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富野
摘 要:巧用溫馨話語、古今成語以及體態(tài)語言,在課堂激情講演勉勵,趣味講解對話,會使數學課堂有“情”、有“趣”、有“味”。
關鍵詞:人文角度;趣味;語言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數學語言應該簡單精練、邏輯性強??墒牵坏祵W課語言僅限于此的話,數學課將變得枯燥乏味,學生也將在嚴謹的數學氛圍中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針對現(xiàn)在學生知識面廣、思維活躍的特點,教師必須從人文角度“裝備”自己的語言,讓學生輕松地學會該理解的知識、該掌握的技能;使我們的學生在有“情”、有“趣”、有“味”的數學課中學習,學得踏實,學得輕松,學得快樂。
一、巧用溫馨話語,激情講演勉勵,使數學課有“情”
提到“情”,大家自然想到了語文課:語言流暢,富有激情,具有感染力。它似乎是語文課的代名詞,而與數學課毫無關系??墒?,面對如今這樣講究人文性的年代,面對這樣豐富的大環(huán)境(電視、電腦、手機),面對這樣一批又一批機靈的學生,我們數學課更需要老師溫馨勉勵的話語,更需要老師富有激情的講演。只有這樣,我們的數學課堂才會有“情”,才會具有感染力,才能吸引我們的孩子。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各邊之間的關系”時,一個學生把下面這幅圖用數學語言進行了描述:
“老師,我們可以把三條路看成三角形的三條邊,我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兩條邊大于第三條邊……”“你真厲害!你有了這樣重要的一個發(fā)現(xiàn)‘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條邊,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有這樣的特點呢?大家想不想當回數學家來驗證一下呢?”教師把“數學家”三個字拉長了語調?!跋?!好!”“你們已經是數學家了,你們想怎樣來證明呢?”同學們七嘴八舌議論開來,最后商量用實驗來證明?!罢鎱柡Α薄皵祵W家”“已經是”等一系列的語言看似簡單,其實這當中有教師對學生的鼓勵,有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更有教師對學生的信任。正因為教師感情的投入,燃起了學生心中學習的“火”——那么熱烈,那么富有激情!
二、巧用古今成語,趣味講解對話,使數學課有“趣”
數學內容本身,有時就涵蓋了一定的趣味,如果加上教師講話時偶爾借用的成語、歇后語等,就會使數學課變得幽默而有趣。就如上面所講的例子,后來同學們都十分投入地進行了實驗,但在反饋時卻發(fā)現(xiàn):(板書中的數字為小棒的長度,單位:厘米)
同學們與教師一起思考著能搭成三角形的原因,發(fā)現(xiàn)(1)(2)組中三根小棒都符合“任意兩根之和大于第三根”的特點,可是(3)卻出現(xiàn)“兩根之和等于第三根”?!捌婀?,怎么這一組有點‘格格不入呢?”教師簡短但略顯調皮的話語引起了同學們的思索。如果它也成立,就意味著一開始的猜想是錯誤的。于是,教師又與同學們一起在實物投影儀上重新進行了“4、2、2”小棒的實驗,并通過多媒體進行演示,確實不行。“實踐證明不行?!庇型瑢W在下面大聲說:“應該寫到‘否那邊去!”此時,教師給予了回應:“你的回答真是‘一針見血,怪不得跟我們的猜想不一樣,原來(3)組在‘渾水摸魚!下次我們做科學實驗可不能這樣‘粗心大意了!”
“格格不入”“一針見血”“渾水摸魚”“粗心大意”……孩子們司空見慣的成語就這樣走進了數學課堂,那么貼切,那么幽默有趣,怪不得孩子們的臉上始終綻放著笑容。
三、巧用體態(tài)語言、情勢代替話語,使數學課有“味”
體態(tài)語言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揭示了人的情感、態(tài)度、智慧和教養(yǎng),它傳遞的信息往往超過有聲語言。它跟我們的感情一樣,是我們內心愿望和反應的表露。它就像一個流動的元素,在每次碰撞中,都會發(fā)生變化,體態(tài)語言是我們教師自身擁有的最大資本,如果教師能夠恰當地、合理地運用它,那么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以“夸張的表情”引領釋疑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時刻關注每位孩子的表情,從他們的表情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疑惑,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滿,發(fā)現(xiàn)他們的關注度,這便于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其實,孩子也時刻關注著教師的表情,是嚴肅認真還是輕松自然。他們也想從教師的表情、一舉一動中得到相關的信息:肯定、贊許還是其他。正因為有了孩子對教師的這份關注,教師更可以利用它來解決一些疑惑。
例如,在學習“面積與面積單位”時,因為學生生活經驗的缺乏,頭腦中對于“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還沒有非常清晰的認識,選用合適的面積單位成了孩子們學習的難點,在練習中就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錯誤。如:一張課桌面約24(平方厘米),一顆門牙約1(平方分米)等。一個個不切實際的答案,怎樣糾正?需要測量嗎?老師緊鎖眉頭:“1平方厘米有多大?”“指甲蓋大小?!薄澳愕淖烂嬷挥?4個指甲蓋這么大?”(表情夸張,‘這么大語氣加重。)有孩子笑了:“錯了,錯了,應該填‘平方分米?!薄耙粋€門牙1平方分米?”再次提高音量,緊鎖眉頭:“你的門牙這么大?”邊問邊指墻上開關。“哈哈……老師,我錯了,應該是……”一個個錯誤,在教師緊鎖的雙眉中,在教師夸張的表情中,被大家發(fā)現(xiàn),又在笑聲中被一一否定,并很快得到正確答案。
2.以“簡單的手勢”輔助理解
將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運用到對學生的鼓勵中,效果更佳。如上課有學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時,用眼睛注視他,給他一個微笑,或走到他身邊,撫摸一下他的頭,那么他會在別的同學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悄悄地收心,這比批評他更有效,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總之,教師出色的語言、精彩的語言、智慧的語言,我們的數學課堂才不會枯燥,才不會無味,才會變得更加“有情”“有趣”“有味”,才會異常幽默、風趣。只有這樣的數學課堂才是教師急于需要構建的最佳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