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艷 陳新華(通訊作者) 李菁 顧麗娟
(南京市第二醫(yī)院 江蘇 南京 210003)
原發(fā)性肝癌是目前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約有22萬人死于原發(fā)性肝癌。TACE是目前被廣泛認可的有效治療手段,其方法是在影像引導下,將導管置入肝固有動脈和肝總動脈,注入化療藥物和栓塞劑,有效提高腫瘤局部血藥濃度,減少抗癌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增加游離濃度,提高抗癌藥物的細胞毒作用,減少藥物的全身副作用而達到治療的目的[1]。其優(yōu)點是創(chuàng)傷較小,時間較短,相對較安全,還可有效縮小腫瘤的體積,然而,患者在接受TACE治療后還是會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因此,對患者的護理干預是這項治療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從生理、心理、人文社會三個層面對接受TACE治療的患者實施整理護理,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復。
我們在護理中主要通過提供情感支持,滿足信息需求,建立交流平臺等方式,使患者家屬及時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和治療進展,幫助和鼓勵家屬用輕柔的言行撫慰患者,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有些重度焦慮、緊張的患者讓家屬陪伴[2]。
患者回病室后,持續(xù)心電監(jiān)測7h(15min/8次,30min/6次,1h/2次);仔細觀察24h尿量、尿液顏色及性質的變化,并做好紀錄。
術后股動脈穿刺點應用沙袋加壓壓迫8h,并保持沙袋壓迫位置正確;患肢伸直制動12h,術側下肢禁止屈髖,1次/h觀察穿刺處有無腫脹或滲血;術后絕對臥床24h。注意觀察雙下肢皮膚顏色、溫度、足背動脈搏動情況。
1.4.1 疼痛干預 疼痛給患者的生理、心理及康復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因此越來越多的醫(yī)療機構提倡一種新的護理模式——疼痛護理。除對癥用藥外,可指導患者采用傾聽法、放松法等來緩解術后疼痛;如創(chuàng)造溫馨舒適的病室環(huán)境、聽輕柔的音樂、和患者聊有趣的話題、指導家屬按摩制動肢體等,都可以使患者暫時減輕對疼痛的感覺。遵醫(yī)囑給予低流量氧療,可緩解肝區(qū)疼痛。
1.4.2 發(fā)熱干預 體溫在≤38.5℃時,且患者能耐受,囑其多飲水,不需作特殊處理;體溫≥39.0℃稱為高熱,高熱期間患者代謝率和氧耗量均有所增加,且易引起機體內環(huán)境的改變,導致一系列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尤其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不利影響[3]。根據(jù)患者機體情況,正確評估體液丟失狀況,采取措施維持體液平衡:如鼓勵患者多飲水,遵醫(yī)囑補液等;做好基礎護理,包括口腔、皮膚護理等。
1.4.3 消化道反應干預 TACE術后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等;另外一旦確診為肝癌,患者和家屬往往會產生消極、悲觀、沮喪、焦慮等心理變化,而不良的心理可誘發(fā)加重惡心、嘔吐[4],所以要給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通過積極暗示和鼓勵性語言,滿足其心理需求,增強機體對惡心、嘔吐的耐受力。
1.4.4 飲食干預 曾因明[5]提出,術前饑餓狀態(tài)下易使患者交感神經(jīng)興奮,產生煩躁、焦慮、緊張情緒,誘發(fā)惡心、嘔吐的產生。指導患者術前一天正常飲食,術前6h進食適量軟食,術后4h可進食流質飲食,飲食量在患者無胃部不適的情況下由少量逐漸增加。嚴重嘔吐者,應給予清淡易消化飲食,少量多餐,逐漸增加高熱量、高蛋白飲食。
綜合護理干預是對患者在整個護理過程中采取的各項積極措施,以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式。隨著臨床醫(yī)學的進步和介入放射學的迅速發(fā)展,采用TACE治療原發(fā)性肝癌是目前臨床上主要應用的非手術治療方法之一。對于肝癌介入術后患者來說,對患者進行綜合的護理干預,會讓治療效果得到更充分的發(fā)揮,在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信心的同時,也能更好地促進病情的恢復。術后加強觀察,在基礎護理上對病人實施疼痛干預、認知干預、飲食干預、并發(fā)癥預防等綜合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正確的認識疾病及其治療的方法。
綜合護理干預有利于減輕病人的身心壓力和介入治療患者的疼痛,減少了肝癌帶來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章陽.原發(fā)性肝癌介入治療的研究分析.廣西醫(yī)科大學,2009.
[2]郭麗萍,程光榮.護理干預對肝癌介入治療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護理研究,2012,2(26):514-515.
[3]張靜.高熱患者物理降溫的護理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 ,2010,7(10):473-474.
[4]朱梅珍,陳麗花,張芬芬,等.原發(fā)性肝癌介入治療中惡心嘔吐的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5):446-447.
[5]曾因明.特殊病例的麻醉處理[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