提供30天免費使用 Science Direct 和 Scopus 數據庫的權利。

        4.豐富論文處理費收費政策

        由于巨型期刊的論文處理費普遍數額固定且較高,對于非機構資助的個人作者可能會產生一定的經濟負擔,因此相關機構有必要豐富論文處理費的收費政策。一是減免、折扣政策。這主要是面向無能力負擔論文處理費的或者低收入國家、貧困國家的作者。二是會員制政策,分為機構會員和個人會員兩種。例如PLoS將機構會員劃分為不同的等級,不同的等級分別享有不同的優(yōu)惠政策;PeerJ則針對個人,推出一次付費可終身享受會員專屬優(yōu)惠。此外,論文處理費的收費政策還需要根據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變化不定期地進行修改,以維護作者和期刊出版商雙方的利益。

        5.優(yōu)化作者服務

        完善周到的作者服務也是巨型期刊持續(xù)良好發(fā)展所必需的。除了基本的論文編輯服務,巨型期刊出版商還可以為作者提供專業(yè)、地道的語言潤色服務,指導作者進行圖表設計,向作者提供論文引用率等計量數據,大范圍、細粒度地推廣作者的文章。巨型期刊出版商還應注意對期刊作者的人文關懷,培養(yǎng)作者對期刊的好感度。endprint

        6.以本刊作者為紐帶建立科學家社群

        巨型期刊還應充分利用好本期刊的作者資源,以科學家為紐帶,建立科學家社群。巨型期刊出版商通過舉辦高等學術會議或沙龍,推動作者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積極促成科學家之間高質量的科研合作;同時也可借助作者之間的人際網絡,為期刊引入新的作者,為期刊的發(fā)展增添活力。此外,期刊還可以自己牽頭,主動發(fā)起或者承接一些政府的科研項目,組織科學家來共同完成[12]。

        參考文獻

        [1] Spezi V,Wakeling S,Pinfield S, et al. Open-access mega-journals: The future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or academic dumping ground? A review[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2017(2):263-283.

        [2]李宗剛. 學術期刊分級制帶來的問題與破解方略[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7):229-236.

        [3]程維紅,任勝利. 世界主要國家SCI論文的OA發(fā)表費用調查[J]. 科學通報,2016(26):2861-2868.

        [4]韓婧. PLOS ONE開放獲取出版模式研究[J]. 編輯學報,2014(2):202-204.

        [5]王應寬,王元杰,季方等. 國外開放獲取出版最新研究進展與發(fā)展動態(tài)[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10):1054-1064.

        [6]Bohannon, John. Whos Afraid of Peer Review?[J]. Science,2013(6154):60–65.

        [7]Philips Oluwaseun Ayeni, Niran Adetoro. Growth of predatory open access journals:implication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J]. Library Hi Tech News,2017(1):17-22.

        [8] Hoboken,NJ. Wiley survey examines how best to support peer reviewers[EB/OL]. (2016-01-20)[2017-07-08]. http://as. wiley. com/WileyCDA/PressRelease/pressReleaseId-122842. html.

        [9]鄭辛甜,張斯龍. 學術期刊公開同行評議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133-138.

        [10]付中靜. 開放獲取對國際期刊學術質量影響的實證分析及啟示[J]. 科技與出版,2015(11):114-117.

        [11]Richard Van Noorden. The scientists who get credit for peer review[EB/OL]. (2014-10-09)[2017-09-08]. http://www. nature. com/news/the-scientists-who-get-credit-for-peer-review-1. 16102.

        [12]常唯,郭宸孜,馬健等. 基于Light案例研究的開放獲取期刊可持續(xù)發(fā)展思考[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10):1309-1313.endprint

        猜你喜歡
        處理費出版商評議
        南京市集中“檢視”三方評議
        難忘的兩次評議活動
        公民與法治(2020年2期)2020-05-30 12:28:44
        創(chuàng)新評議形式 提高評議實效
        人大建設(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對“自度曲”本原義與演化義的追溯與評議
        中華詩詞(2017年10期)2017-04-18 11:55:24
        免收稿件處理費的通知
        免收稿件處理費的通知
        免收稿件處理費的通知
        免收稿件處理費的通知
        歐盟對谷歌新聞征稅毫無意義
        世界知識(2016年22期)2016-12-03 08:01:08
        七成軟件出版商轉向云服務
        国产精品大屁股1区二区三区|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 av免费看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一道一本快点视频| 成年人男女啪啪网站视频|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蜜臀九色| av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自拍视频免费看| 丰满少妇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av高清在线| 99久久婷婷国产精品网| 免费看黄片的视频在线观看| 极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黑丝美腿在线观看| 欧洲美女熟乱av| 国产免费a∨片在线软件|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 日本少妇被黑人xxxxx| 拍摄av现场失控高潮数次|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 青青草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a√无码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亚州无吗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字幕中文|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 人妻哺乳奶头奶水|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玖玖玖在线资源|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精品频道| 日本高清长片一区二区| 亚洲成在人线天堂网站| 日本一本一道久久香蕉男人的天堂 | 一个少妇的淫片免费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优|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 日本女同av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