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薿
甘肅省消防總隊機關門診部,甘肅蘭州 73007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呼吸系統(tǒng)多發(fā)的一類慢性疾病,近些年該病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死亡率也有相應提升[1]。該病一般病程較長,病情會表現(xiàn)為進行性加重,且治愈難度大,容易反復發(fā)作,對患者生存質(zhì)量存在嚴重影響[2]。針對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重點是要做好康復治療,2015年5月—2017年5月該研究具體分析針對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綜合性肺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于2015年5月—2017年5月之間選取84例該院收治的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參與該次研究。隨機平分后42例觀察組患者中包括男24例,女18例,年齡平均為(55.2±8.3)歲,病程平均為(12.3±2.8)年;42例對照組患者中包括男25例,女17例,年齡平均為(55.5±8.1)歲,病程平均為(12.6±2.9)年。 兩組基本資料中各項內(nèi)容相比較,存在良好一致性,能夠?qū)Ρ妊芯浚≒>0.05)。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康復訓練,主要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縮唇呼吸以訓練患者呼吸功能,另外常規(guī)給予患者氧療。觀察組患者接受綜合性肺康復治療,主要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點。
1.2.1 運動訓練 具體訓練局部肌肉以及全身耐力,具體運動內(nèi)容可以包括騎車、爬樓梯、慢跑、快走、散步等,運動訓練必須保持循序漸進,同時要持續(xù)堅持,另外要叮囑患者量力而行。耐力訓練通常每次持續(xù)時間為15 min~1 h,同時有氧運動必須高于15 min。每周應該進行2~3次運動,同時應該持續(xù)進行7周左右的練習,運動中必須確?;颊邲]有不適癥狀。
1.2.2 訓練呼吸肌 具體包括特異性呼吸肌以及非特異性呼吸肌訓練,其中后者指的是游泳等常規(guī)體育鍛煉,而前者的具體訓練方法包括全身性呼吸、吹氣球、縮唇-膈式呼吸、吹蠟燭。進行縮唇-膈式呼吸練習時,指導患者全身放松,保持坐位,換氣后保持口唇微閉,通過鼻子慢速吸氣,保持腹肌放松,收縮膈肌。深吸氣之后屏氣,呼吸時呈口哨狀張開口唇,松弛膈肌,收縮腹肌,慢慢吹出氣體,持續(xù)5 s左右,之后繼續(xù)進行下一次吸氣、呼氣。通常應該保證呼氣時間較吸氣時間長,每天應該進行3、4次練習,每次保持5 min左右,持續(xù)進行半年的練習。
1.2.3 長期家庭氧療 對于有吸氧指征的患者,每天要經(jīng)鼻導管進行超過15 h的低流量吸氧,夜間必須保持持續(xù)吸氧。開始的氧流量控制為1~2 L/min,睡眠期間可以將氧流量稍微增加,另外要做好進行濕化氧氣處理,清潔好濕化瓶。
運動能力評價:通過6 min步行試驗(6MWT)對患者6 min步行距離進行測量,以結(jié)果對患者活動耐力進行評價。通過Borg量表對患者呼吸困難程度進行評價,先進行一次評價,間隔10 min繼續(xù)進行一次評價,結(jié)果以兩次平均值記錄,總分10分,得分越高,呼吸困難程度越高。生存質(zhì)量:選擇SF-36生活質(zhì)量評定量表進行,內(nèi)容包括生活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角色、情感角色、軀體疼痛、心理健康、活力、總體健康多方面,總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zhì)量越高。
康復前兩組6 min步行距離、呼吸困難程度評分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康復后3個月以及康復后6個月觀察組6 min步行距離均長于對照組,呼吸困難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康復前兩組生存質(zhì)量評分結(jié)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康復后3個月、康復后6個月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康復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運動能力比較(±s)
表1 兩組康復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運動能力比較(±s)
組別時間6MWT(m) Borg評分(分)觀察組(n=42)對照組(n=42)康復前康復后3個月康復后6個月康復前康復后3個月康復后6個月382.5±30.6 413.8±48.9 447.2±48.0 383.5±31.5 392.2±45.7 416.8±43.2 9.5±2.3 8.6±1.5 8.1±1.0 9.6±2.4 9.2±2.0 8.8±1.1
表2 兩組康復治療前后不同時間生存質(zhì)量比較[(±s),分]
表2 兩組康復治療前后不同時間生存質(zhì)量比較[(±s),分]
組別康復前康復后3個月 康復后6個月觀察組(n=42)對照組(n=42)65.30±5.59 64.95±6.02 74.82±6.29 68.57±5.88 87.25±5.59 76.30±6.04
對于處于穩(wěn)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做好肺康復訓練有助于避免肺功能進一步惡化,幫助患者生存質(zhì)量得以改善[3]。常規(guī)的康復訓練一般進行呼吸功能訓練以及氧療指導,效果不夠滿意。綜合性肺康復治療根據(jù)患者不同病情、各個年齡進行治療方案的確定,嚴格控制訓練的頻率、強度以及持續(xù)時間。通過多種方式的康復治療幫助患者氣道壓力得以增加,避免氣道限閉過早,促進氣體均勻分布于肺部,改善機體氣體交換功能,幫助機體呼吸肌疲勞狀況得以緩解,幫助患者肺通氣量得以改善[4]。同時指導患者進行長時間的堅持訓練,不斷累積改善的呼吸功能,從而實現(xiàn)患者呼吸困難程度的減輕,提升運動耐受能力。
該研究對照組僅接受常規(guī)康復治療,觀察組則接受運動、呼吸肌訓練以及長期家庭氧療等在內(nèi)的綜合性肺康復治療,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康復后3個月以及康復后6個月6 min步行距離均長于對照組,呼吸困難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生存質(zhì)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綜合性肺康復訓練能夠改善呼吸困難程度,提升患者運動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