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軍
(青神縣中醫(yī)醫(yī)院 四川 眉山 62046)
患者,男,62歲,5年前發(fā)現高血壓,最高血壓160/80mmHg,口服馬來酸依那普利治療,每次10mg,每天兩次。服藥3年,反復監(jiān)測血壓,在120~130/70~80mmHg,血壓控制良好。2年前,患者因為腹脹,腹瀉來我院門診就醫(yī)。追問病史,患者述腹脹從6年前開始,飯后腹脹加重,無腹瀉,服用枸櫞酸莫沙比利分散片,每次5mg,每天3次,連續(xù)服用7天后,腹脹好轉,停藥后腹脹很快又出現。腹脹出現3月后,發(fā)現大便次數增多,開始每天3次、4次不等,最多時每天大便10多次。初始無粘液,后有少量粘液但未見膿血。經過多處檢查治療,效果不顯。家屬述患者平時情緒急燥,易怒。不吸煙,否認慢性腎小球腎炎病史。查體,血壓:130/80mmHg。聽診主動脈聽診區(qū)第二心音亢進,心前區(qū)無雜音。體型適中,無腹型肥胖。肝脾肋下未觸及,腸鳴音活躍。舌胖,苔白,脈細略弦。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尿常規(guī)正常,尿微量蛋白不超標。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都正常。乙肝兩對半陰性。B超檢查肝膽胰腺脾未見異常,雙腎膀胱無結石,前列腺輕度增生。胃鏡檢查報告慢性淺表性胃炎,纖維結腸鏡查見結腸粘膜輕度充血水腫,未見息肉或包塊。心電圖報告左室高電壓。心臟彩超報告左心室略增厚。西醫(yī)診斷:①原發(fā)性高血壓1級中危;②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③輕度前列腺增生。中醫(yī)診斷:①眩暈病,肝陽上亢;②泄瀉,脾虛失運。
該患者原發(fā)性高血壓病1級中危,3年來血壓控制良好,治療用藥同前。慢性胃炎和慢性結腸炎,用硫糖鋁咀嚼片每次0.5g每天3次,飯前30分鐘嚼爛服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每次20mg,每天2次;榴彈磺胺吡啶片每次0.5g,每天3次。連續(xù)服藥治療1月,腹脹無好轉,大便次數無減少,但大便粘液減少。囑咐患者繼續(xù)服藥治療,但患者拒絕服用西藥治療,要求改服中藥治療。中醫(yī)診查:主要癥狀是腹脹,飯后更甚,腹瀉,無口干口苦,尿量正常,腹部切診無肌緊張,舌胖苔白,脈細略弦。診斷為泄瀉病,癥型是脾虛失運,肝胃不和。先用健脾湯加味治療,主要用藥如下:紅參、白術、茯苓、炙甘草、山藥、扁豆、薏苡仁、砂仁、陳皮、桔梗、焦山楂等。每日一劑,連續(xù)服用7天。7天后,患者述腹脹好轉,大便次數減少。中藥治療方案不變。又一個月后,患者述腹脹明顯減輕,大便次數顯著減輕,但患者述頭暈,無心悸汗出,查血壓:95/65mmHg,血壓偏低。詢問降壓藥的服用情況,患者述降壓藥的服用方法和劑量都沒有改變??紤]服用降壓藥后血壓偏低所致頭暈。囑咐患者停用降壓藥,繼續(xù)服用中藥治療腹脹泄瀉,同時要求患者反復多次測量血壓。再服用中藥1月,頭暈消失,血壓維持在110/70mmHg左右,比較穩(wěn)定。守前法繼續(xù)服用以上中藥2月,共計服藥4月,多次測量血壓,都比較穩(wěn)定。服上述中藥4月后,停用,改服逍遙丸治療,再服用3月后停藥。停藥后,反復多次測量血壓,至今2年,血壓穩(wěn)定在110~120/70~80mmHg,屬正常范圍,同時腹脹,腹瀉也無復發(fā)。
現代醫(yī)學認為,高血壓是一種與遺傳和環(huán)境相關的全身性代謝性疾病[1],一旦確定高血壓病,需要長期服用抗高血壓的藥物來維持血壓穩(wěn)定,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生。
上述病例,在用中藥治療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的過程中,發(fā)現頭暈,血壓偏低,停用抗高血壓藥物后,繼續(xù)服用中藥,反復觀察癥狀和測量血壓2年,未見血壓再升高。也就是說用中藥治療腹脹腹瀉時,無心插柳治愈了患者的高血壓病。
患者在服用中醫(yī)治療腹脹腹瀉的前后,服用同樣的降壓藥并且劑量也沒有變更過,是什么原因造成該患者血壓低呢?真的是無心插柳嗎?
中醫(yī)學認為,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主要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人體,導致機體陰陽氣血偏盛或偏衰,臟腑經絡的機能失常[2]所致。人體是一個陰陽平衡的機能整體,無能臟腑陰陽氣血出現失調,人體則出現病態(tài)表現,高血壓病也不例外。人體在患高血壓病時,臟腑陰陽氣血的平衡已經發(fā)生紊亂,當臟腑陰陽氣血的平衡紊亂得到調整并正常后,高血壓病自然能得到治愈。
上述患者,出現腹脹,腹瀉等脾虛失運的臨床表現,推知人體脾胃功能已經出現紊亂,脾虛失運,不能運化水谷精微。脾氣虛,則肝氣相對旺盛,表現出土虛木乘。肝氣旺盛日久,出現肝陽上亢,患者則表現出情緒急,煩躁易怒等。當脾氣建運后,土虛木乘消失,肝脾陰陽平衡從新建立,肝陽上亢消失,高血壓病因而得到治愈。
高血壓病是由于機體臟腑陰陽氣血的平衡功能失調后,表現出來的人體功能紊亂的體現,當人體氣血陰陽平衡恢復,功能紊亂調整至正常后,高血壓病得到徹底治愈。這是中藥治療高血壓病的理論基礎。
[1]劉俊花.CYP4A11和CYP4F2基因多態(tài)性與原發(fā)性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相關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
[2]李雨.基于植物性中藥基原性狀藥性判別模型的比較[D].山東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