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芑心
摘要:李清照是位善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詞人,從她的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美”是她詞創(chuàng)作的靈魂。本文將從個性美、愁情美、情操美三個方面來論述李清照詞的審美特征。
關(guān)鍵詞:李清照;審美特征;個性美;愁情美;情操美
李清照是兩宋之交最偉大的詞作家,也是中國文學世史上最偉大的女詞人,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羅丹曾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fā)現(xiàn)出美來”。李清照就是這樣一位善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詞人。綜觀她的詞,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美”是她詞創(chuàng)作的靈魂,“美”在她詞中所反映的社會生活里,“美”在她詞中所反映的抒情形象里,“美”更在她詞中獨特的豐富的情感里。本文將從個性美、愁情美、情操美三個方面來論述李清照詞的審美特征。
一、審美特征之一:個性美
美的規(guī)律告訴我們,優(yōu)秀的藝術(shù)作品總是不滿足于現(xiàn)實生活所提供的原始內(nèi)容,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作家總是希望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更大范圍的去表現(xiàn)自己的藝術(shù)才華,使作品不僅內(nèi)容充實,而且充滿著審美特征,李清照的詞就是這樣的作品。李清照詞以抒寫“閨情”著稱,她既寫閨中女子的情趣,也寫閨中女子的哀怨,并以細膩、柔婉之筆使其作品被推為“婉約之宗”。我們讀李清照的詞,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她不是在單純地抒情,也不是在單純地寫景,甚至也不僅僅是情景交融,而是通過敘事、寫景、抒情巧妙結(jié)合,塑造出中國古代婦女的優(yōu)美形象,描繪出作品中女主人公的鮮明個性,這個具有個性的形象,自尊自強,富有理想,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婦女不受約束的真率個性美。
二、審美特征之二:愁情美
寫“愁”的作品是李清照詞的靈魂與精華[3],無論前期的“閨閣愁”,還是后期的“亡夫愁”,“愁”在詞人的筆下都蘊藉著豐富的神韻,悲涼委婉,情感摯烈,給人“愁情美”的享受。李清照的愁,之所以能給人美好的享受,其主要原因是李清照極擅長寫愁,她的愁用委婉纖曲的藝術(shù)手法,巧妙地表達深沉復雜的內(nèi)心感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她筆下的愁,有時將愁寫得有形象“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有時將愁寫得有重量“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有時將愁寫得有動感,“更睡家橫笛,吹動濃愁”;有時將愁寫得有長度,“從今又添,一段新愁”;有時將愁寫得有濃度,“怎一個、愁字了得”;有時將愁寫得無限度“柔腸一寸愁千縷”等等。這些愁都形象傳神,韻味幽深,從而成為后人盛傳的“抒愁”佳句。
(一)愁的形象美
抽象的美總是通過具體的藝術(shù)形象美來表現(xiàn)的,李清照在詞的創(chuàng)作中寫“愁”,正是本著這樣的藝術(shù)審美原則,把那一個個抽象的“愁”賦予了無限的生命。如《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這首詞是詞人所謂詞“別是一家”(《詞論》)理論主張較完美的體現(xiàn),也正是評論者們所說的“她不向詞的廣處開拓,卻向詞的高度求精”。
(二)愁的物化美
如《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詞從暮春三月景色切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這個開端不僅僅是一般的傷春,而是寓寄著詞人漂泊零落,紅顏遲暮的身世之慟,接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把南渡后的全部辛酸囊括其中,最后重筆落在“愁”字上,“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俺睢北臼切闹兄拢橄笾?,只可意會,難以捉摸,這里卻通過視覺藝術(shù)形象,意想天開地將它裝上小船,化為一種具體可觸的實物。李清照這一寫法,增加了愁的可感性,激發(fā)了讀者的審美情感,提高了審美效果,突出了審美特征。
