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在接受其他哲學思想的前提下,創(chuàng)立了以實踐和辯證法為主要核心的哲學系統(tǒng),對人類發(fā)展有很大的指導作用。本文圍繞馬克思的文化哲學范式和馬克思的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兩個方面展開討論,通過研究馬克思文化哲學,進而對馬克思的實踐哲學系統(tǒng)有更深的理解。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文化哲學 實踐哲學
馬克思的文化哲學是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研究中最難研究的一種課題,但又是研究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必須了解的一部分。馬克思的文化哲學將實踐放在整個哲學系統(tǒng)的突出位置,通過對馬克思文化哲學的研究,才能以辯證法的思維進行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研究。所以,盡管當代沒有關于馬克思文化哲學的著作,但是馬克思主義學家在客觀上加強了這一課題的研究。
一、馬克思的文化哲學范式
馬克思接受了青年黑格爾派自我意識說法,但是又不完全認同,馬克思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對人的文化生命的哲學研究。這種研究看似接近歷史主義,但實際上與歷史主義有較大差異,馬克思對人的生命的文化哲學研究不同于歷史主義將人的欲望封閉在精神世界,而是力圖將人的內在欲望沖破精神世界,并實現這個欲望。由于這一研究,馬克思提出了一種實踐的文化哲學。馬克思的實踐文化哲學是在以偶然性為核心的基礎上進行研究,與黑格爾派有明顯區(qū)別。黑格爾派強調以必然性作為人的文化哲學研究的核心,不可避免的陷入神學目的論。青年黑格爾派雖然強調了自我意識,但仍然沒有克服黑格爾派的神學目的論。而馬克思將偶然性作為人的文化哲學研究的核心,建立了新的文化哲學研究模式,從而將人的精神轉入到現實世界,將人的意識轉化為生命中的實踐行為。
在將人的意識轉化為人的文化生命存在的過程中,馬克思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首先,馬克思重新確定了偶然性的實際意義,清除了傳統(tǒng)哲學上對偶然性的認識論規(guī)定。近代哲學家在探討人的文化哲學時利用理性主義的思維方式,從而用必然性來說明人的自由存在,進而陷入了神學目的論。因此,要消除這種錯誤認識,必須從哲學思維方式有所改變,以偶然性代替必然性的本體論;其次,馬克思探討了偶然性的特征,從而將人的價值生命體現表現為人追求幸福和享有自由。馬克思引用了伊壁鳩魯的觀點,認同無論老年人還是青年人都不應該停止對哲學的研究,在哲學的研究過程中人能感受到幸福,人只要到達了倫理學的境界,就能獲得真正的生命的自由;最后,馬克思借助伊壁鳩魯的觀點闡釋感性世界的自相矛盾,確定了實踐在人的生命中的重要意義。馬克思認為,黑格爾派陷入神學目的論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將辯證思維運用到人的文化哲學研究中。馬克思在研究人的文化哲學過程中,推崇將人的欲望通過實踐來實現,因此使馬克思的文化哲學原則和體系達到了一定程度的統(tǒng)一。以上三個內容都表明馬克思在進行人的生命的文化哲學研究時肯定了實踐的價值,超越了理性主義的哲學思維方式。
二、馬克思的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
馬克思對于歷史規(guī)律的研究是從兩方面著手的,分別是資本主義理論和東方社會理論。馬克思在明確生產方式對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產生影響的前提下,對各民族文化發(fā)展的道路進行討論,并認為文化的規(guī)律的內容包括兩方面:文化發(fā)展和文化選擇,而東方社會現代化的這兩方面內容尤其突出,因此,馬克思加大對東方社會現代化的研究力度。文化發(fā)展是指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碰撞從而促進各民族發(fā)展,對于東方社會來說,文化發(fā)展的含義就是借鑒西方資本主義之后產生的影響,而東方社會只有在吸取西方社會的積極因素后,才能實現自身的有力發(fā)展。因此,文化選擇成為東方社會發(fā)展的必要步驟。文化選擇要求各民族根據自身實際選擇適合民族發(fā)展的方式,從而實現民族的發(fā)展。在這個問題上,馬克思認為以無產階級的革命方式來解決東方社會的發(fā)展問題是必然趨勢。從以上的闡述中,可以明顯的看出,馬克思在進行歷史規(guī)律說明時,將人的活動和歷史必然性作為研究的核心。
人的活動是歷史產生的源頭。馬克思將人的活動分為兩個方面:理性的創(chuàng)造活動和價值的創(chuàng)造活動。對于歷史進步來說,兩種活動相輔相成,理性的創(chuàng)造活動為歷史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避免了歷史發(fā)展只停留在精神層次的弊端;而價值的創(chuàng)造活動體現了生命的價值意義,使人感受到生存的自由。傳統(tǒng)的現代化發(fā)展是在理性的創(chuàng)造活動下進行的,進而是片面的發(fā)展觀。馬克思對于這種發(fā)展觀一直持有不認同的態(tài)度,認為應該將價值的創(chuàng)造活動與理性的創(chuàng)造活動同時作為歷史發(fā)展的重點,突出生存意義在現代化的重要地位。馬克思認為歷史的規(guī)律性就是歷史必然性的體現,世界歷史是在不同民族的文化碰撞中產生的,因此,歷史規(guī)律性只能從歷史必然性中判斷出來。文化的必然性有內部和外部之分,內部必然性是指東西方民族內部關系及其內在矛盾,外部必然性是指東西方民族之間文化碰撞產生的外在因素。對于世界歷史的形成來說,外部必然性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外部必然性可以打破東西方民族內部的文化機制,使文化歷史朝著新的文明狀態(tài)發(fā)展,推動民族內部的持續(xù)發(fā)展。但是,內部必然性和外在必然性并沒有明確的界定,東西方民族可以將外部必然性轉換為促進自身發(fā)展的內部必然性。由此可見,歷史必然性是一個系統(tǒng)的概念,是人參與活動的必然性。
三、結語
馬克思的文化哲學對研究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有重要意義,但是現實中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知識少之又少,成為目前研究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的難題。而對于這一難題,馬克思主義學家表示對于馬克思文化哲學的研究并不局限在文字中,而是應該從更深的理論層次加深對馬克思文化哲學的理解,從而以辯證法的思維研究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
參考文獻:
[1]何萍.馬克思的文化哲學及其傳統(tǒng)[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8,(06).
[2]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學科建設簡介[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6,(05).
(作者簡介:李靜,延安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哲專業(yè)文化哲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