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勇,王易,刁常樂
(河南省鄲城縣人民醫(yī)院骨一科,河南 鄲城 477150)
尺骨遠端截骨縮短內固定術治療尺骨撞擊綜合征的早期療效
趙國勇,王易*,刁常樂
(河南省鄲城縣人民醫(yī)院骨一科,河南 鄲城 477150)
目的評價尺骨遠端截骨縮短內固定術治療尺骨撞擊綜合征的早期療效。方法回顧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鄲城縣人民醫(yī)院骨一科行尺骨遠端截骨縮短內固定術治療尺骨撞擊綜合征的16例患者,于術前,術后3d、1個月、3個月、1年記錄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腕關節(jié)功能喪失程度評定,橈骨尺偏角、腕骨角的變化。結果16例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12~15個月;手術時間平均(57.81±7.30)min;術中出血量平均(23.75±8.47)mL;術后住院時間平均(3.56±1.46)d。16例患者末次隨訪時,VAS評分由術前的(5.52±1.26)分降低至(2.02±0.9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654,P<0.05);腕關節(jié)喪失功能評定由術前的(65.26±12.13)%降低至(20.43±5.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654,P<0.05);橈骨尺偏角由術前的(30.64±5.95)°降低至(22.86±4.3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054,P<0.05);腕骨角由術前的(120.47±5.36)°增加至(130.56±4.1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654,P<0.05)。臨床指標顯示手術效果理想,達到預期目的。結論尺骨遠端縮短術治療尺骨撞擊綜合征早期療效良好,能明顯改善患者腕關節(jié)功能,緩解腕關節(jié)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尺骨;撞擊綜合征;截骨;內固定
尺骨撞擊綜合征多發(fā)于中老年女性,由于中老年女性手工勞動較多,日積月累,將不同程度造成腕關節(jié)軟組織充血、勞損、黏連及關節(jié)軟骨的退變,一旦發(fā)病,病程將向著不可逆的方向發(fā)展。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生活習慣的改變,尺腕關節(jié)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發(fā)病率逐漸增高,患者非常痛苦。早期的傳統(tǒng)治療為熱敷、理療和康復功能鍛煉,中期給予曲安奈德等封閉注射治療,但多數(shù)療效較差。
應用尺骨遠端截骨縮短固定術可增寬尺腕關節(jié)間隙,改善關節(jié)松緊度,改變橈骨尺偏角及腕骨角,從而達到腕關節(jié)骨性及軟組織的平衡,改善患者尺骨撞擊綜合征的作用。自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鄲城縣人民醫(yī)院骨一科行尺骨遠端縮短術治療16例尺骨撞擊綜合征患者并隨訪術后腕關節(jié)功能,對短期療效進行評價,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a)保守治療及封閉治療無效的后期尺骨撞擊綜合征;b)X線提示尺腕關節(jié)間隙變窄及不同程度的退行病變;c)腕關節(jié)尺側偏小于20°且腕關節(jié)尺側有明顯壓痛。
排除標準:a)外傷史,腕關節(jié)存在尺側韌帶拉傷或者骨膜損傷;b)感染、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化膿性關節(jié)炎等疾?。籧)肘部尺神經炎等傳導性疾病。
1.2 一般資料 術前擬行尺骨遠端截骨縮短內固定術患者17例,其中1例患者因為心衰原因經心內科會診停止手術,實際收集實施手術患者16例(16腕),男性1例,女性15例;年齡43~71歲,平均年齡(57.50±8.24)歲。病程3個月至15年,均診斷為尺骨撞擊綜合征。所有手術均由同一醫(yī)師完成,本研究獲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入選患者知情許可。
1.3 術前評估 Ⅰ類:休息時無痛,活動時疼痛伴有局部壓痛;Ⅱ類:休息和活動時都痛且有局部壓痛,但不影響睡眠;Ⅲ類:休息和活動時都痛且有局部壓痛,并影響睡眠。本組尺骨撞擊綜合征患者Ⅰ類3例,Ⅱ類10例,Ⅲ類3例。認真排查患者既往病史及流行病史,采集詢問患者外傷史。
