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
劉女士最近很為女兒口吃的問題發(fā)愁?!拔遗畠罕緛頉]有這個毛病的,是她在幼兒園有個要好的小朋友,天生口吃,結果我女兒說話也漸漸變成這個樣子了?!眲⑴克噲D限制女兒再跟那個小朋友接觸,但做起來卻很有難度。
無獨有偶,陳女士也正為4歲的女兒頻繁眨眼睛而發(fā)愁。陳女士說,女兒所在的班級有個小女孩先天近視,女兒覺得她戴眼鏡很漂亮,便吵著自己也要戴。女孩還模仿那個小女孩,形成了頻繁眨眼睛的壞習慣。
學齡前的孩子正處于好奇階段,往往通過模仿學習和嘗試新事物。上述兩個孩子的問題都與模仿直接相關。有的家長對此會十分緊張,希望靠不斷提醒、制止,幫助孩子改掉壞毛病。也有的家長認為,時間久了,問題自然就會消失,采取置之不理的態(tài)度。這兩種極端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臨床上將頻繁眨眼睛、吸鼻子、清嗓子、聳肩膀等病癥,統(tǒng)稱為抽動障礙,成因很多。首先,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比如父母過于嚴厲、家庭中發(fā)生不愉快的事、學習負擔過重等。第二是行為模仿,尤其幼兒園的小孩好奇心重,對其他孩子的動作行為進行模仿。第三是一開始有生理上的病因,比如眼睛患了結膜炎,眨眼睛是為了緩解不適,但等結膜炎好了,眨眼睛的習慣卻留下了。當然,也有個別是家族遺傳,或者母親在懷孕期間受到疾病影響,等。
對待這種問題,家長不要采取簡單的忽略方式。正確的態(tài)度是首先要帶孩子去看??漆t(yī)生,比如眨眼睛的就去看眼科醫(yī)生,吸鼻子的就去看耳鼻喉科醫(yī)生。把局部的問題排除后,家長就要審視心理因素了。平時要給孩子減壓,不要過分提醒、指責。另外,最好與幼兒園老師溝通,請老師進行配合。抽動障礙的病程,短則幾周,長則兩三年,家長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有充分的耐心,給孩子堅定的心理支持。
相比之下,口吃的治療更復雜一些。如果孩子跟別人模仿了結結巴巴的說話方式,家長不要直接指責,最好采取“旁敲側擊”的方式。不直接責罵“別結結巴巴的說話”,而是提示“說話能不能慢一點,輕一點,我好聽得清楚一點”等。最重要就是讓孩子放慢語速、講話平靜、不急躁,培養(yǎng)孩子的節(jié)奏感。
模仿來的問題大部分是心理原因。比如眨眼睛的問題,家長可以去醫(yī)院開點保健性質的眼藥水,告訴孩子“點了藥水,問題就會消失了”,讓孩子的心理得到安慰而使病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