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綿陽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四川 綿陽 621000)
肉芽腫性乳腺炎是乳腺炎中的一種。近年來值得廣大女性關注的一個問題是肉芽腫性乳腺炎多見于年輕女性,肉芽腫性乳腺炎的病因尚不明確。
選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肉芽腫性乳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為23~59歲,平均年齡為(32.5±1.8)歲,已婚患者69例,未婚患者31例。單側(cè)乳腺炎患者27例,雙側(cè)乳腺炎患者23例。
符合《乳腺病理學》中肉芽腫性乳腺炎的診斷標準[1]。
100例患者在術前均進行巨檢、彩超檢查、抗酸染色以及SPA霉菌染色檢查
對100例肉芽腫性乳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總結分析,對其臨床特征進行整理總結。
1.4.1 巨檢
檢查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腫塊,沒有包膜,有的切面呈實性,色灰白、質(zhì)硬,發(fā)污。散在爛肉餡狀的壞死病灶,多發(fā)大小不等的膿腫,米湯樣或黃白色稠膿。
1.4.2 彩超檢查
采用飛利浦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掃描,患者采取仰臥位使乳房充分暴露,于乳房上涂抹適量專用乳液以避免產(chǎn)生氣泡,然后將聲墊置于其上。直接將探頭放在乳房表面,對乳頭及外上、外下、內(nèi)上、內(nèi)下四個象限以及腋窩進行全面掃描。
同時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的引導下進行空心針穿刺檢查。根據(jù)腫塊的部位,采取合適體位,多為平臥位。術前常規(guī)消毒鋪巾,局部麻醉穿刺點皮膚,無菌刀片切開穿刺點皮膚。穿刺槍從切開的穿刺點進入到達腫塊邊緣,固定腫塊,彈射取材。穿刺成功后,可輕微活動穿刺槍,觀察是否可以帶動腫塊,以證實取材處為病變區(qū)域。
1.4.3 抗酸染色以及SPA霉菌染色檢查
抗酸染色(1)初染:用玻片夾夾持涂片標本,滴加石炭酸復紅2~3滴,在火焰高處徐徐加熱,切勿沸騰,出現(xiàn)蒸汽即暫時離開,若染液蒸發(fā)減少,應再加染液,以免干涸,加熱3~5分鐘,待標本冷卻后用水沖洗。(2)脫色:3%鹽酸酒精脫色30秒~1分鐘;用水沖洗。(3)復染:用堿性美蘭溶液復染1分鐘,水洗,用吸水紙吸干后用油鏡觀察。
SPA霉菌染色:石蠟切片脫蠟至水;蒸餾水洗;過碘酸酒清夜10min;自來水沖洗10min;Schiff氏液10min;流水沖洗5min;用哈瑞蘇木精或邁耶蘇木精染核3min;流水沖洗5min;常規(guī)脫水、透明、封固。
手術切除:單純手術切除效果不佳,復發(fā)率最高可達50%。手術前后應聯(lián)合類固醇激素治療?;颊呦瓤诜谆鶟娔崴?0mg/日,治療兩周后觀察療效,如果效果明顯,則減量至16mg/日,再服用兩周,繼續(xù)有效則再減量繼續(xù)服用兩周,期間若病變縮小并穩(wěn)定到2cm左右時,便可行病灶擴大切除術,手術后再緩慢減量至停藥。伴乳頭內(nèi)陷患者應同時行乳頭內(nèi)陷矯正術。
根據(jù)患者病情,至多治療12周,患者臨床癥狀消失,乳腺超聲檢查未發(fā)現(xiàn)病灶為治愈;治療結束后隨訪6個月,若期間患者再次出現(xiàn)相應臨床癥狀,并確診為 GM則為復發(fā)[2]。
100例患者中診斷為乳腺癌的患者共21例,占22%;診斷為腺體增生的患者共19例,占19%;診斷為導管病變的患者共22例,占22%;診斷為炎性包塊的患者共18例,占18%;診斷為良性腫瘤的患者共8例,占8%;診斷為肉芽腫性乳腺炎的患者共12例,占12%。
抗酸染色檢查及SPA霉菌檢查均為發(fā)現(xiàn)分枝桿菌和霉菌所致的肉芽腫性乳腺炎患者。
巨檢可見大小不等的腫塊,沒有包膜,有的切面呈實性,色灰白、質(zhì)硬,發(fā)污。散在爛肉餡狀的壞死病灶,多發(fā)大小不等的膿腫,米湯樣或黃白色稠膿。光鏡觀察可見乳腺小葉結構尚有輪廓,低倍觀察乳腺小葉有多數(shù)肉芽腫,有的相互融合。高倍鏡觀察可見病變部位以乳腺小葉為中心向外擴展,呈結節(jié)狀多灶性分布,小葉內(nèi)可見以上皮樣細胞、多核巨細胞、淋巴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為主的炎性細胞浸潤,病變組織的切緣未見炎癥細胞。鏡下所見是乳腺組織慢性炎,肉芽腫散在或大片壞死性融合,可見多核巨細胞反應,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部分可見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多伴有膿腫形成。
經(jīng)過治療后100例患者中共有15例患者復發(fā)。其余85例患者治療效果良好,在出院后的3個月的電話隨訪中未出現(xiàn)異?,F(xiàn)象。
有些學者認為肉芽腫性乳腺炎可能與乳液的囤積有關,研究者詢問患者是否有過乳液囤積的情況,結果顯示患者都不曾有過外傷史,但有66%的患者有過嚴重的積乳史,有24%的患者有先天性的乳頭凹陷情況[3]。手術方式為腫塊切除術或乳腺區(qū)段切除術。保守治療主要是使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劑等,但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尚有爭議[4]。
肉芽腫性乳腺炎的臨床特征與多種乳腺疾病具有相似的特點,易誤診,易導致誤診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1)乳腺導管擴張癥:①好發(fā)于絕經(jīng)期前后,多數(shù)患者有授乳困難史;②腫塊位于乳暈周圍,乳頭溢液多見,為漿液性或膿性;③病變主要累及乳頭、乳暈的大導管,不以小葉為中心。(2)乳腺感染性肉芽腫:如結核性乳腺炎,①多見于中青年,有結核病史;②乳腺組織中有典型結核結節(jié),有干酪樣壞死。(3)肉芽腫性血管脂膜炎:①多數(shù)為絕經(jīng)期后女性;②局限性乳腺腫塊,有觸痛,表面皮膚發(fā)硬呈紅斑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