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川北大木偶戲作為世界稀有的一種木偶劇種,于2006年6月,被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北大木偶藝術傳承需要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和關心,需要從藝人員的堅守和奉獻,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不斷地開拓創(chuàng)新,促進川北大木偶藝術的發(fā)展。
【關鍵詞】:川北大木偶;保護;傳承
1.前言
川北大木偶隸屬于杖頭木偶的一種,與其他木偶有著相同同的發(fā)展經歷,表演形式也愈發(fā)的完整。大木偶造型逼真、偶身高大形象生動及多元化等特點,相較于中小型木偶在視覺上具有更強的藝術震撼力,在當今時代沖擊下更突出‘原汁原味’的優(yōu)勢。
2.川北大木偶傳承給我們的啟示
2.1 關鍵在于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
木偶劇院經歷了家庭班社到集體所有制劇團再到市級全民所有制劇院的歷程,每一次變革都是一次飛躍,都是對大木偶戲的一次考驗,都是在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得以實現(xiàn),由此可見,沒有政府部門的支持,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都是紙上談兵。
2.2 根本在于從藝人員的堅守和奉獻
縱觀川北大木偶戲的發(fā)展歷程,若是沒有歷代木偶藝人的執(zhí)著堅守和艱苦奮斗,就沒有川北大木偶藝術的今天。想當初,他們帶著各種道具,不畏嚴寒和酷暑,走街串巷,在經費極其緊張的背景下,仍然不斷的開發(fā)新節(jié)目,這樣執(zhí)著而奉獻的精神彌足珍貴。而在木偶劇場不景氣時,在工資不能足額發(fā)放時,他們仍然依靠著那份熱情選擇堅守?,F(xiàn)階段,川北大木偶已經具有足夠的名氣,而且不會出現(xiàn)工資拖欠的情況,他們依然保持著艱苦奮斗的作風,逐步形成以人才為根本,以特色為中心,以創(chuàng)作為源泉的思路進一步發(fā)展貢獻著力量。
2.3 傳承在于不斷創(chuàng)新出精品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到今天,經歷了不斷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而各種事實告訴我們,要想實現(xiàn)有效的傳承就必須要緊跟時代步伐,做到與時俱進。
川北大木偶藝術之所以能夠在眾多的木偶藝術中脫穎而出,具有足夠的競爭力,主要是因為老藝術家們不斷的開拓創(chuàng)新,制造出各種表演特技滿足觀眾不斷的變化需求,從而贏得了市場。川北大木偶藝術的表演更為擬人化,往往能夠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而在大木偶藝術的發(fā)展道路上,大型木偶劇《玉蓮花》的成功,是大木偶發(fā)展的關鍵節(jié)點和里程碑,正因為這部戲,才使得大木偶藝術能夠踏出國門走向世界,前往蘇聯(lián)和芬蘭進行演出,這次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川北大木偶藝術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才有后來的更多關心和支持。若是不進行新劇目的創(chuàng)作,不進行適當?shù)膭?chuàng)新,就不會有大木偶藝術繁榮的景象。不進行創(chuàng)新和宣傳交流,就沒有生命力,就不能推進大木偶藝術的傳承和發(fā)展。
3.如何進行川北大木偶藝術的保護和發(fā)展
川北大木偶被列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對其傳承和發(fā)展具有極大的好處,因此,應把握好這個難得的機遇,在正確方針的引導下,才能夠更好的實現(xiàn)大木偶戲的保護和發(fā)展,以下進行詳盡的介紹。
3.1 做好大木偶藝術的“搶救”工作
我們這里提到的搶救不是對劇種的搶救,而是對川北大木偶的造型藝術和表演技藝進行搶救,大木偶藝術能夠發(fā)展到今天,與老一輩藝術家的付出密不可分,而他們已經邁入老年,若是不在他們健在的時候,對他們所掌握的相關表演技藝記錄下來并傳承下去,那么很容易導致文化遺產的流失。因此,為了做好這個事情,力爭政府應該給予足夠的支持,對老一輩藝術家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鼓勵他們通過帶徒弟等其他的方式更好的將技藝傳承下去。
3.2 重視大木偶戲的藝術生產過程
相較于其他戲劇表演形式,木偶藝術的生產還增加了木偶的制作和造型的過程,因此流程較長、投資較多,如果僅依靠木偶劇場單方面的投入,是不能很好的維持其運轉的,而因為地方財政的緊張,實現(xiàn)持續(xù)的投資也比較困難,這就需要國家和省級層面上,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發(fā)展基金,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近年來劇院連續(xù)創(chuàng)作三臺大型大木偶戲,《彩蝶的神話》《龍門傳說》《絲路駝鈴》,都緊扣時代的旋律,突出大木偶藝術獨特的魅力,相繼得到了國家藝術基金扶持和發(fā)展,在國際大舞臺大放光彩。進一步促進川北大木偶藝術的發(fā)展和提高。
3.3 加強藝術人才的培養(yǎng)
藝術人才是進行大木偶藝術傳承的根本,要想徹底解決人才不足的問題,不能如招考公務員一樣,用年齡、文化水平等簡單的標準進行量度,否則容易出現(xiàn)符合標準但不能上手的尷尬情況,這需要在對待藝術人才時特事特辦,對于真正的人才給予足夠的發(fā)展空間和待遇,保證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近年隨著藝術人才流失和青黃不接的狀況,劇院與四川省職業(yè)藝術學院強強聯(lián)手,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培養(yǎng)出復合型新時代藝術人才,大大緩解了劇院的人才需求。
3.4 協(xié)調好“非遺”項目與市場化的關系
“非遺”項目相關產品是應該進入市場的,因為只有能夠經得起市場考驗的產品,才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延續(xù),否則,將會遭到淘汰。近年來劇院與峨眉山象城大劇院有限公司聯(lián)合打造了以大木偶為主的大型綜藝晚會《圣象峨眉》,得到了廣大觀眾朋友的喜愛和認可,被評為四川省優(yōu)秀旅游晚會。極大的宣傳了川北大木偶藝術,突出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緩解了大木偶的演出市場所面臨的困難和壓力。
3.5 改善木偶劇院的硬件設施
現(xiàn)階段,木偶劇院處于無規(guī)范的排練場、制作室的狀態(tài),硬件配備嚴重不足,要想進一步的促進其發(fā)展,需要對硬件設施進行改進,近年來隨著劇院所產生的影響力不斷提升,成為南充城市形象亮麗的名片,市政府給予了關注,并同意建立了川北大木偶傳承中心,修建傳承演出劇場和排練藝術交流傳習所,改善了劇院的傳承的硬件設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大木偶無傳習場所窘境。
4.結語
綜上所述,川北大木偶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其保護和傳承應該受到社會足夠的重視,通過自身的不斷造血更新,有了新的發(fā)展步伐,希望傳承者不斷的堅守和奉獻,這樣才能保障川北大木偶藝術得以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 李和明.川北大木偶戲傳承發(fā)展的啟示與探索[C]. 四川省博士專家論壇,2012
[2] 唐國良.論戲曲導演的藝術自我覺醒與創(chuàng)建意識——以川北大木偶戲的保護和創(chuàng)新模式為例[J].四川戲劇,2014(0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