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燕飛 陳 莉 陳 盛 王國軍 黃 丹 臺州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檢測研究院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食品安全問題,事關民生問題。食品安全不僅僅限于食品本身的安全,食品接觸材料的安全性是食品安全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食品接觸材料是指食品器皿以及用于加工和制備食品的輔助材料、設備、工具等一切與食品接觸的材料。為了使使用性能和使用效果更好,廠家會在食品接觸材料中加入多種化學添加劑。這些化學添加劑在一定的介質環(huán)境和溫度條件下可能會溶出,并遷移到食品中,從而引發(fā)食品安全問題,導致急性或慢性中毒,嚴重的甚至會致畸致癌[1]。迄今為止,4 000多種食品接觸材料被發(fā)現(xiàn)含有內分泌干擾素等影響身體健康的化學物質,可導致生育率下降及多種癌癥等。因此,目前各國紛紛加強了對食品相關產(chǎn)品、食品接觸材料的監(jiān)管控制和風險評估,2017年國際食品接觸材料安全風險交流與創(chuàng)新大會在上海舉辦。
國際上將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統(tǒng)一納入食品接觸材料(Food Contact Materials,F(xiàn)CMs)范圍。食品接觸材料對于食品安全有著雙重意義,一方面安全的包裝方式和包裝材料可以保護食品免受外界的污染,保持食品本身的特性;另一方面合成包裝材料和容器的本身的化學物質在特定的條件下會向食品中發(fā)生遷移,一旦超標,就會影響食品安全。美國、歐盟、日本等發(fā)達國家的調研結果報道顯示,食品接觸材料已成為食品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各國紛紛出臺規(guī)定,對食品及其包裝材料提出新要求[2-4]。
丙烯腈是非常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是生產(chǎn)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苯乙烯-丙烯腈(SAN)等系列樹脂的重要單體,在合成纖維、樹脂及橡膠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以丙烯腈為主要單體的化合物憑借良好的耐沖擊性、耐熱性、耐腐蝕性和較好的保氣、保味性能,被廣泛用于食品包裝材料中[5]。但是丙烯腈屬高毒類物質,其毒作用似氫氰酸,具有誘變性、致癌性和致畸性;并且其進入人體后可與紅細胞牢固結合,在體內蓄積[6]。每種不同的共聚物,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如接觸食品種類、溫度、時間等),其化學性質的變化和對外界環(huán)境的反饋各不相同,會發(fā)生遷移,影響人體健康。不合格的材料往往價格較為便宜,有些企業(yè)為了利益就會鋌而走險,這會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以前國內一些標準里對于它們的檢測只局限于制品中殘留單體的檢測,而對于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遷移到食品、飲料中的遷移量的檢測則少有研究。近年來,歐盟不斷地修訂食品接觸材料條例。最近強制性國家標準GB 4806.1-2016《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和GB 9685-2016《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正式實施,標志著食品接觸材料正如同食品一樣越來越受到重視。隨著食品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以及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日趨重視,相信會有很多與食品相關產(chǎn)品有關的標準出現(xiàn),食品接觸制品成為監(jiān)管重點,我們要警惕食品包裝中的“隱形殺手”。
制作食品接觸材料用的塑料樹脂的材質有AS、ABS、PP、PC、PS等,琳瑯滿目。GB 4806.6-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塑料樹脂》和GB 4806.7-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制品》對相關材質的單體及其他起始物的特定遷移量、特定遷移總量限量、最大殘留量等理化指標進行了規(guī)定。食品接觸材料,特別是聚合物材料中的化學成分十分復雜,其檢測方法也多種多樣。X射線熒光光譜儀(XRF)、原子吸收光譜儀(AA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ICP)、電感耦合等離子發(fā)射光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ICP-AES)儀、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氣相色譜(GC)儀、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GC-MS)、液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LC-MS)等常被用于檢測分析中[7]。