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fù)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在眾多譯本之中,朱生豪所譯莎劇是中國莎士比亞翻譯史上的杰作。本文以朱生豪的譯作為研究對象,初探朱生豪翻譯理念,
【關(guān)鍵詞】:朱生豪;翻譯理念;莎士比亞戲劇
引言
朱生豪一生譯莎士比亞劇作共31部,其作品選詞精準(zhǔn),生動暢曉,語義明確,音韻優(yōu)美。 方平曾認(rèn)為以文字的妥帖和暢銷而言,當(dāng)以朱譯本為第一 朱生豪的譯文,兼顧音節(jié),音韻,語調(diào),語氣。在他看來拘泥字句之結(jié)果,不僅使原作神位,蕩然無存,甚至艱深晦澀,有若天書,令人不能閱讀。由此可見朱生豪反對硬譯,主張譯文的靈活性,在譯事的實踐方面也是凡遇原文中與中國語法不合之處,往往再三咀嚼,不惜更易原文結(jié)構(gòu),使作者之命題意豁然呈露。
一.朱譯莎劇對“暢曉”的追求
朱生豪主張忠實還原原文,不隨意增減。他認(rèn)為“明白暢曉”是傳達(dá)原文意趣的基礎(chǔ)。譯莎劇時以“忠實通順”基本審美標(biāo)準(zhǔn) 不受原文個別字,詞,句的限制,在遇到一些不符合讀者思維習(xí)慣的場合,為了使原作在中文語境中更加傳神,而對個別人物語言加以適當(dāng)?shù)恼{(diào)整或改造。
a.省譯原則:
Captian: yes, As sparrows,eagles; or the hare ,the lion
Isay sooth , I must report they were as canons overcharged with double cracks;
軍曹:是的,要是麻雀能使怒鷹退卻、兔子能把雄獅嚇走的話
譯文選自《麥克白》,譯文中增譯了原文中省略的動詞,文意更清晰。
b.轉(zhuǎn)譯原則
Sir Toby : would thou mightst never draw sword again
托比:你以后再不用充漢子了。
譯文選自《第十二夜》,譯文把“我將再也不會舉劍”意譯成“我以后再也不用充漢子了”譯者不拘泥原文文字。從跨文化角度來看,西方文化強(qiáng)調(diào)的騎士文化在東方文化體系里時所缺失,意譯能彌補(bǔ)直譯帶來的生硬感。
二.朱譯莎劇對“神韻”的追求
“神韻”是翻譯文學(xué)的靈魂,它的含義有兩方面:1.文字上力求優(yōu)美,能使讀者在閱讀時產(chǎn)生美感,2.思想內(nèi)涵上要能掌握原著的靈魂——神韻,將原著的精神風(fēng)貌真切而藝術(shù)的反應(yīng)出來。筆者認(rèn)為,朱譯莎劇對原作神韻的把握通過以下幾點(diǎn)得以表現(xiàn):
1.意象的翻譯
詩性語言的翻譯不可避免對意象的處理,莎劇意象集中體現(xiàn)在
a.植物
Duck: then let thy love younger than thyself Or thy affection cannot hold the bent,F(xiàn)or women are as roses,whose fair flower Being once displayed doth fall that very hour
公爵:那么選一個比你 年輕一點(diǎn)的姑娘做你的愛人吧,否則你的愛情便不能常青,女人正像那嬌艷的薔薇,開花不久便轉(zhuǎn)眼枯萎。
不同的植物被賦予不同的情感和聯(lián)想意義,給人鮮明的形象感,豐富了語言的表達(dá)形式。不論中外自古都有以花喻女人的傳統(tǒng),除了將薔薇比愛情之外莎劇中常見的意向還有代表純潔的百合,象征和平的橄欖枝,代表忠貞的紫羅蘭等。
b.神話經(jīng)典
Hermia: My good lysander!I swear to thee by Cupid’s strongest bow,
By his best arrow, with the golden head,
黑: 我的好萊斯特!憑著丘必特的最堅強(qiáng)的弓,憑著他金鏃的箭[4],
[4]邱必特(Cupid)的金鏃箭主愛,鉛鏃箭主愛的冷淡——譯者注。
譯文選自《仲夏夜之夢》第一幕第一場,對白中涉及希臘神話, 譯者采用直譯夾住的方式處理,直譯原文的意象,加以解釋。這是譯者認(rèn)為讀者在觀像取意的過程中有障礙所采取的手段。綜合當(dāng)時時代背景,考慮到大部分中國讀者對西方文化思想知之甚少,夾注是彌補(bǔ)中西文化差異的一種處理方法,考慮到文內(nèi)夾注對可讀性的破壞,作者采用文外夾注的翻譯策略是非??扇〉?。
b.日月風(fēng)景
J: O, don’t swear by the moon. The moon is inconstant who changes in her orbit every mouth. If you swear by it, your love may prove changeable like the moon.
