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嬌+++周金玉
“蘭”作為四君子之一,自古以來就為文人雅士所歌頌。明書畫家孫克弘有詩云: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獨。東風時拂之,香芬遠彌馥。而坐落于北京市豐臺區(qū)中心的豐臺第七小學校恰似隱在鬧市的一株優(yōu)雅的芝蘭,淡淡的、靜靜的吐露著它的幽香。一步一步走近這所學校,好像一步一步從喧囂、浮躁走向安然、愜意,這座走過30年書香歲月的豐臺第七小學校,內斂低調卻又堅定的宣示著它獨特的存在感。正值豐臺七小建校30周年之際,本刊記者采訪了這座芝蘭園的“園長”王莉女士。
芝蘭潤養(yǎng):外顯于形,內化于心
“七小芝蘭,我自芬芳”,是這所學校的校訓,也是每一代七小人的文化之魂所在。王莉校長形象地將學校比喻為一座“芝蘭園”,她認為,學校的師生就是豐臺七小這座芝蘭園里的每一顆花草,每個人都是獨特又和諧統(tǒng)一的一分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當每一位師生都將自己的潛能發(fā)揮出來,就像每一朵花迎來自己的綻放,芬芳飄滿,芝蘭園也會更加美麗和繁盛。
2013年11月,王莉老師接任了豐臺七小的校長。上任伊始,她就開始抓準“學校文化建設”這條看不到,卻又無比重要的一條線,用這條線將學校整體教育工作串起來,從而推進學校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運行。學校經過與專業(yè)的教育機構合作,結合學校原有的文化底蘊梳理出學校特有的文化——芝蘭·潤養(yǎng)文化,并以此深化組合構建學校的文化體系,完善學校的各項細節(jié)措施。學校嚴格按照芝蘭·潤養(yǎng)文化來打造校園。環(huán)境建設方面,豐臺七小著力打造清新雅致、安靜、干凈的校園環(huán)境,這一目標用王莉校長的話來說,“許多第一次來我們學校的家長或者教育同行都評價說,學校給人的第一感覺很安靜,而現(xiàn)在想要找到這么一所安靜的學校其實真的很難得,每當聽到這樣的評價,我都很開心,這說明我們的學校環(huán)境已經達到‘外顯于行的目的了?!背酥?,學校還建立了新的音樂、美術、自然和圖書閱覽室等多類學科場所,通過不斷完善學校硬件設施,努力為學生們打造豐富多彩而又溫馨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
在“內化于心”方面,七小也做了很多努力。為了契合學校精神,豐臺七小創(chuàng)作了自己的校歌《蘭之歌》,從歌詞的創(chuàng)編、曲風都以蘭文化為主題,曲調柔和、余味悠長,讓學生們在傳唱的同時,漸漸領會歌詞含義,懂得七小精神,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學校;結合培養(yǎng)目標,學校專門提出“春雨課堂”這一概念,倡導有教無痕的教育方式,教法自然,在老師不慍不火的引導下,師生和諧共長,潛移默化中得到知識和素質的綜合提升;結合國家的教育理念和七小的特色教學方式,在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學生方面,學校制定了一套“七彩芝蘭少年”評價體系,并在不斷地充實和完善中,致力于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芝蘭少年”,為社會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區(qū)教委、家長們的支持下,在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七小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不管是教委、家長還是外界的口碑越來越好。四年的時間,這座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學校不僅成為北京市第三批學校文化建設示范校,還是豐臺區(qū)績效考核良好校,肩擔三個市級課題、兩個區(qū)級課題和多項校級課題。學校的區(qū)級骨干教師數(shù)量也翻了好幾倍。
芝蘭少年:溫潤優(yōu)雅,全面發(fā)展
結合國家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豐臺七小提出了“培養(yǎng)溫潤優(yōu)雅、全面發(fā)展的芝蘭少年”的育人目標,并把重點放在對學生德與行的培養(yǎng)上。談及小學教育,王莉校長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接班人,具備適應未來社會生存和發(fā)展的能力,能很好的融入社會,這樣才能成為祖國發(fā)展的棟梁。而小學教育是基礎,在小學教育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包括學習習慣、品行習慣、勞動習慣等,好習慣會伴隨人的一生,會受益終生。
