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再慶 周彤 黃金榮 郭蕊 吳艷博
(成都軍區(qū)八一骨科醫(yī)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關節(jié)軟骨退行性病變(Articular cartilage degenerative disease ACDD)即骨質增生癥,是一種關節(jié)炎表現?;颊甙l(fā)病后多出現頸、膝、腰部疼痛發(fā)僵、麻木或者活動受限等,多由機械應力分布失衡或者負載過度造成軟骨磨損所致[1-3]。本次研究將磁共振技術(MRI)用于ACDD早期診斷中,并分析其應用價值,內容如下。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的ACDD患者61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齡37~82歲,平均年齡(64.58±4.15)歲,病程2~21個月,平均病程(14.22±0.76)個月,臨床確診關節(jié)軟骨損傷24例,軟組織腫脹17例,半月板變性12例,骨質增生10例,關節(jié)面不平9例,關節(jié)間隙狹窄10例,軟骨下囊變5例,病變可重復,本次檢查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所有患者均先行X線檢查,X線參數設置:電壓:50~60kV,電流調整為80~100mA,檢查時間設置為20~30ms,取患者仰臥位或者側臥位,于患者患關節(jié)處實施X線透光。X線檢查完成后隨所有患者實施MRI檢測,儀器選用為飛利浦3.0核磁共振儀,取患者仰臥位,于患者患關節(jié)部位以自旋回波序列對患者進行掃描,T1WI儀器參數設置:TR:500ms,TE:30ms,T2WI參數TR調整為300ms,TE為80ms,層厚3.5~4.5mm,層距調整為1mm,視野區(qū)間設置為15~16cm。各項檢查完成后由至少兩名專業(yè)影像科醫(yī)師對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和記錄,保證檢查的準確性。
對比兩種檢測方式檢查結果,包括關節(jié)軟骨損傷、軟骨組織腫脹、半月板變性、骨質增生、關節(jié)面不平、關節(jié)間隙狹窄和軟骨下囊變,并將兩種檢查結果同臨床病理結果進行對比,對比分析兩種檢查方式的準確性。
MRI檢查結果顯示:61例ACDD患者中軟骨損傷22例(91.67%),軟骨組織腫脹16例(94.12%),半月板變性7例(58.33%),骨質增生9例(90.00%),關節(jié)面不平6例(66.67%),關節(jié)間隙狹窄7例(70.00%),軟骨下囊變4例(80.00%);X線檢查結果顯示:軟骨損傷1例(4.17%),軟骨組織腫脹0例(0.0%),半月板變性0例(0.0%),骨質增生8例(80.00%),關節(jié)面不平4例(44.44%),關節(jié)間隙狹窄7例(70.00%),軟骨下囊變2例(40.00%),MRI技術在檢查軟骨損傷、軟骨組織腫脹、半月板變性、軟骨下囊變和關節(jié)面不平上其結果準確性優(yōu)于X線檢查,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在骨質增生和關節(jié)間隙狹窄檢查中無明顯差異(P>0.05)。
ACDD是臨床常見的一組以關節(jié)軟骨損傷和骨質增生為特征的綜合征。近些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ACDD已成為威脅大多數老年患者活動障礙的主要原因[4]。MRI是臨床醫(yī)學檢查的方法之一,具有安全、精確和無輻射等優(yōu)點,可有效的檢出軟組織滑膜、血管和肌肉、筋膜的炎癥、變性、壞死以及膝關節(jié)半月板和十字韌帶的損傷癥狀[5]。此外,還可有效的分辨肌炎、筋膜緊張、脂肪滲透和肥厚及炎癥消長情況,為臨床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據。
(1)關節(jié)軟骨改變:一般情況下ACDD改變的多發(fā)生于關節(jié)軟骨表現,于肉眼可見,常表現為局部軟骨變軟且表面粗糙,而病情發(fā)展至一定程度才會出現較為細小的裂痕、破裂或者軟骨變薄,而疾病晚期多表現為軟骨剝脫。而MRI表現為軟骨變薄,表面毛糙不光滑部分甚至出現完全缺損的情況,其信號多呈現不均勻現象,或高信號或低信號;(2)軟骨下骨質改變:ACDD病變對著軟骨的損傷可出現骨性關節(jié)面受損。主要表現為關節(jié)軟骨下骨髓水腫、骨質破壞或骨質增生。其MRI表現為骨髓內不同程度邊界不清的斑片狀T1、長T2信號影。而骨質增生部分多處于關節(jié)軟骨邊緣處大小不等的骨贅以及骨髓內骨質增生。其MRI表現為關節(jié)軟骨下骨質內帶狀低信號影。骨質破壞以軟骨下骨內囊腫形成為特征,MRI表現以骨內類圓形和大小不一T1、長T2信號影為主,多可見環(huán)狀低信號影或者和關節(jié)相通;(3)關節(jié)滑膜改變:關節(jié)滑膜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帶病情發(fā)展至中晚期才會出現明顯的滑膜增厚現象。而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腘窩囊腫或滑膜囊腫改變等情況;(4)半月板和韌帶改變:半月板的改變主要以半月板退變、撕裂為主。而退變在MRI中可表現出明顯的Ⅰ~Ⅲ級高信號影,撕裂現象多表現為Ⅲ級高信號并多伴形態(tài)改變。但部分檢查中半月板退變可出現彌漫性信號增強或者信號波動異常,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會導致半月板退變和撕裂混淆,難以分辨。韌帶改變在MRI中多表現為邊緣不光滑以及韌帶信號增高的現象。
綜上所述,將MRI技術應用于ACDD早期診斷和治療中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