近年來丙烯腈的檢測方法也發(fā)生著改變,如丙烯腈舊標準GB/T 5009.152-2003《食品包裝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膠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及其成型品中殘留丙烯腈單體的測定》、GB/T 23296.8-2009《食品接觸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模擬物中丙烯腈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和SN/T 2197-2008《食品接觸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和食品模擬物中丙烯腈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是對丙烯腈含量的測定方法進行規(guī)范。AS、ABS、硅膠分別對應不同的產(chǎn)品標準GB 17327-1998、GB17326-1998、GB4806.1-1994, 限 量 為 11、11、50 mg/kg?,F(xiàn)在檢測方法標準變更為GB 31604.17-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丙烯腈的測定和遷移量的測定》,增加了食品接觸材料及其制品中丙烯腈遷移量的測定,刪除了氣相色譜-氫火焰檢測器法,保留了氣相色譜-氮磷檢測器法。GB 4806.6-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塑料樹脂》和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中對樹脂的丙烯腈含量不再要求,而是對其制成成品的遷移量限量要求為不得檢出。
頂空氣相色譜法近年來在食品、衛(wèi)生、環(huán)保等行業(yè)得到廣泛應用。它具有眾多優(yōu)點:①分離效率高,分析速度快;②樣品用量少和檢測靈敏度高;③選擇性好,可分離、分析恒沸混合物,沸點相近的物質,某些同位素,順式與反式異構體鄰、間、對位異構體,旋光異構體等。④應用范圍廣,雖然主要用于分析各種氣體和易揮發(fā)的有機物質,但在一定的條件下,也可以分析高沸點物質和固體樣品。
缺點:在對組分直接進行定性分析時,必須用已知物或已知數(shù)據(jù)與相應的色譜峰進行對比,或與其他方法(如質譜、光譜)聯(lián)用,才能獲得直接肯定的結果。 在定量分析時,常需要用已知物純樣品對檢測后輸出的信號進行校正。
丙烯腈含量和遷移量的測定中都用到頂空氣相色譜技術,此技術前處理制作簡單、準確度高、自動化程度高、分離效率高、檢測限低、結果重現(xiàn)性好,被廣泛應用于食品相關產(chǎn)品中微量丙烯腈的日常監(jiān)督檢測。
在食品接觸材料的檢驗研究和標準制定上,我國雖然已形成了基本的體系,但是對于食品接觸材料的研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我國應該根據(jù)自身日常飲食偏重于熱加工、油性大、高鹽等食品生產(chǎn)、飲食習慣特點制定特定的遷移試驗條件。目前,我國對于丙烯腈的報道,更多的側重于其在合成領域的應用,在分析檢測領域除了相應的國家標準,其他的報道并不多,數(shù)據(jù)庫缺失,制約了我國食品接觸接觸材料的發(fā)展。食品接觸材料安全與食品安全問題一樣,需要引起重視,我國應拓寬食品接觸材料風險監(jiān)測途徑,進一步開發(fā)對于食品接觸材料的檢驗分析方法。如何建立全面、可溯源、高效的食品接觸材料檢驗方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將是我國食品接觸檢驗中值得探討的關鍵問題之一。
[1]王利兵.加強食品接觸材料檢測技術研究保障食品安全[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3(4):970-980.
[2]毛希琴,鄭順,姜子波,等.歐盟和美國對塑料食品包裝材料的安全評估模式[J].國外塑料,2008(6):42-45.
[3]魏華杰.日韓食品包裝材料安全管理模式[J].包裝世界,2008(4):60-60.
[4]王志才.國內外食品包裝材料安全管理現(xiàn)狀[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 ,2007(6):562-564.
[5]周相娟,常宇文,李偉,等.自動頂空毛細管柱氣相色譜法測定食品包裝材料中殘留丙烯腈單體[J].食品科技 ,2008(6):240-242.
[6]張正東,金錫鵬.丙烯腈毒性研究新進展[J].職業(yè)衛(wèi)生與應急援 ,1997(2):79-82.
[7]劉艇飛,鄧弘毅,陳彤.與食品接觸的材料和物品-有限制的塑料物質,食品和食品模擬物中丙烯腈遷移量的測定[J].分析試驗室,2009(28):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