豐臺七小構建了“潤心樹人”的課程體系,將課程分為五大門類,除了國家規(guī)定的基礎課程以外,還開展了學科拓展課程、融合性課程、大國學傳統(tǒng)文化特色課程和興趣選修課程,通過學校安排和尊重學生自主需求相結合的方式,力求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長。
王莉校長介紹說,在這五大類中,學校重點打造的就是大國學傳統(tǒng)文化課程,這也是學校的特色課程。通過設定必修和選修兩類模塊,將太極拳、詩書畫印、茶藝、面塑、布藝、葫蘆絲等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為必修課程加以學習,輔助以社團形式開展的空竹、書法等選修課程,讓學生在了解國家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
除此之外,學校組織了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小課程,比如10-15分鐘的“微課堂”,發(fā)揮年級組老師的特色,讓孩子當自己的小老師,根據(jù)各個年級的特點,把精彩的講解收集起來,做成視頻或制定成冊,發(fā)放至每個班級進行傳閱。還有晨誦小課程、單獨開設的入學課程和畢業(yè)課程等,這些特色課程與學校的育人目標相輔相成,通過用目標去領導課程,課程又反向服務于目標的實現(xiàn),最終培養(yǎng)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芝蘭少年。
芝蘭園?。鹤巫尾痪?,春風化雨
俗語言:大海航行靠舵手。做了四年“舵手”的王莉校長用一句話形象的概括了她的體會:做校長挺難,做一名好校長更難。
不管是上級領導,還是家長、老師、學生,都渴望學校能變得越來越好,這些期盼對于校長來說都是無形的壓力,然而作為學校的“領頭雁”,她必須要把壓力變?yōu)閯恿?,要不斷地學習和思考,做好表率,通過自身帶動全校一起動起來,不斷地前進,這樣才促成學校的蒸蒸日上?!耙稽c都不夸張的說,有時晚上做夢都在思考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學校更好的發(fā)展?!蓖趵蛐iL由衷的說道。另一方面,當學校獲得榮譽、學生或者老師獲得獎勵時,看到大家綻開的笑靨,作為校長,她發(fā)自內心的高興,并深感自己的付出很有價值和意義,而這種成就感、獲得感也在支撐著她堅定地前行。
面對繁雜的工作,王莉校長坦言,身為一校之長一定要把握好方向這一重點,首當其沖的就是政策的方向,校長作為法人,不僅要懂政策,還要把握好政策;第二就是改革的方向一定要把握好,尤其是教育教學的改革,一個學校想要發(fā)展,培養(yǎng)出和國家步調一致的未來社會的人才,必須要適應改革的大潮,時刻關注并及時領會教改信息,并引導老師進行實踐落實;第三要把握好學校的發(fā)展方向,學校的工作千頭萬緒,很難面面俱到,必須要找準發(fā)展的角度。
結合這三個方向,王莉校長領導的北京市豐臺區(qū)第七小學校在打牢學校的德育和教學工作的基礎上,獨辟蹊徑,創(chuàng)建學校特色課程體系,通過以心潤心的管理方式,倡導和諧融合的幸福理念,積極引導創(chuàng)造和諧共榮的氛圍,同時加強學校中層隊伍的建設和發(fā)展,開闊領導隊伍的思路。一方面,通過組織不定期培訓、帶隊課題研究等方式促進領導干部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通過課題研究,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課堂內容也越來越豐滿,高度厚度都有所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能力也在進一步提升。這也正是豐臺七小教師評價體系的精髓——培養(yǎng)溫文爾雅、成己達人的“春風使者”,在教師自身實現(xiàn)不斷進步成長的同時,將孩子培育成祖國的棟梁。
著名教育文化學者王繼華教授說過:“教育的盡頭是文化?!蓖趵蛐iL期望著每一個從豐臺七小走出去的孩子不僅熱愛傳統(tǒng)文化,有著積極探索外界事務的好奇心,還應有著豐臺七小獨有的“印記”——能唱一曲優(yōu)美的校歌,打一套熟練的太極拳,吹一曲動聽的葫蘆絲,寫一手工整的漢字,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擁有一種陽光的心態(tài),成為有內涵,有品位,內心豐富的謙謙君子?!拔蚁M覀冐S臺七小培養(yǎng)出的都是溫潤優(yōu)雅,全面發(fā)展的芝蘭少年。”王莉校長提到學校的育人目標,面含微笑,眼神堅定而又自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