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的社會目前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獲得信息的方式各種各樣,千變萬化,網絡以其迅猛的速度悄然地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利用手機的人越來越多,幾乎人手一部,吃飯上廁所都離不開手機,導致人心浮躁,尤其是中職院校的學生,對于媒體信息的狂轟亂炸更無抵抗之力,缺乏自制力,對網絡的沉迷,不合理不科學的使用手機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及未來發(fā)展造成嚴重的危害,他們已經靜不下心來學習,習慣于注意力的頻繁切換,對于學校學習已經失去了應有的興趣與求知欲,上課睡覺玩手機看成是自然現象,厭學、浮躁、畏難、作業(yè)不寫或胡亂涂寫、抄襲等等,學習效果越來越差,教學方面,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難度,對于概念教學只是讓學生了解,對于公式只讓他們會簡單的應用即可,考試給出考試范圍,就是這樣,大面積的學生依然不學習,不復習,考試想著作弊,學風日下,這些行為現象使老師普遍感覺到上課難,上課很無奈,體會不到上課的樂趣,學生也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無聊至極,極大地影響了課堂教學秩序及課堂教學效果,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方面的原因,一是職校的學生生源素質比較差,由于高校的擴大招生,導致技校招不到好的學生,最后到學校學習的,都是各個學校不要的,或者是在社會上混一段時間被迫又到學校上學的,他們本身知識基礎就很差,學習習慣更是不好,品行素質也很低下,對于這種各方面都很差的學生來談學習,無異于對牛彈琴;二是教學內容無趣味性及實用性,也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三是教學模式的老化傳統(tǒng)固定不變與現實的時代發(fā)展發(fā)生偏差,不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因此也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能袖手旁觀,要與時俱進,根據學生特點及現實情況,摸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要首先了解所面對的對象,對學生的各種情況要有所了解,不能不問對象,仍按照原來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要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生的基本需求,多與學生談心,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和學生和諧相處,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即使很微小,也要及時表揚,使學生感受到自己被認可,被欣賞,從而產生積極的情緒,對他后來的發(fā)展有著助推劑的作用。在課堂上,教師要經常激勵學生,通過勵志的故事或者身邊人的經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其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另外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從學習、生活出發(fā)處處為學生著想,關愛學生,信任學生,接納學生,經常敞開心扉與學生談心,讓學生愛你,信任你,從而自覺地接受老師的教誨,如有一次我上課時,發(fā)現有個學生捂著肚子趴在桌上,我趕緊問他怎么回事,他說肚子疼,我讓另一位學生把他送到校醫(yī)務室,課間時在走廊里我碰到他,關心地問他怎么回事,好了嗎?原來是吃冷的食物導致的,我就告訴他生活中要注意的細節(jié),學生很感動,我感覺從此后這個學生對我非常親切,作為教師,我們要有一個信念:我們的學生都還是一群可愛的孩子,出錯是難免的,我們要非常耐心地不斷對其教育,學生會不斷變好的。只有師生關系和諧了,我們的教學想法目的才能很好的在學生身上實施,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良好的師生關系氛圍下,不斷誘發(fā)學生自我調節(jié),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正確的認識世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好的課堂紀律是實施教學內容的有力保障,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明白不僅要學會教內容,而且還要會管學生,技校的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都很差,有些老師怕管理起來和學生發(fā)生矛盾,而不去管理學生,希望通過友善的對待學生可以維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不幸的是只有友善而沒有管理是不夠的,就像在花園里種花,只給花施肥澆水,而不去除雜草,雜草就會瘋長,早晚會把花園吞噬,花兒也不能繼續(xù)生長。在課堂上,不良的行為就像雜草,如果教師不加以及時制止,他們就會占上風,破壞了班風學風,任何正常的學習都無法進行。因此要想出各種方法去管理,而不是去逃避管理,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防微杜漸,教師在上課時要注意細心地觀察學生,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把小問題扼殺在搖籃中,讓大的問題沒有滋生的土壤,這樣就避免了師生之間的矛盾。通過時時觀察學生的動向,對學生小的錯誤進行提醒,教師就可以防止大的沖突發(fā)生,防止小洞不補,大洞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