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學中讓孩子主動起來是我不斷探索的一個課題。通過多年的教學探索與實踐,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利用知識的趣味性讓孩子主動起來
根據(jù)心理學研究,學生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會樂于去做,才會主動去探究,努力尋找方法,克服遇到的困難,把面對的問題解決。我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在教學中把數(shù)學知識植入故事中。巧用興趣引領學生主動學習。比如在教學“年、月、日”的閏年和平年時,我設計了一道趣題“小智2000年出生,從他出生到今年(2017年)幾歲了?而他卻只過了4個生日。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議論紛紛,不斷的猜測,課堂氣氛一下活躍了起來。然后我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進行啟發(fā)?!?月有什么特征”?孩子們根據(jù)所學習的2月份特殊性經(jīng)過討論交流想到了小明是2000年2月29的生日,解決了問題。這樣,學生在玩中不但學會了知識,而且印象又比較深刻。
二、結合生活實際讓孩子主動起來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每當我教學到一個和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點時,我會引導孩子們?nèi)グl(fā)現(xiàn)生活中相關的數(shù)學問題,使孩子們認識到現(xiàn)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與數(shù)量和圖形有關的問題,讓孩子們體驗到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漸漸地喜歡學習數(shù)學。比如在學習“容積、體積單位”一節(jié)時我讓學生在身邊尋找近似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物,使孩子在腦海中明確體積單位的大小,建立體積單位的概念,便于在應用中正確的選擇合適的單位。學完后孩子知道了家中用水的計量單位是立方米、爸爸買的沙子、石頭等單位是方…。在學表面積時讓學生幫家長計算粉刷房子的面積(生活實際地面不刷)、計算購買地板磚的塊數(shù),禮品包裝方案、操場的測量等,通過這些模擬性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思維方式、生活經(jīng)驗等去解決問題,使數(shù)學更加接近實踐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數(shù)學的優(yōu)越性以及數(shù)學的實用性,懂得數(shù)學的真正價值,學以致用利用實際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學習。
三、在體驗成功中讓孩子主動起來
人人都想成功,盼望成功是每個人的心理需要,小學生的這種心思需要更為強烈,老師及時的表揚能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體現(xiàn)出在同學中的重要性,會增進孩子的主動學習。我在教學中對那些善于動腦有獨特見解的孩子總是不遺余力的表揚,鼓勵孩子們積極的思考,幫孩子建立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比如在講解“一個正方體的底面周長是24厘米,棱長總和是多少厘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一題時,大部分學生的解法是:24÷4=6(厘米),6×12=72(厘米),6×6×6=216(立方厘米)。訂正完后一個叫李子楊的小女孩走到我面前說:“老師,求棱長和還可以這樣計算:24×3=72(厘米)”她還給我解釋“正方體的12條棱都相等,底面周長是條棱的和,3組24厘米就是12條棱長的和”。我趕緊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好好表揚了一通,讓她給全班的同學當了一次小老師。李子楊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其他同學也都躍躍欲試。像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班層出不窮,在這樣一個個不斷體驗成功的快樂后,增進了學生主動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我們經(jīng)常說“授之一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在教學中不能把孩子當做盛知識的容器,只有充分發(fā)揮孩子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掌握了有用的學習方法,具有良好的主動學習能力,才是孩子受用一生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