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描繪歷史題材的藝術作品是中外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伴隨著我們的歷史活動、社會背景出現(xiàn),藝術反映著歷史,藝術書寫著歷史,國家歷史題材的藝術創(chuàng)作記錄著歷史,反映著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歷史精神,也代表著我國的國家形象,體現(xiàn)了我國在歷史發(fā)展中不同尋常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關鍵詞】:藝術;歷史;文化價值
中國的藝術發(fā)展迅速,中國社會時代的變革、建筑的興起、社會意識的改變、審美意識的提高,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在不斷的改變和提高,在繪畫內容、材料、風格、色彩等上邊都出現(xiàn)了新的藝術語言的探索,從而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出現(xiàn)了充滿絢麗多彩的藝術氣息的氛圍。但是我們在享受這時代給我們帶來美好的同時,勿忘我們的歷史,有許多藝術家也在進行歷史題材的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大多都是歌頌祖國,歌頌人民英雄,歌頌社會主義新事物,創(chuàng)造出大量既具豐富思想內容又富于形式美感特征的作品,這些作品不論油畫、國畫、版畫、雕塑或其他藝術作品,一般具有較強的政治內容和鮮明的時代氣息。歷史反映一個我們國家從興起、發(fā)展到壯大的一個過程,每個時代都有其時代特征和民族特色,那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反映我國強大的民族精神、社會文化和國家力量。
西方美術史中的歷史題材作品,不僅指歷史事件中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包括歷史神話故事和宗教,在中國,歷史題材作品指的是歷史中所記載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一般都體現(xiàn)出時代性和典型性,它既可以對史實的真實表現(xiàn),也可以是對歷史的情感表達,中國歷史題材繪畫重在以繪畫的方式來表現(xiàn)歷史事件和人物,讓人們了解歷史并以史為誡,傳承時代精神、民族精神、提高民族意識,這些作品影響深遠,任何美術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尤其是歷史題材的創(chuàng)作作品,是中華民族斗爭建設過程的真實寫照,具有深刻的文化價值。
歷史題材繪畫與其他題材繪畫要求一樣,要體現(xiàn)時代精神,與時俱進,這類作品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意識形態(tài)、社會價值觀的變化,人們對歷史的理解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看待歷史的角度也會不同,當然,我們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要尊重歷史,還原歷史,不能為了歷史的美觀而對歷史進行篡改、美化,就好像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繪畫,這是段歷史,我們應該用理性的思想來描繪這段歷史,引起我們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思考,而不是為了評價每個人的功過得失;新中國成立初期,受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表現(xiàn)和記錄著革命歷史時期的作品,都體現(xiàn)著關懷人民,貼近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作出人民斗爭的歷史場面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都在塑造民族精神上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我們應該多關注以歷史題材為主題的創(chuàng)作,對歷史反思和對現(xiàn)代社會有啟迪的作品,關注具有時代民族精神的作品,這樣以歷史題材為主題的作品才能真正的發(fā)揮其作用,得到人們的認可,提高民族的凝聚力。
歷史題材的繪畫具有紀念性意義,體現(xiàn)了社會記憶和社會文化,文化不僅包括思想文化,還有物質文化,五六十年代的時候,藝術家都是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根據(jù)當時的社會背景,歷史故事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進行革命的宣傳;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作品猶如一次民族精神集體回歸的展示,它莊嚴宏偉,具有中華民族獨特的風格,其浮雕包括“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zhàn)爭”、“勝利渡長江”,在嚴謹?shù)男误w中強調線條、追求神韻,雕塑造型概括簡練,作平面化處理,具有浮雕性、裝飾性,凝練含蓄又充滿韻律感,線條剛柔并濟,體現(xiàn)出一種韌勁。生動而形象的概括了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翻地反封建的斗爭歷史,體現(xiàn)著中國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國氣魄和中國的國家形象。
藝術作品,不單單是藝術品,同時也肩負了記錄歷史、發(fā)揚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國歷史題材的藝術作品重新詮釋了當代人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從歷史中汲取中國精神和中國的傳統(tǒng)歷史文化,記錄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董希文創(chuàng)作的油畫作品《開國大典》,這幅作品描繪了開國大典時的壯觀宏偉的氣勢場面,畫面藍天白云,風和日麗,天安門金碧輝煌,紅旗飄飄,采用了中國紅的元素,毛澤東和其他國家領導人,神采四溢,氣度非凡,藝術家采用藍天白云與地毯、紅旗、紅柱子及紅燈籠形成強烈的對比,并增加了整個畫面的喜慶歡樂、壯觀宏大的氛圍,完全展示了中國新生的輝煌氣勢。
我們生活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受多元文化的影響,一些歷史革命創(chuàng)作已經(jīng)淡出人們的視野,共同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開始變淡,那些偉大的歷史情節(jié)已逐漸消失,中華民族想要強大起來,除了要提高國家的經(jīng)濟競爭力以外,也要提高國家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因此提倡歷史題材的藝術創(chuàng)作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藝術作為一種信念和情感的表達方式,在歷史變革時期,它往往表達一個民族或一個階級的內心吶喊,記錄著當時的社會的動蕩和變革,在相對穩(wěn)定時期,它是對社會制度或人物的頌揚,也可能是對理想信念的頌揚,都體現(xiàn)著當時的文化背景,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肖劍波.歷史題材繪畫中的群體性價值觀念呈現(xiàn)[D].西安美術學院,009.
[2]侯一民.我與革命歷史畫[J].美術,996(12).
[3]周向林.歷史畫與歷史題材繪畫[J]. 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9(09).
[4]劉勇.淺析中國現(xiàn)當代歷史畫[D].福建師范大學,2015.
[5]范墨.中國歷史題材繪畫發(fā)展史視野下的“水墨呈現(xiàn)”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 2014.
[6]王海鷗,吳丹波.中國歷史題材繪畫發(fā)展的現(xiàn)狀分析[J].文藝爭鳴,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