(三)愁的動態(tài)美
李清照擅長把“愁”放在人在瞬間的情感動態(tài)里抒發(fā),大膽的傾吐內(nèi)心的苦悶。如《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詞人先描寫人物動態(tài),漸漸敞開思想的情懷,接著,以“花自飄零水自流”描寫自然事物的動態(tài),在此鋪墊的基礎(chǔ)上,寫出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動感之愁。這里詞人對“愁”的描寫極其形象,人在愁苦時總是皺著眉頭,這種相思之愁是無法排遣的,皺著的眉頭剛剛舒展,而思緒又涌上心頭,詞人巧妙地捕捉“愁”字在人的情態(tài)里的這種躍動,把抒情主人公的蹙眉揪心的形象寫得惟妙惟肖,使人若見其眉頭剛舒展又緊蹙的樣子,從而領(lǐng)會到她內(nèi)心的綿綿痛苦。一“上”一“下”兩個詞用得巧妙,兩者之間有著連接的關(guān)系,把“愁”字寫得活靈活現(xiàn)。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感情寫得在短暫中的變化起伏,表現(xiàn)得極其真實形象。
(四)愁的氛圍美
有時詞人將愁字放在開頭,為抒情主人公創(chuàng)造出特定的抒情氛圍,以增加感情的濃度。如《醉花陰》[4]中的開頭“薄霧濃云愁永晝”,主人公還未出場,環(huán)境已被愁的氣氛籠罩。詞人在寫薄霧濃云時借愁來比擬,對室內(nèi)外景物進行渲染,創(chuàng)造了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為后面直抒獨居生活的寂寞作出鋪墊。當抒情主人公真切的愛、深沉的思念、孤寂難忍的心情和恍恍惚惚的精神狀態(tài)呈現(xiàn)以后,她的內(nèi)心感情與周圍的氣氛自然融合起來,由愁的氣氛寫到愁的人,人愁物亦愁,最后形成了一個愁的世界。
(五)愁的神韻美
“愁損北人”是詞人對惡勢力的控訴,增強了已經(jīng)形成了悲劇氣氛。在這首詞里李清照賦予“愁”字以力量,所以愁的審美意韻才更加豐富,范圍更加擴大,表達的感情深度也更濃重,“愁”字的美學特征使作品給人以藝術(shù)美的享受達到了更高的境界。從李清照的“愁”中我們看到的主人公的形象,具有堅毅的個性和積極樂觀的生活熱情,我們只要留意她在詞作中的情緒變化,就會發(fā)現(xiàn)她往往在表達了悲情愁苦之后,自然地宕開一筆,作自我寬慰,以使抒寫的情緒不至于過于低落,給人以期待和希望,或許,這就是李清照詞“愁”的獨特意蘊所在。
三、審美特征之三:情操美
李清照的詠物詞,是詞人自我形象的寫照,更是詞人人格情操的寫照。誠如沈祥龍云:“詠物之作,在借物以詠性情,凡再世之感。君國之憂,隱然蘊于其內(nèi)”。李清照詞中歌詠花的詞作近十首,有“綠肥紅瘦”的海棠,有“玉骨冰肌”的銀杏,有“擁紅堆雪”的落花,有“香臉半開”的寒梅,有“舒展有余清“的芭蕉,還有“向人多醞籍”的桂花,這些花都顯示出獨具的特性,都是詞人自我品格形象的縮影。
這里每一種梅花的形象特征無一不是詞人精神品格的寄托。如《滿亭芳》 (小閣藏春,閑窗鎖晝),詞的開始用梅花難以禁受風雨的踐踏,暗寓了女主人公雖然雅韻豐神,但也經(jīng)受不了離別痛苦的折磨和摧殘,詞的最后用結(jié)句來突出梅花格調(diào)意趣高雅,贊美了一種飽經(jīng)苦難折磨之后,依然孤高自傲,對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這首詞是李清照身世之感,詞人經(jīng)歷了靖康之難后,受到了離別苦的折磨,承受了多種人生打擊,但依舊別有風韻,表現(xiàn)了詞人芳潔自賞的品質(zhì)。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我們品味到了清照詞不受約束的真率個性美,品味到神韻豐富的愁情美,品味到了高尚品格的情操美。
【參考文獻】
[1]湯高才.唐宋詞鑒賞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2]郭預衡.中國古代文學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唐圭璋.李清照詞鑒賞[M].濟南:齊魯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