1.4 手術方法 該組病例中,采取局部浸潤+強化麻醉1例,全身麻醉1例,臂叢神經麻醉14例?;颊呷⊙雠P位,患肢綁止血帶,驅血,止血帶充氣至25 kPa,于尺骨小頭上方3 cm外側取一長約6 cm縱行切口,逐層切開皮膚、脂肪層、深筋膜,沿尺側伸腕肌腱外側分離,顯露尺骨,保護尺神經淺支及軟組織,切開骨膜、剝離顯露尺骨遠端,標記尺骨縱線。用消毒直尺及電刀筆沿尺骨做一縱軸線以避免復位固定旋轉,按術前計劃截取尺骨0.5 cm,斷端按標記縱線復位,用1枚六孔重建尺橈骨鋼板固定。C型臂透視檢查尺骨固定良好且腕關節(jié)間隙牽開理想,沖洗傷口、止血,留置1條引流管,逐層縫合傷口,彈性繃帶適度加壓包扎傷口。
1.5 術后康復 本組16例患者均術后24 h拔除引流管,二代頭孢抗菌藥物應用,24 h后停用,隨即患側腕關節(jié)功能鍛煉,可持2 kg以內輕物練習,術后3 d患者傷口及患側關節(jié)無異常者可給予辦理出院手續(xù),院外繼續(xù)康復功能鍛煉。術后第1天應檢查患側肢體肌力及肌張力情況,檢查患者小指有沒有麻木不適等感覺異常,若有尺神經損傷表現(xiàn),應考慮為尺神經淺支牽拉所致,及時給予神經營養(yǎng)消腫支持治療。
1.6 術后隨訪及療效評價指標 本組患者分別于術前,術后3 d、1個月、3個月、1年隨訪,并記錄16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數(shù)、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天數(shù),記錄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腕關節(jié)功能喪失程度評定,橈骨尺偏角、腕骨角的變化。
2.1 一般情況 16例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15個月;手術時間45~75 min,平均(57.81±7.30)min;術中出血量15~45 mL,平均(23.75±8.47)mL;術后住院時間2~6 d,平均(3.56±1.46)d。術后訴腕關節(jié)疼痛消失者4例,腕關節(jié)疼痛減輕者11例,1例患者訴腕關節(jié)疼痛無明顯改善。所有患者未出現(xiàn)患側小指周圍麻木不適等神經癥狀,患側肌力及肌張力無減退或增強癥狀,無特殊處理。
2.2 臨床指標 16例患者末次隨訪時,VAS評分由術前的(5.52±1.26)分降至(2.02±0.9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654,P<0.05);腕關節(jié)功能喪失評定由術前的(65.26±12.13)%降低至(20.43±5.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654,P<0.05);橈骨尺偏角由術前的(30.64±5.95)°降低至(22.86±4.3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054,P<0.05);腕骨角由術前(120.47±5.36)°增加至(130.56±4.1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654,P<0.05)。臨床指標顯示手術效果理想,達到預期目的。
2.3 術后手術并發(fā)癥的處理 本術式需用內固定置入,故需應用二代頭孢抗菌藥物,24 h后停用,以預防感染,術后24 h換藥,觀察手術切口有無紅腫及分泌物。觀察患側小指區(qū)域有無麻木等癥狀,1例患者出現(xiàn)上述癥狀,考慮尺神經淺支牽拉所致,給予應用消腫及神經營養(yǎng)支持治療,在1周內緩解。2例出現(xiàn)腕關節(jié)尺偏不靈敏,考慮橈側腕長、短伸肌健短暫的松弛及局部軟組織水腫所致,囑患者康復功能鍛煉,1個月后上述癥狀緩解。
2.4 典型病例 55歲女性患者,以“左腕關節(jié)疼痛、活動受限半年”為主訴入院。查左腕關節(jié)尺側壓痛,尺偏功能受限,左手末梢循環(huán)好,無麻木感或其他異樣感覺。診斷為:左側尺骨撞擊綜合征。入院后完善術前檢查,行尺骨遠端截骨縮短內固定術,術后1個月回訪患者左腕部疼痛消失,術后半年回訪患者尺偏功能糾正,末梢循環(huán)好,感覺無異常。手術治療效果滿意。手術前后影像學資料見圖1~2。
圖1 左側尺骨撞擊綜合征術前X線片 圖2 尺骨遠端縮短內固定術后X線片示固定滿意
3.1 尺骨遠端截骨的安全性 人體尺橈骨遠端解剖關系相對簡單,無主要神經及大血管經過,為手術的開展奠定基礎。趙亮[1]研究發(fā)現(xiàn),尺骨短縮截骨在特發(fā)性尺骨撞擊綜合征治療中有著較好的應用效果,但不同尺骨短縮截骨方法的效果存在差異,治療過程中需引起臨床醫(yī)師高度重視。郭明君等[2]通過對17例尺骨撞擊綜合征分析尺骨遠端縮短截骨術的治療效果,證實尺骨遠端截骨的安全性。張磊等[3]分別采用尺骨遠端截骨術和尺骨小頭切除術治療尺骨撞擊綜合征,對其療效進行分析,證明尺骨遠端截骨的安全性、可行性。
