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平 鐘若武
摘要:中外合作辦學是我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項目?!盾浖こ蹋悍治雠c設計》是我校中外合作專業(yè)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專業(yè)核心課程。該文 通過介紹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考核評價等各個方面,對該課程進行教學初步探索。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軟件工程;分析;設計;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8)29-0191-02
Abstract: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of education transform in our university。Software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Design is a core cours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major under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Teaching goal,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assessment are introduced. Teaching exploration is done with this course.
Key words: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alysis; design; teaching
1 引言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有了迅速的發(fā)展。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有三種教育形式:中外合作辦學、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其中中外合作辦學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格局[1-2]。我校2011年經(jīng)廣東省教育廳批準、教育部備案,與澳大利亞聯(lián)邦大學進行合作辦學,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管理)專業(yè)列入普通高考招生計劃(??疲?。我校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的學生在大二上學期開始學習澳方的專業(yè)核心課程。澳方的專業(yè)核心課程一共有12門,每學期學習4門,共計3個學期學習完畢。《軟件工程:分析與設計》是澳方的專業(yè)核心課程之一,通常安排在大三的上學期學習。針對我校14級計算機應用技術、15級計算機應用技術這兩屆的學生,我教授過該門課,因此有了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本文從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考核評價等各個方面加以介紹。
2 課程教學探索
2.1 教學目標
中外合作辦學的目標是引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借鑒國外先進教學理念,培養(yǎng)出更多適應當前全球化的知識型人才[3]。我校的中外合作專業(yè)——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也具有相應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其中包括了明確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規(guī)格。
在本門課的教學目標上,澳方和中方的終極目標都是希望學生學完之后有所收獲。這些收獲成果包括三個層次,分別是知識層面,技能層面,應用層面。知識層面包括兩點:一是能夠解釋詳細的項目計劃和控制,良好的溝通和文檔的重要性,能夠使用合適的工具以便能夠提供有質量的產(chǎn)品;二是能夠區(qū)分軟件工程和編程,同時能夠區(qū)分軟件配置和程序。技能層面包括六點:一是使用軟件設計原則來設計軟件并對使用設計模式的軟件編寫文檔;二是分析源代碼,并編寫全面的單元測試代碼;三是使用計算機輔助軟件進行軟件設計;四是使用重構對質量較差的已有源代碼進行結構和可讀性的改善;五是使用一種合適的軟件開發(fā)方法進行軟件系統(tǒng)的開發(fā);六是在設計、開發(fā)、維護信息系統(tǒng)時選用合適的方法和技術,尤其是使用面向對象的方法。應用層面是使學生開發(fā)出符合業(yè)界標準的復雜軟件系統(tǒng)。這樣該門課對學生的存在價值以及就業(yè)幫助就充分體現(xiàn)出來了。
2.2 教學內(nèi)容
本門課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包括:
需求獲??;
利用UML建模;
面向對象的分析;
面向對象的設計概念和技術:邏輯——物理設計、用戶接口、程序設計、設計打包;
利用一種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實現(xiàn)面向對象設計系統(tǒng);
軟件測試;
項目管理:溝通、計劃、監(jiān)控、質量保證、變更管理;
維護業(yè)務。
2.3 教學方法
中外合作班的澳方專業(yè)核心課程采用雙語教學模式。雙語教學模式主要有漢譯型、穿插型、示范型、合作型四種。這門課,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我主要采用的是穿插型教學模式。穿插型教學模式是以外文作為語言媒介,即在講課過程中以外文為主導,不斷地在中文和外文之間做解釋性地交換。該種方法比較適用于具有一定的外語學習基礎的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對授課老師不斷地在外文和中文之間的忽然轉換有一定的適應和理解能力,思維方式能夠在外文和中文之間隨著老師的講授而轉變。這種方式下,授課老師根據(jù)外文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對外文進行翻譯,對于普遍性簡單的部分可以一筆帶過,而對于專業(yè)性難點或者語法難點,授課者可以留出更多時間進行講解,這樣能夠有效地節(jié)省時間,提高教學效率[4]。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資源全部使用英文,并且都放在moodle平臺上。在moodle平臺上,教師可以發(fā)布教學資源,布置作業(yè),收集作業(yè),批改作業(yè),上傳成績,設置討論等等;學生可以下載學習資源,在線學習,查看作業(yè),提交作業(yè),查看成績,參與討論等等。一旦學生熟悉moodle平臺,很多學習任務都可以在該平臺上完成。
本門課共計72課時,其中理論課時48,實驗課時24。一般情況下,該門課一周兩次理論課,一周一次實驗課,共計12周完成教學任務。具體安排如下表1所示。理論課上除了教師講解,還會有大量的課堂討論,這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會更深刻。由于中外合作班的人數(shù)基本都在30人以下,這樣的小班授課比較容易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實驗課上,我會針對學生提出的具體問題加以指導,讓學生能夠及時得到幫助。
由于本門課的操作性很強,所以我一般更多采用的是案例教學。比如說講到設計模式的時候,我用的是地宮大師游戲的案例。學生通過這個案例學到了工廠模式,單件模式,命令模式等多種設計模式。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達到了教學目的。
2.4 考核評價
我校中外合作辦學班的澳方專業(yè)核心課比較注重過程考核和評價[5]。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來講都是被考核的部分。本門課的考核包括四個部分:期中測驗、個人作業(yè)、小組作業(yè)、期末考試。這四個部分占最終成績的比例分別為:10%、20%、20%、50%。其中前三部分屬于A類指標,最后一部分屬于B類指標。B類指標要求學生一定要達到分數(shù)的一半,并且加上A類指標的分數(shù)之后達到50分(以滿分100分計算)才能表示修得學分;其他情況一律屬于考核不通過,需要重修該門課。對于期中測驗和期末考試,這兩部分是筆試,全英文試卷作答,閉卷完成。對于個人作業(yè)和小組作業(yè),這兩部分需要學生在計算機上完成。學生需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之內(nèi)把作業(yè)提交到作業(yè)系統(tǒng),遲交或不交都會有相應的分數(shù)減少的懲罰。學生提交的作業(yè)我會一份一份批改,每一題按照評分標準打分,最后匯總每一名學生的作業(yè)總分,并上傳系統(tǒng),以便學生查閱。如果有學生的作業(yè)是抄襲的,那么他們的作業(yè)會被處理成0分,并且給予非常嚴厲的告誡。我對學生的期中測驗和期末考試試卷也會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及時批改,并把分數(shù)上傳到系統(tǒng),讓學生及時得到反饋。因此,本門課的考核評價基本可以客觀反映出學生的努力程度。
3 結論
我校合作辦學專業(yè)的教學工作是對教師的一項全新挑戰(zhàn)。本文對《軟件工程:分析與設計》課程教學探索的介紹,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今后我還會繼續(xù)深入探索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不斷吸收新的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把教學水平提到更高的層次。
參考文獻:
[1] 田尚.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yǎng)的策略探討[J].天津電大學報,2016,20(3):60-63
[2] 張莉,張勁柏.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yǎng)方案構建研究[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6(20):53-55
[3] 鄭慧君.高職中外合作計算機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研究[J].計算機時代, 2018(8):79-81
[4] 桑萍.中國合作辦學中雙語教學模式的比較與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8,31(14):17-18
[5] 伍慧卿. 高職院校中澳合作辦學項目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教育現(xiàn)代化, 2018,5(25):101-102.
【通聯(lián)編輯: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