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生,匡語唐
(新鋼公司線棒材廠,江西新余 338001)
新鋼高棒1#飛剪曲軸斷裂處置實踐
黃春生,匡語唐
(新鋼公司線棒材廠,江西新余 338001)
分析新鋼線棒材廠高棒生產(chǎn)線1#飛剪下曲軸裝刀架部分短軸斷裂的原因,制定實施應急處置方案,提出改進意見。
飛剪;曲軸;液氮冷裝工藝
10.16621/j.cnki.issn1001-0599.2017.10.26
新鋼線棒材廠年產(chǎn)能100萬噸高棒的生產(chǎn)線,是在拆除舊線材生產(chǎn)線后建的新線,于2013年9月投產(chǎn),主要生產(chǎn)設備均為國產(chǎn)。2013年8月22日,熱負荷試機時1#飛剪下刀架銅套出現(xiàn)燒死現(xiàn)象,此后在試產(chǎn)達產(chǎn)期間,飛剪故障不斷。2014年2月25日23:08,高棒生產(chǎn)線7H軋機堆鋼1#飛剪產(chǎn)生事故碎斷,在軸套潤滑條件、剪切負荷正常情況下,曲軸刀架安裝處出現(xiàn)斷裂(圖1)。為不影響生產(chǎn),當時決定甩用該飛剪繼續(xù)生產(chǎn)。組織相關人員對事故進行分析討論,制定應急處置方案,盡快恢復1#飛剪功能,避免因堆鋼損壞其他設備而導致更大的事故。
圖1 小曲軸斷裂失效
從現(xiàn)場調查分析來看,曲軸在發(fā)生事故前已經(jīng)存在明顯裂紋,裂紋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展、劣化,最后在沖擊載荷作用下斷裂。通過對事故軸的進一步檢測分析,可得出結論:①在金加工時,曲軸軸肩位存在加工應力、未留過渡圓角;②從失效斷面及金相分析來看,鍛壓比未達到設計要求(即鍛壓比≥3),熱處理未達到預期效果;③曲柄連桿機構設計不合理,存在死點,導致局部受力過大,沖擊負載加劇了曲軸失效。
由于事發(fā)突然,臨時甩掉1#飛剪恢復生產(chǎn)實屬非常規(guī)措施。一旦粗軋堆鋼無法碎斷,可能導致沖壞設備造成較大事故。但是,如果采取堆鋼時拍急停,又會造成處理堆鋼時間過長,既浪費時間也浪費金屬料,因此要求在3 d內采取相對可行的應急措施恢復正常生產(chǎn)。事故當天,廠里組織相關技術人員進行討論,制定應急處置方案。經(jīng)過反復分析討論、查閱相關技術資料后一致認為,在短軸斷裂的曲柄上鏜孔,植入1根短軸,可以達到原設計的受力要求。即在短軸斷裂處的曲柄上,鏜1個直徑190 mm、深135 mm的沉孔,然后將已加工好的短軸采用冷裝工藝植入,實現(xiàn)過盈配合(圖2)。
圖2 處置方案
該方案得到了制造廠家設計人員的確認。方案確定后第二天開始實施,將飛剪整體送到公司機械制造廠進行鏜孔及短軸加工(圖3)。短軸材料為 20CrNiMo,與曲柄采用過盈配合裝配,用液氮冷裝工藝將短軸植入,植入深度135 mm。在曲柄端部結合處用電焊焊接,然后打磨平滑。整個處置過程用時2 d,第三天上線安裝后恢復正常生產(chǎn)。
圖3 短軸結構
2014年2月28日恢復生產(chǎn),裝置能正常運轉,已完成產(chǎn)量405多萬噸。近幾年實際生產(chǎn)證明,該處置方案滿足頭尾剪切及碎斷功能,有效規(guī)避了因甩用1#飛剪生產(chǎn)可能造成重大設備事故的風險,挽回了巨大停產(chǎn)損失,是一個較為成功的創(chuàng)新成果。
[1]王今先.啟停式曲柄飛剪剪切力能參數(shù)計算及仿真分析[J].鋼鐵研究學報,2005,17(1):38-41.
[2]王海文.軋鋼機械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3.
[3]鄒家祥.軋鋼機械理論與結構設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TG315.5
B
〔編輯 吳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