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剛
一個人自信了,就會去主動交流、主動合作、主動質疑、主動創(chuàng)造。然而,自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培養(yǎng),需要從小對學生進行文化自信的熏陶。因此,海淀區(qū)楓丹實驗小學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挖掘有利于學生成長的元素,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文化自信的校園生態(tài),努力培養(yǎng)自信少年。
1.創(chuàng)立人物班,從榜樣中汲取力量
我國不同的歷史時期涌現出了很多有名的時代人物,他們的故事和成長經歷能夠為學生提供可學習的榜樣,讓學生在故事中感知,在故事中同行,從而接受熏陶,樹立自信。
全校6個年級25個教學班均以歷史名人、科學家、詩人等命名。如孔子班重禮儀教育,張衡班重科學教育,魯迅班重文學素養(yǎng)提升……盡管各班名稱不同,但學生們深受人物精神的鼓舞,并從人物故事中獲得成長的正能量,獲得自信。例如,一年級1班又名“孟子班”,之所以命名為“孟子班”,一是因為孟子是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人物,了解他的故事可以讓學生在心中種下自信的種子;二是孟子主張民本思想,主張用榜樣的力量熏陶并感染身邊的人,這些都是現代教育應該有所作為的地方。在“孟子班”建班之初,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以“與孟子共成長”為主題,以孟母三遷的故事作為切入點,一起為孟子在新環(huán)境中如何交朋友出謀劃策,從而逐漸建立友誼,在同行中找到前進的動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物班采取的是家校共建的方式。由班主任作為指導老師,由家長志愿者組成講師團,采取開放式備課,志愿者授課的方式,集思廣益,讓人物課變得有趣好玩。
2.創(chuàng)設楓丹藝術苑,為文化育人搭建載體
2016年,學校成立了楓丹藝術苑。與此同時,書畫大師課開班、書畫家進校園等活動,拉近了學生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距離。大師課不僅面向書畫社團的學生和教師,還對愛好書畫的家長開放。我們邀請國內外眾多知名書畫家進校園,為學生現場示范指導。學生們與藝術大師面對面學習,感受書法的魅力,進一步增強了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走進楓丹小院,青磚灰瓦,淡雅恬靜。推開木門,走過石徑,便是潤心亭,即滋潤心田之意。從亭子的命名征集到“潤心亭”匾額、名言警句的題寫,我們都充分調動師生和家長的積極性,征求他們的建議。建議征集后,我們組織評選,在揭牌儀式上,我們請每一位入選者上臺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講解。開放、自信的校園文化需要我們與家長共同建設,征集活動開拓了了家校溝通新路徑。
一系列的舉措讓學校的文化特色逐漸形成并凸顯。今后,如何匯集各方力量,更好地搭建充滿文化自信的校園生態(tài),更好地實現家校共育,從而培養(yǎng)更多的自信少年,仍是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的方向。
編輯 _ 汪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