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文學常識】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劉禹錫與之并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并稱“王孟韋柳”。代表作有《黔之驢》《捕蛇者說》《永州八記》及絕句《江雪》等。
【詞類活用】
1.心樂之
2.近岸
3.皆若空游無所依
4.凄神寒骨
5.其岸勢犬牙差互
6.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7.下見小潭
8.日光下澈
9.俶爾遠逝
10.潭西南而望
11.斗折蛇行
12.隸而從者
【古今異義】
1.聞水聲
古義:
今義:
2.潭中魚可百許頭
古義:
今義:
3.影布石上
古義:
今義:
4.不可久居
古義:
今義:
5.乃記之而去
古義:
今義:
【原文理解】
1.說說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點?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么?
2.文中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刪去,說說你的理由。
3.請結合有關語句分析,哪些地方能讓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钡奶攸c?
4.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么特點來寫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5.第四段寫出了小石潭怎樣的氛圍?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并說說作者產(chǎn)生這種心情的原因。
6.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形容,該如何理解?
?笠2018年丹東市中考真題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p>
(節(jié)選自 《曹劌論戰(zhàn)》)
【乙】古之善將者,必以其身先之。暑不張蓋?譹?訛,寒不被衾。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幕未辦?譺?訛,將不言倦。當其合戰(zhàn),必立矢石之間,所以齊勞逸,共安危也。夫人之所樂者,生也;所惡者,死也。然而矢石若雨,白刃交揮,而士卒爭先者,非輕死而樂傷也。夫將視兵若子,則兵事?譻?訛將若父;將視兵如弟,則兵事將如兄。故語曰:父子兄弟之軍不可與斗。由其一心而相親也。是以古之將者貴得眾心,以情親之,則木石知感。
(節(jié)選自《臣軌》)
【注釋】
?譹?訛蓋:傘蓋。?譺?訛辦:置備。?譻?訛事:侍奉。
【思考練習】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間焉 ( )
(2)必以信 ( )
(3)將不言倦 ( )
(4)所惡者,死也( )
2.請將選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2)古之善將者,必以其身先之。
3.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回答下列問題。
(1)【甲】文通過曹劌和莊公的對話說明了什么是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2)【乙】文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得出了什么結論?請用原文語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