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紅霞
微博、微信、微視頻、微電影以銳不可當?shù)臍鈩菪嬷r代的來臨,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有什么理由不享受現(xiàn)代化的學習方式呢?各級各類微課大賽、規(guī)?;Y源開發(fā)、“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等活動,不斷催生出海量的微課資源。微課觀看可以暫停,可以倒退、快進,更重要的是可以復現(xiàn),適合個性化學習。視頻再造教育,微課革新教學。只是茫然:10分鐘,是課堂四十分鐘的濃縮嗎?該選擇什么內容、按什么過程去呈現(xiàn)呢?
一、學習
微課到底是什么?微課,不是課堂的濃縮。
有人說,微課就是微型的課程;有人說:微課就是簡約的視覺效果加上條理清晰的講解;也有人說:微課是先學后教,翻轉了課堂……
百度百科這樣理解:“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
看來,微課要遵循《課標》和學情;微課的服務對象是學生,是以幫助學生學習為目的的;是圍繞某個知識點展開的;包括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過程;鮮明的特征是以視頻為載體。
小語微課的選點有哪些?必須選擇語文學科的本體性教學內容。
國內最早提出微課定義的胡鐵生老師認為,微課針對的學科知識點以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為主,教學環(huán)節(jié)則以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為主。可見微課首先關注的是學科,要把握學科特征。語文微課要體現(xiàn)語文的學科價值,要為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服務。
微課要呈現(xiàn)的是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展開過程。為保證知識點的專一性,微課中對“知識點”的要求是:選點細,短小精悍,講解透徹,讓學生能循序漸進掌握每個知識點?!拔⒄n”設計的核心是基于學生高效學習的設計。小語微課的知識點一方面來自于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一方面來自于小學語文教材。當然,小語微課的選點還可以是題型精講、考點歸納、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
總之,知識點要小,講解清楚,讓學生循序漸進掌握每個知識點。
小語微課的選點,根據(jù)什么來確定?學生!老師!
在前期理論學習、梳理的基礎上,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羅列了一些知識點,發(fā)現(xiàn)這些“選點”大多以靜態(tài)的知識存在著,似乎老師只是收集資料之后的“現(xiàn)炒現(xiàn)賣”,何有“微視頻”的趣味性、情境性等優(yōu)勢呢?
微課的服務對象是學生,那么選點首先要根據(jù)學生的學力來確定,應該是學生的興趣點和疑點,只有學生感興趣的,以問題為導向的,內含“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才會喚醒學生的學習愿望,受到學生的歡迎。其次微課是草根研究、趣味創(chuàng)作,是“為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決定了微課的選點一定是教師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當然選擇點要適合用多媒體來表達,微課注重利用視覺、聽覺增強內容的感染力,因此要選有一定視聽沖擊效果的材料,要考慮使用技術的適切點和制作水平。
二、實踐
1.選擇這一課
《我和祖父的園子》是第十冊第五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的前面兩課——《愛如茉莉》《月光啟蒙》和本文一樣流露著濃濃的親情。那么這一課和他們的不同在于蕭紅用簡單樸實的文字讓親情流淌在字里行間?!稅廴畿岳颉肺淖治?,《月光啟蒙》以蒙太奇手法創(chuàng)設濃濃意境,而這一課以自由樸實的文字流露自由的心。
2.確定這一點
“微課”選取的教學內容一般要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本文作為名家蕭紅的名篇——《呼蘭河傳》的選段,自然是有很多的點:本文適宜朗讀,可以從朗讀學的角度,讓學生借助語詞感受律、引向情感律等把對文本的理解朗讀出來;可以從詞語學習的角度,把詞語按照園中植物、動物、園中趣事等精心組塊,引導學生用多樣的方法理解詞語;可以從文后習題出發(fā),指導學生品讀寫得最有趣的自然段,圈畫點評,以批注的形式深入理解文本內容。
但這都不是這一課最重要的語用價值,不是文本最重要的本體性價值所在,靜心解讀教材,發(fā)現(xiàn)本文最重要的價值是蕭紅作為名家所流露出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法。
于是,10分鐘微視頻的教學目標就確定了: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相關段落;品味文字,感悟蕭紅童年的自在與幸福,初步感受、理解作者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和寄情于事的表達方法。
3.展現(xiàn)這一點
微課應該是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應該有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確定了這一課的這一點,分以下幾步去實施:第一,敏化語感,提示學法;第二,品“園中事”,悟“園中情”;第三,拓展閱讀辨析,初識語言風格;第四,嘗試遷移運用,再識語言風格。
三、反思
一是兒童的立場。選點前,時刻謹記微課的用戶是學生。要分析學生學習需求;選取學生必須要老師講解的內容;確定學生需要微課程自學的內容。確定教學過程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力,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上述案例中,沿著“細化語感——初識風格——拓展明晰——遷移運用”的過程展開,這是符合五年級學生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的,從認知到累積到運用,螺旋上升,把知識內化為能力。
二是教材的立場。選點時,要充分關注語文的本性教學內容。文本的原生價值天然存在,但作為教材進入語文課本,更多地要去考慮其本體性價值。如《虎門銷煙》作為歷史教材,其原生性價值就是歷史事件本身的背景、經過和意義,而作為語文教材,除了本身附帶的原生價值外,其教學價值需要語文教師去挖掘、去開發(fā)。如以文本為例學習歷史事件如何敘寫,以本文的學習方法為例學習歷史題材類的課文如何閱讀等;以本文特殊的句式為例,如環(huán)境描寫的別具匠心,硝煙過程的表達有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甚至學會其表達方式。上述案例中,若困于學習“園中事”,感悟“園中情”,只是糾纏于文本的原生價值,而忽視了教學價值,若定位為“清新淳樸”的語言風格或寄情于事、融情于景的表達方法,則顯然是更符合語文學科本身的學習目標。
當然,這一課還可以以“寄情于景”“小事見真情”為微課點,魏星老師還以本課的“太陽在園子里是顯得特別的大”這一自然段,開發(fā)了“事物——想象——抒情”的語言訓練微課點。這些點都是抓住了本體性教學的內容,也是符合五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的。
三是自我的立場。微課以實用為宗旨,因其能廣泛傳播,利于“泛在學習”而紅紅火火,所以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不要孤軍奮戰(zhàn),非要面面俱到,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有能力解決的問題作為微課的“點”,可以選擇自己能駕馭的課型設計微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