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貴州省黔南州中醫(yī)醫(yī)院,貴州 黔南 558000)
臨床研究
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及其在臨床檢驗中的臨床效果
楊靜
(貴州省黔南州中醫(yī)醫(yī)院,貴州 黔南 558000)
目的探討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及其在臨床檢驗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48例乙肝患者進行分析,將其隨機均分為2組,每組各自24例,分別設定為觀察組和對照組,依次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和酶聯免疫吸附實驗分析患者血清中AFP及CA15-3含量。結果血清中腫瘤標記物檢測陽性率AFP方面,觀察組為91.67%,對照組為66.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血液中糖類抗原15-3含量、甲胎蛋白AFP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對腫物患者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進行檢測,可有效提高檢驗準確率,為患者疾病的治療提供積極的作用。
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乙肝;AFP;檢測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科技的快速發(fā)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它作為一種新型免疫測定技術,具有靈敏度高、便于控制、檢測速度快等優(yōu)勢[1]。在腫瘤標志物檢測中得到廣泛應用,大大提升了腫物患者血樣中腫瘤標志物的陽性率,為臨床治療和干預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探討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在腫瘤標志物檢測方面的應用效果,本實驗選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48例乙肝患者進行分析,現將具體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間收治的48例乙肝患者進行分析,將其隨機均分為2組,其中觀察組(n=24),該組的每例患者均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法分析檢測,女性和男性分別占:9例和15例,患者最小年齡為39歲,最大年齡為71歲,平均(45.38±2.15)歲;對照組(n=24),該組的每例患者均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定性分析檢測,女性和男性分別占:11例和13例,患者最小年齡為36歲,最大年齡為73歲,平均(46.81±2.06)歲。比較基本資料,所有患者的數據均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酶聯免疫吸附實驗定性分析檢測,即抽取患者靜脈血5 mL,采集前囑咐患者禁食禁水,保持空腹。將采集到的血液標本放置于離心機進行離心,取上層血清進行實驗檢測。注意設備參數應調至為3,000 r/min,共持續(xù)10 min[2]。
觀察組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檢測,設備為: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同樣抽取患者靜脈血5 mL,囑咐患者禁食禁水,保持空腹。將采集到的血液標本放置于離心機進行離心,取上層血清進行實驗檢測[3]。經檢測發(fā)現,光信號與待測標本呈正相關關系存在。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血樣中甲胎蛋白AFP的陽性率及糖類抗原15-3含量進行觀察,詳細記錄相關數據并比較。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本組實驗檢測得到的數據信息,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匯總檢測結果發(fā)現,觀察組患者血清中腫瘤標記物檢測陽性率AFP為91.67%,對照組為66.67%,兩組比較,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清中腫瘤標記物檢測陽性率AFP對比
此外,觀察組患者血液中糖類抗原15-3含量為(22.13±4.21)U/mL,甲胎蛋白AFP為(814.26±8.19)IU/mL;對照組患者血液中糖類抗原15-3含量為(16.51±3.89)U/mL,甲胎蛋白AFP為(429.65±8.11)IU/m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乙肝是臨床常見感染性疾病,但臨床發(fā)現,如果能對患者及時進行診斷,并給予針對性治療,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的生命周期。而血清中腫瘤標記物含量可判斷病灶情況[4]。所以,血清中腫瘤標記物的精確度對疾病的診斷和后期的治療有著直接的影響,可見,科學有效的檢測方法尤為重要。
酶聯免疫吸附法在臨床被廣泛應用,該方法以成本低、操作方便等優(yōu)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5]。但研究發(fā)現,此方法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如標本溶血、洗滌不徹底、誤差大等,容易出現誤診或漏診,不利于疾病的治療。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作為一種新型標記免疫測定技術,雖然正處于發(fā)展階段,但自身具有諸多應用優(yōu)勢,如靈敏度高、穩(wěn)定性高等,有效克服了酶聯免疫法的不足之處,借助抗原與抗體特意性結合的特點,實現了對少量腫瘤標志物的檢測,為臨床檢驗學提供了較大的作用[6]。
結合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清中腫瘤標記物檢測炎性率AFP為91.67%,對照組為66.67%,觀察組患者血液中糖類抗原15-3含量、甲胎蛋白AFP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在乙肝患者病情診斷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有進一步推廣的價值。
綜上所述,臨床對乙肝患者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進行檢測,可有效提高檢驗準確率,為患者疾病的治療提供積極的作用。
[1]蘇東梅. 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及其在臨床檢驗中的應用分析[J].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4, 4(23): 102-103.
[2]許健. 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及在臨床檢驗中的應用[J]. 社區(qū)醫(yī)學雜志, 2015, 10(9): 18-19.
[3]王玉霞. 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在免疫檢驗中的應用及結果影響因素研究[J]. 實驗與檢驗醫(yī)學, 2017, 35(4):111-113.
[4]李忠, 何曉明, 李培敏, 等. 人癌胚抗原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測定試劑盒的對比研究及應用[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5,1(19): 2852-2853.
[5]孫蓉, 魯軍. 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與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乙型肝炎標志物的比較與探討[J]. 檢驗醫(yī)學, 2013, 28(4):351-352.
[6]蔡丹, 陳建明, 李慧梁, 等. 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檢測低值HBsAg與乙肝五項檢測結果比較[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5,23(7): 982-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