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瑩
摘 要:在藝術設計領域的許多方面都與傳統(tǒng)繪畫的中國畫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在藝術設計范疇的諸如染織、陶藝、服裝等的裝飾設計都與國畫題材相關。所以在藝術設計課程中進行中引入國畫教學,并且對國畫的情感分析教學是有其必要性的,對學生進行國畫技能培養(yǎng)也有著重要意義。應結合專業(yè)特點,充分利用它們之間的互融性,使國畫的情感特征和設計藝術專業(yè)教學相互融合。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學;國畫
中圖分類號:TU2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2-0207-01
一、中國畫與藝術設計的歷史淵源
人類社會進步和發(fā)展促使現(xiàn)代藝術和現(xiàn)代設計的出現(xiàn),從人類文明的發(fā)源看來,藝術和設計是同步的。原始社會,人們已經對美好形象有了向往和發(fā)掘,隨著人們對于一些事物和形象的偏愛,便形成了對美的規(guī)律的感知與認同。人類審美心理的成熟,形成了對事物的特定看法,美便在其中悄然而生,美的標準亦隨之形成。人們在生產勞動中逐漸形成美的觀念和相應形式法則。中國畫的形式美在藝術與設計尚無明確分工的原始社會,便在其中開始孕育了。例如:中國彩陶、青銅器上的動物、植物、人物等許多紋飾都是源于先人們對大自然的認識和敬畏。這些紋飾或與實用功能相關,或是源于精神活動。原始彩陶由于生產規(guī)模、生產速度和社會條件的簡陋,不可能精細雕琢,因此對自然形態(tài)的再現(xiàn)必須經過變形和簡化。這些裝飾紋樣有的是氏族部落的識別標記;有的是對勞動、生活的直接表現(xiàn);有的則是反映了對自然、神靈的崇拜。人們不自覺地培育和創(chuàng)造了比較純粹的審美形式感。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逐步掌握了節(jié)奏、對稱、重疊、反復、交叉、韻律、間隔、疏密、一致、變化、統(tǒng)一、均衡等各種形式規(guī)律。由此可見,,從探尋原始社會的彩陶開始藝術與設計就是融為一體的。只是隨著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各行業(yè)的專業(yè)性越來越強,才使藝術從實際技術中分離出來,設計賦予了產品物質與精神的雙重作用,而藝術卻重視人的心理需求,通過藝術作品來抒發(fā)、表達情感。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生活的最高境界又是藝術。
二、中國畫與藝術設計的互融性
設計藝術和國畫是兩個不同的學科,在表現(xiàn)內容、工藝手段、工具材料和欣賞對象上都各不相同。乍看起來,設計藝術教育和中國畫教學似乎關系不大。但是,設計藝術和中國畫從本質上來說都同屬于美術的范疇,二者在造型規(guī)律、用彩布色、空間處理和黑白關系上都有著一脈相承的關系和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中國畫與藝術設計的關系可以用藝術與設計的關系來解釋。
在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上,中國畫筆法洗練流暢、活潑生動,工藝美術的圖案設計中可巧妙地運用其清新淡雅的墨彩和精勾細染的用色技巧;在造型結構上,工藝美術中存在夸張變形,其概括凝練的形象又被國畫家們吸收過去。由此可見,國畫與藝術設計在內在的表現(xiàn)手法和造型規(guī)律上有著共通之處。
雖然設計與藝術的特點有著一定的區(qū)別,但是從她們的發(fā)展軌跡來看,二者始終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和滲透、科學化的推進,設計與藝術的關系將越來越密切,任何真正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產品設計都必然滲透、交織和表現(xiàn)著藝術的美。藝術家可以通過設計方法使藝術作品更具創(chuàng)意和審美情趣,設計師也可以通過融合藝術的方式,來提高設計的人文情趣。設計和藝術是可以通過平衡而相得益彰的。從中國畫與藝術設計的關系可見,藝術設計與中國畫是存在一定的互融性的。
三、藝術設計教育中的中國畫情感表達
(一)筆墨元素與設計的融合
在藝術設計教育中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畫的筆墨語言及其特有的存在方式。中國畫的畫幅形式(卷軸畫、扇面、屏風等)、畫面內容(詩、書、畫、印)等元素都可以為設計提供靈感。例如:2008 年奧運會開幕式成功運用了卷軸畫的設計形式;奧運會標志“中國印”也利用了中國畫特有要素。另外,筆墨語言也是設計的常用符號,現(xiàn)在眾所周知的中國移動的“G3引領 3G 生活”中的“G3”標志就是運用了中國畫的筆墨元素,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極富形式美感。中國畫的布局與平面設計的構成方法有著相通之處,即利用形式美的法則對設計要素進行編排。在設計中可以合理運用中國畫的點線面元素增加畫面的形式美。在藝術設計教學中,中國畫筆墨元素被引入到各門設計課中。比如:在設計基礎課中,利用筆墨元素進行點、線、面的練習。平面廣告設計課中,就有意識的選擇了一些靳埭強的富含中國畫的筆墨元素的設計作品來進行賞析和創(chuàng)意設計。
(二)傳統(tǒng)審美觀與現(xiàn)代設計思維的融合
中國畫講究“意象”,以意寫形,主張人與自然的融合,是一種包含著主體思想感情的創(chuàng)作活動,這一主導思想與設計的精神相吻合,可賦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賦予人格以自然化。藝術設計專業(yè)教學,正是要使學生感悟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審美內涵和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將其融入到現(xiàn)代思維之中,從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設計風格。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美術教育中花鳥畫的情感特征研究,課題編號:GJD1316019。
參考文獻:
[1]袁牧.工筆花鳥畫與花鳥圖案的差異性和互融性分析[J].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1998(12).
[2]張宏英.中國畫在藝術設計教育中的作用[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9.
[3]黃欣.中國花鳥畫形式美淺析[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