朱麗葉 :?。〔灰钢铝疗鹗?,它是變化無常的,每個月都有盈虧圓缺;你要是指著它起誓,也許你的愛情也會像它一樣無常。
譯文選自《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國古有“月有盈晴圓缺”的說法,比喻世事皆有運(yùn)行軌道,體現(xiàn)了變化的自然規(guī)律,讀者能輕松的聯(lián)想到這種變化對應(yīng)愛情的多變易逝。“月亮”這一意象在中西語境中代表的意義是相近的,不需要解釋或轉(zhuǎn)譯,譯者選擇直譯原文意象,采取這種譯法是譯者認(rèn)為中西文化,傳統(tǒng),風(fēng)俗人情在某些意象的解釋上有共性,因此不需要過多的解釋,這種超越文化差異的通性也能被讀者所接受。
2.暗喻的翻譯
想要充分傳達(dá)原作者在暗喻中寄于喻體的意趣,要求譯者跨越中西文化差異,民族性格差異,宗教信仰差異,風(fēng)俗人情差異,及典章制度的差異。譯者的功力在暗喻的翻譯上得以體現(xiàn)。
Lady M: yet do I fear thy nature,
it is too full o’th’ milk of human kindness,
可是我卻為你的天性憂慮:它充滿了太多人性的乳臭,
譯文選自《麥克白》,原文中 is too full o’th’ milk of human kindness 既是用典也是一個暗喻。 Human kindness 原意是指:care and compassion for others(對他人表現(xiàn)出的關(guān)愛和同情)。朱生豪處理成:“人性的乳臭”而非“人性的柔情”。采取直譯的方式翻譯暗喻。中文有“乳臭未干”的說法,指單純的人太過理想主義,生性充滿善意和柔情。這么翻譯內(nèi)容上既對應(yīng)了“milk”又給譯入語讀者聯(lián)想的空間,實現(xiàn)了文學(xué)的“開放性”,即在接受美學(xué)的觀點(diǎn)看來,文學(xué)作品有了讀者的參與才完整。
小結(jié):朱生豪對原作精神的領(lǐng)悟和對“神韻”的追求體現(xiàn)在其戲劇翻譯的方方面面,更有學(xué)者評價“朱譯善于暢達(dá)原作之意趣”⑤,呈露作者之“命意”,把握原作神韻。綜上所訴,朱生譯本通暢明晰,選詞準(zhǔn)確,句式靈活,可讀性很高,符合其普及莎劇的初衷,后來之學(xué)者觀朱譯莎劇驚嘆之余,亦能從中領(lǐng)略他的翻譯思想。
參考文獻(xiàn):
[1]周文.朱生豪翻譯觀探微[J].科技信息,2007.
[2]李小麗,試論莎士比亞戲劇中意象的漢譯——以朱生豪譯莎劇為例[J].大眾文藝.
[3]鄧燕.接受美學(xué)視角下朱生豪的翻譯思想和策略.江西社會科學(xué)[J],2011.
[4].Katharina reiss.Translation Criticism 2000.
[5].賀愛軍.朱生豪的譯事活動與譯學(xué)見解.寧波大學(xué)學(xué)報,2008.
作者簡介:陳弋瑋(1991.10-),女,(陜西淳化),天津外國語大學(xué),2015級碩士,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