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西
魯迅說,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這對于過去一年在港股上市的科技獨角獸來說,實在是恰當。
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港股恰好上市了10只科技獨角獸。其中包括千億市值的小米、美團;也有“三馬”加持的眾安保險;有騰訊重金投入的易鑫集團、閱文集團;也有一時風光無限的明星映客。
它們從天而降,是一級市場熱捧的明星。上市之時,IPO份額也是少則幾十倍,多則幾百倍超額認購,一股難求。然而,上市之后它們卻一落千丈,好像大家幡然醒悟,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原來它們頭上的角是假的!
這10只科技獨角獸,截至2018年12月24日,平均跌幅達46.2%。跌幅最大的易鑫集團,竟然在12個月里狂泄76.2%,不知大股東騰訊作何感想,也不知當初超額認購560倍的群眾如今如何。
看看當初IPO時的基石投資人,都是知名機構(gòu)。但算算上面的年化跌幅,沒有一個小于30%的。到底為啥會這樣?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上市的估值太高了。就算是金子也不能賣1億1盎司不是?更何況,這里有幾個金子可真不好說。
不少PE管理人很賺錢,但人家賺的是2%的管理費。至于LP賺不賺錢,那要看造化了。我們統(tǒng)計了以上十只科技獨角獸最后一輪投資人的投資收益,其中只有獵聘一家的年化回報超過了理財收益。也就是說以上10只科技獨角獸的最后一輪投資人,竟然90%沒有跑贏理財收益,其中有70%還是虧損的!要知道,這里面可全是知名機構(gòu)。
其實,美股獨角獸也一樣。比如搜狗,IPO價格13美元,現(xiàn)在5.26美元,下跌59.5%。還有樸新教育,IPO價格17美元,現(xiàn)在5.85美元,下跌65.6%。絲毫不比港股的獨角獸毒性低。
所以,別迷信知名機構(gòu)。表中,大名鼎鼎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算是最慘的。作為平安好醫(yī)生基石投資,7個月虧損48.9%;作為雷蛇基石投資,12個月虧損72.9%;作為小米最后一輪融資,4年沒賺錢,年化IRR是-3.6%。
其次,別迷信騰訊。易鑫的第一大機構(gòu)股東是騰訊,搜狗也是。這不并妨礙它們一個下跌76.2%,一個下跌59.5%。
股東里有騰訊固然是好事,然而其投資也決不是靈丹妙藥。打鐵還需自身硬。騰訊的存在,往往只起到了讓企業(yè)過分自信,以及過分拉高估值的作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別相信IPO路演時投行的忽悠!
這個建議,值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