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鳳 陳春梅 周清平
摘要 水稻是興寧市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近年來農業(yè)部門在水稻生產上推廣了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并取得了顯著效果。本文從農業(yè)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等方面總結了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在此基礎上分析了該技術推廣應用后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以供相關工作人員參考。
關鍵詞 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2-0094-01
Abstract Rice is the grain crop with the largest planting area in Xingning City. In recent years,the agricultural department has promoted the green control techniques of diseases and pests in rice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green control techniques from the aspects of agricultural control,physical control and biological control.On this basis,it analyzed the social benefits,economic benefits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technique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lated staff.
Key words rice;disease and pest;green control technique;effect
為了更好地解決水稻病蟲害防治問題,促進農業(yè)綠色發(fā)展,保障生產環(huán)保、安全、穩(wěn)定,興寧市近年來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及綠色植保等理念,加強宣傳,積極推廣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2009年,興寧市開始示范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2012年,建立了萬畝水稻病蟲綠色防控示范片,實現了關鍵防控技術的標準化。為了更好地推廣、應用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筆者結合多年工作實踐,對該技術要點及推廣應用效果總結如下。
1 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治
1.1 農業(yè)防治
選擇產量高、綜合抗性強的水稻品種,如天優(yōu)3618、五優(yōu)308、五優(yōu)615、超優(yōu)2000等超級稻品種,在此基礎上加強田間管理,通過健身栽培、深翻土壤等,提高水稻植株的抗病蟲能力、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程度。研究表明,通過深翻、灌深水滅蛹后,田間螟蟲的數量比未采取深翻灌深水處理的減少50%以上,水稻枯心率降低52%左右。
1.2 物理防治
在田間灌溉入水口處安裝濾網,將灌溉水中的有害螺類過濾,定期清理滯留的螺類,防止田間發(fā)生大面積的福壽螺等有害生物。田間可在距離地面1.5 m左右的高度安裝殺蟲燈,密度控制在1~2臺/hm2。研究表明,安裝殺蟲燈后,對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害蟲有很好的防控效果[1]。
1.3 生物防治
1.3.1 天敵昆蟲??衫贸嘌鄯錃缣镩g鉆蛀性稻螟、稻縱卷葉螟等,研究表明,在田間釋放赤眼蜂15萬只/hm2后,其對鉆蛀性稻螟卵、稻縱卷葉螟卵的寄生率分別達到了61%、55%以上,對蟲害有明顯防效[2]。
1.3.2 稻鴨共育技術。一般于水稻移栽后1周左右在田間放養(yǎng)雛鴨約180只/hm2,利用雛鴨的覓食作用降低田間蟲害密度,減輕病蟲害的發(fā)生程 度。研究表明,推行稻鴨共育技術后,田間稻飛虱的密度遠遠低于未推廣該技術的田塊,而且鴨的代謝產物排在田間也可滿足水稻生長對肥料的需求。
1.3.3 生物藥劑。為了實現水稻病蟲害的綠色防控,其防治主要選擇生物類藥劑。①三化螟的防治。一是可以利用性誘劑誘殺,在田間安裝誘捕器,放上性誘劑誘殺田間的三化螟雄蛾,打破雌雄蟲的比例,降低田間產卵量。據研究,在田間安置誘捕器45只/hm2后可使田間的三化螟卵數量減少75%左右,大大降低了田間三化螟的發(fā)生程度。二是施用蘇云金桿菌防治三化螟。田間三化螟處于孵化高峰期到幼蟲孵化后的初期應用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后防治效果比較好,且不會對田間的益蟲產生危害[3]。②稻瘟病的防治??墒褂每莶菅挎邨U菌等生物藥劑,在稻葉瘟剛開始發(fā)生時對準葉片均勻施藥,隔1周左右再噴1次;水稻進入破口抽穗期后發(fā)生穗頸瘟,應對準病斑均勻施藥。③紋枯病的防治??蛇x擇井岡霉素等進藥劑行防治,1周左右再噴1次;也可在紋枯病剛發(fā)生時施入申嗪霉素懸浮劑等,之后結合病害發(fā)生程度隔7~10 d再防治1次,連噴2次左右即可,一般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可以超過75%。④稻曲病的防治??蛇x擇井·蠟芽孢桿菌等,在水稻孕穗破口前1周左右施藥,隔1周再噴藥1次,不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不會對環(huán)境、作物造成污染。
1.4 無人機防治
根據病蟲測報,選用高效低毒農藥,利用植保無人機進行病蟲害統防統治,效果很好,應大面積推廣應用。
2 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的效果
2.1 社會效益
對水稻病蟲害實施綠色防控技術后,興寧市的水稻品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水稻種植面積有所增加。早期,農戶整體文化水平不高,對農藥的依賴心理過強,在用藥時存在盲目跟風、過量施用等問題,不僅提高了病蟲害的防治成本,而且造成了環(huán)境污染。通過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實施,農戶過分依賴農藥的習慣有所改變,逐漸接受了水稻綠色防控技術,對農業(yè)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有重要作用。
2.2 經濟效益
通過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實現了增產節(jié)本的目的,經濟效益明顯。該技術推廣后,對水稻病蟲害的防控效果高于95%,平均增產600 kg/hm2,且推廣的稻鴨模式還可以通過售賣商品鴨增加收入。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比常規(guī)施藥模式下減少用藥1次,降低了農藥成本及施藥的人工成本,通過統防統治,大大提高了施藥效果,據統計,推廣該技術比常規(guī)施藥節(jié)約成本約30元/hm2。
2.3 生態(tài)效益
通過推廣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比常規(guī)防控方法少用藥1次,降低了農藥的施用量,而且選擇的藥劑都是效果好、殘留期短的生物型藥劑,從而降低了對天敵及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增加了田間有益生物的數量,為農產品生產安全及農業(yè)生態(tài)安全提供了良好保障[4]。
3 參考文獻
[1] 陳東梅,劉斌.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6(13):152-153.
[2] 徐靈超,秦桂泉,曾曉玲,等.寧鄉(xiāng)縣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綜合應用實踐[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2(12):13-14.
[3] 張俊喜,王凱,李紅陽,等.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方法探討[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6,44(9):166-168.
[4] 朱紅軍,徐庚鴻,趙德明,等.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3(7):2924-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