3.2 尺骨遠端截骨縮短內固定術的理論基礎 腕關節(jié)雖然是小關節(jié),但是與手工作業(yè)密不可分,在上肢及手部活動中占據(jù)承上啟下的功能,所以腕關節(jié)活動過程中嚴格要求關節(jié)骨性平衡及軟組織平衡,才能確保前臂及手部工作的順利進行。人們長期且負重的上肢及手部勞動,久而久之不可避免地形成腕關節(jié)關節(jié)軟骨不同程度的磨損退變,肌腱筋膜等軟組織牽拉疲勞損傷,故腕關節(jié)活動的平衡支撐點向著不平衡的方向發(fā)展,導致腕關節(jié)正常功能受限,以至于不能完成正常的手工工作。尺骨遠端截骨縮短內固定術采取縮短尺骨遠端,增加腕關節(jié)間隙,減少關節(jié)間骨及軟組織活動的接觸,改變橈骨尺偏角、腕骨角,重新找回關節(jié)力學平衡,使腕關節(jié)活動順利進行。本組調查研究尺骨遠端截骨縮短內固定術治療尺腕關節(jié)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只是冰山一角,形成穩(wěn)固而權威的理論需要更加普遍而有力的證據(jù)支持。
3.3 手術療效的評估 陸道軍等[4]對15例尺骨撞擊綜合征的患者使用尺骨縮短截骨、骨栓植骨術對臨床效果分析,療效肯定,利于緩解腕部尺側疼痛、手部握力下降、腕部屈伸及旋轉活動受限等癥狀,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張磊等[3]對34例尺骨撞擊綜合征患者分別采用尺骨遠端縮短截骨術與尺骨小頭切除術,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尺骨遠端縮短截骨術的治療效果遠優(yōu)于尺骨小頭切除術,療效更加可靠,具有更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孫振全[5]討論尺骨遠端縮短截骨內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畸形愈合并發(fā)癥的療效,得出尺骨遠端縮短截骨內固定是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畸形愈合的一種合理有效的辦法。
本研究16例(16腕)尺骨遠端截骨縮短內固定術患者術后腕部側壓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腕關節(jié)功能恢復及評分均較術前好轉,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改善,結果與以上研究一致。16例患者術后復查腕關節(jié)前后位示腕關節(jié)間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寬,與健康志愿者前后位對比腕骨角有輕度增大,但術后患者腕關節(jié)功能良好,考慮腕關節(jié)再平衡重建和自然平衡存在稍許差異。
3.4 尺骨截骨段的討論 通過總結本組16例患者的手術經驗分析,尺骨遠端截骨縮短術的關鍵是尺骨截骨段和截骨長度以及對尺神經淺支的保護、避免內固定后尺骨縱軸的旋轉。本研究顯示,患者術后主訴傷口有稍微緊縮感,考慮尺骨縮短后皮下軟組織的瘢痕攣縮所致,囑患者術后即逐漸腕關節(jié)功能鍛煉,上述癥狀多在術后1個月后消失。術中嚴格按照術前設計距尺骨小頭上3 cm處截取長0.5 cm尺骨段,截骨前劃線標記尺骨縱軸以免固定時尺骨出現(xiàn)旋轉而影響前臂旋轉功能。術后活血化瘀治療,避免脂肪栓塞及筋膜室綜合征的發(fā)生。
本院開展尺骨遠端截骨縮短內固定術時間有限,暫未獲得所有病例的長期隨訪結果,遠期恢復效果仍需繼續(xù)跟蹤隨訪。
[1]趙亮.尺骨短縮截骨在特發(fā)性尺骨撞擊綜合征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21):56-57.
[2]郭明君,張勇,馬保安,等.尺骨遠端縮短截骨術治療尺骨撞擊綜合征17例[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24):4543-4545.
[3]張磊,韓清鑾,栗威,等.尺骨撞擊綜合征的兩種手術方法療效比較附34例報告[C].山東省醫(yī)學會手足外科學術會議,2013:48-50.
[4]陸道軍,張彩鳳,陳夫圓,等.縮短截骨、骨栓植骨術治療尺骨撞擊綜合征體會[J].骨科,2012,3(4):203-204.
[5]孫振全.尺骨縮短截骨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畸形愈合11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9):4760.
1008-5572(2017)07-1123-03
R683.41
B
*本文通訊作者:王易
趙國勇,王易,刁常樂.尺骨遠端截骨縮短內固定術治療尺骨撞擊綜合征的早期療效[J].實用骨科雜志,2017,23(12):1123-1125.
2017-07-17
趙國勇(1982- ),男,主治醫(yī)師,河南省鄲城縣人民醫(yī)院骨一科,47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