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邦攀
作為法院績效考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指標,上訴率直接體現(xiàn)了當事人對案件結果的服判情況,從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審判工作的質量效果。然而,我庭2017年上半年的上訴率出現(xiàn)明顯升高的趨勢,這就迫切需要對該趨勢進行分析,來及時調整審判人員的工作思路、方法并實現(xiàn)良好的社會效果?,F(xiàn)結合T縣法院刑庭實際審判工作情況,對上半年刑事案件上訴率高的原因及對策分析如下:
一、上訴案件基本情況
1、相比前三年,上訴率明顯升高。今年上半年1-6月份,我庭共審結案件243件,上訴76件,上訴率高達31.3%。2014年同期審結案件364件,上訴60件;2015年同期審結案件316件,上訴44件;2016年同期審結案件305件,上訴58件。2014年至2016年,同期上訴率分別為16.5%,13.9%,19.0%??梢?,2017年的上訴率突然呈現(xiàn)一個急速上升趨勢。
2、上訴原因各種各樣,但主要可以歸結為兩類,一是認為法院認定事實錯誤,二是認為法院量刑過重。
76件上訴案件中,以法院認定事實錯誤為理由上訴有18件,以量刑過重為由有51件。另外還有5件直接在訴狀上寫明是為了留所。
3、上訴案件的二審情況。
截止目前,76件上訴案件中,二審共審結73件,其中駁回上訴,維持原判31件,被告人申請撤訴35件,改判5件,發(fā)回重審2件。
二、上訴率高的原因
(一)法院自身方面的原因
1、判前釋法、判后答疑工作做得不夠到位。一方面,我縣屬于旅游大縣,經濟發(fā)展水平相對市內其他縣區(qū)要落后,被告人也普遍缺乏法律知識。另一方面,“案多人少”,審判人員每天忙于閱卷、開庭、寫判決書、調研統(tǒng)計等工作,在種種壓力下,造成在判決前以及判決后沒有做好釋法、答疑工作。部分被告人被判決后仍不明所以,表示不滿,審判人員在宣判后,缺乏耐心進行釋法答疑,“一判了之”,甚至直接表示判決可以上訴,造成當事人對承辦法官和一審法院不滿或認為量刑不公,從而導致當事人上訴。
2、裁判文書說理不夠,針對性不強,不足以使當事人服判息訴。判決書是法院查明事實、辯法析理、定罪量刑的載體,一篇事實條理清楚、法理論證明晰的裁判文書,足以使當事人心服口服;但是部分法律文書事實條理不清、法理論證不明,甚至于存在矛盾或含糊不清之處,無法說服當事人,導致當事人上訴。
3、速裁案件適用率日益增高。對于判處一年以下被告人認罪認罰的八類案件可以適用速裁程序。速裁程序是從2016年開始實施的,2017年的適用率從2016年的23.1%上升到37.0%。速裁程序的適用大大降低了司法成本,提高了司法效率。但對于被告人來說,他們并不買賬。通過對上訴的被告人進行回訪,我庭了解到部分被告人認為法院速裁案件開庭過于草率,本來有一堆話準備在庭上說,結果開庭不到十分鐘就結束了。速裁程序簡化的庭審程序以及判決書,讓被告人不滿,從而導致了上訴。
(二)當事人方面的原因
1、部分被告人為了留所。根據(jù)規(guī)定,罪犯剩余刑期在三個月以上的,看守所就必須移送到外面監(jiān)獄執(zhí)行。但被告人多數(shù)為本地人,在本地看守所服刑的話,一個是環(huán)境熟悉,另外一個家人探望也比較方便。除此之外,看守所比監(jiān)獄的活要輕傷很多。除了5件案件上訴時直接寫明為了留所外,撤訴的35件案件當中,有27件是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其中剩余刑期在六個月以下的有20件。被告人通過上訴,來爭取三個月的時間,以便可以達到留所的目的。
2、部分被告人文化程度較低,不懂法律,認為裁判不公。通過對判罰的被告人進行回訪,有一個危險駕駛案件的被告人就明確提出他之前因為酒駕兩次被公安機關處罰過了,為什么這次判刑還要因為之前的處罰而加重刑罰,這不是二次處罰?
3、部分被告人存在僥幸心理。因為一方面刑事案件上訴不加刑,另一方面刑事案件上訴不需要花錢,部分被告人覺得不上白不上,上訴了可能還會有改判的機會,存在僥幸心理。
(三)外部環(huán)境的原因
司法環(huán)境差。在當前的司法環(huán)境下,法院缺乏公信力,被告人對人民法院的信任度不夠,裁判過程和裁判結果均無法得到當事人的充分信任、尊重與認同。一旦判罰不符合被告人心意,便認為法院裁判不公而上訴。
三、解決上訴率高的對策
(一)判前釋法,判后答疑。法官在審判中、宣判后注重法律釋明工作,對不理解的被告人要進行解釋和教育工作。把“判前釋法、判后答疑”制度落實在每一起案件之中。特別是文化程度比較低的被告人以及適用速裁的案件中,宣判后聽取被告人意見,幫助其解答法律上的疑問,讓被告人信服并接受,從而有效地遏制上訴率。
(二)切實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1、對不認罪或者有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未委托辯護人的,替其委托辯護人。2、對被告人提出法律援助申請的,一般情況下均予以指定辯護人。3、充分保障被告人最后陳述的權利,聽取被告人的意見。4、定時進行案件回訪,聽取當事人對刑庭工作的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三)加強學習,提高法官業(yè)務能力,提升辦案質量。強化法官職業(yè)化建設,以法官員額改革為基礎,落實“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努力提升法官的司法能力,提高司法公信力。一方面貫徹落實司法改革,把法官從瑣碎紛繁的雜事中解放出來,專心辦案,充分保障辦案時間。另一方面加強學習,不斷進行知識、觀念更新,并注重法學理論與審判實踐的結合和研究,不斷提高法官的法理水平、審判經驗及技能,提高裁判說理水平,避免或減少程序上及適用法律上的瑕疵或錯誤,盡量降低上訴率,確保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和穩(wěn)定性。
(四)加強宣傳,普及法律知識。1、利用媒體渠道,加強與媒體的聯(lián)系,選擇典型案例制作法治欄目,宣傳法律知識和法治觀念,增強社會公眾對司法的理解。2、對群眾廣泛關注、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案件,適時舉辦新聞通報會,通報案件真相。3、邀請街道社區(qū)干部、村委等參加典型案例的旁聽,并在庭后予以釋法答疑。4、對部分典型或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案件,進行全網直播。
(五)陽光司法,恪盡職守,懲教結合,提高司法公信力。1、做好開庭公告的發(fā)布以及裁判文書的上網,確保信息公開。2、強化法官自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保持清正廉潔,遵守司法禮儀。3、對于存在辱罵法官、違反法庭秩序等行為的當事人,予以警告教育,情節(jié)惡劣或者屢教不改的,予以相應處罰。
(作者單位:浙江省天臺縣人民法院,浙江 臺州 317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