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
【內容摘要】數(shù)學的世界是充滿神秘又瑰麗多彩的世界,而興趣則是探究這個世界的動力。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①。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將會養(yǎng)成積極學習、樂于思考的好習慣,漸入學習佳境,從而使學生能夠自覺高效的理解知識,運用知識。
【關鍵詞】培養(yǎng)興趣 調動興趣 技巧引導 因材施教 提高學習效率
在神秘多彩的數(shù)學世界里,老師是指引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的“導游”。老師要善于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斑斕絢麗的世界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激發(fā)學生探尋美好世界的愿望,這種愿望就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數(shù)學的世界充滿曲折,老師要引領學生走過“山重水復”感受“柳暗花明”,明白曲徑往往通幽;數(shù)學的世界是一座高于一座的山峰,有老師的激勵和陪伴,學生才會勇往直前,征服一座又一座高峰,在每一次的征服中找到自信,獲取真知,得到快樂。
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是學生渴望學習、熱愛學習、專注學習最活躍和富有正面刺激性的因素。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將會對探索知識產生很大的積極性,從而產生掌握知識、征服困難得肯定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本篇論文就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結合學生的年齡及思維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淺談四點重要方法。
一、引導動手操作,提高學生興趣
小學教學是基礎教育,在數(shù)學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主動參與、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學習能力,要改變以往低年級課堂教學中學生默默地觀看,教師全程演示授課的被動學習模式②。在教學中,適當?shù)匾龑W生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興趣,主動探索,在多種感官的協(xié)同參與下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收益。
“數(shù)位”、“計數(shù)單位”是小學數(shù)學中最基本的概念,這兩個概念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以它們?yōu)橹行模严嚓P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例如:“10的認識”一節(jié),可以把10不僅僅看作一個數(shù),與1至9同等對待,而是通過對1個10和10個1的認識,初步建立“數(shù)位”、“計數(shù)單位”概念。課上,老師在個位筒里插9根小棒,然后問學生再添上1根,怎么辦呢?同學們在操作時會明白:“把個位筒里的9根小棒拿出來,與手里的1根小棒合起來,捆成一捆,放在十位筒里,表示1個十?!痹谶@一簡單的實踐操作過程中,學生輕松地明確了個位與十位的十進制關系。
在教學“米、分米、厘米的認識”一節(jié)時,為了能使學生以這些長度單位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并學會在實踐中靈活運用,課上老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每個小組按抽簽抽到的內容去親自動手測量要求測量的物體。各小組測量后再把結果向老師匯報。在這個學生可以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很快掌握了測量的方法,并學會了正確使用長度單位。
正如皮亞杰所說:“智慧自動作發(fā)端,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梁?!雹劾蠋熜枰獙W會把活動原則實施于教學過程,讓學生自主自覺的獲取知識。
二、設置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興趣
學生參與欲望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而學生的認知沖突是產生學習動機的源泉,也是學生參與學習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設置認知沖突,增強學生的參與欲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jù)教材的內容特點,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在教學的關鍵處,不斷設計問題情境,從而造成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狀態(tài),這種心理狀態(tài)是引發(fā)學生思維的最佳期④。如教學“分數(shù)大小的比較”,首先讓學生比較2/5和3/5的大小,同學們從分數(shù)的意義、分數(shù)單位等方面進行了比較,最后歸納出“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數(shù)大”的比較方法。接著出示1/6和1/7讓同學們比較,同學們經(jīng)過討論又得出了“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數(shù)反而小”的結結論。最后出示7/8和8/9兩個分數(shù),這次同學們陷入了沉思,剛剛學完的兩種比較方法都不適用了,怎么辦呢?同學們經(jīng)過認真分析、討論,終于想出了好幾種比較的方法:(1)畫圖,從圖上直接感知。(2)把7/8、8/9這兩個分數(shù)化成分子相同,即 56/64、56/63,可得出 7/8<8/9的結論。(3)把分母變成相同后為63/72、64/72,從而得出7/8<8/9 的結論。(4)比較一份的大小。因為 7/8比單位“1”少1分, 8/9也比單位“1”少1份,這樣通過比較1份的大小就可知 7/8<8/9(適時贊賞第(4)種的創(chuàng)新思維)。
這樣的設計層層深入,不斷設置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與參與欲望。
三、追求新穎教法,增強學生興趣
在教學中,老師若是可以對每節(jié)課的安排力求突出一個“新”字。教法的選擇中突出一個“活”字。按照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的要求,靈活多樣,使學生學起來有新鮮感,越學越愛學⑤。
例如應用題教學,小學生初學應用常常感到枯燥無味,這主要是因為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比較抽象,不適應小學生形象思維特點的要求。教學中老師可以運用實物、圖畫、圖形、照片等直觀教具和現(xiàn)場參觀、訪問調查、直觀演示、實際操作、游戲活動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把小學生沒有興趣的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和能使他們感興趣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進行教學。
如教學行程問題的應用題時,老師在講這一部分知識之前,有目的組織學生做一些有助于理解這些知識的活動。把學生分成兩隊,相隔一定距離,相對站好。老師說“走”,兩隊同學同時向前走,這是讓學生理解“同時”“相向”的含義。兩位同學相碰時,老師叫“停”,告訴學生這是“相遇”,接著又讓學生們看在相遇時,誰走的路程多,讓學生理解在同一時間內兩位同學各走多少米。這些知識恰好是相遇問題中的難點,通過實踐活動將難以理解的知識放置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不僅分散了難點,而且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再上課時,同學們自然想起活動中的情景,通過進一步的分析、思考、掌握相遇問題的知識。實踐證明,這樣講課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增強了學生學習應用題的興趣,使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