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響樂隊中管弦樂器是非常重要的,管弦樂器的演奏對交響樂隊演奏曲目的表達,作者情感的表達都有關鍵的作用。樂器演奏技巧的改進能夠對樂曲整體結構起到促進作用,是對樂曲的完善和補充,改進演奏技巧和改進樂器等均會對樂曲音響效果與整體結構產生直接性影響。交響樂在樂曲繁多的種類上有自己的發(fā)展與地位,本文以管弦樂器在交響樂隊中的作用進行探討,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的了解管弦樂器的作用。
【關鍵詞】:管弦樂器;交響樂隊;作用
交響樂在音樂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交響樂憑借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交響樂的格調高遠、思想內涵深刻、音質也比較豐富。從交響樂的分類來說,可以分為五大類,其中有交響曲、協奏曲、交響序曲、交響組曲、交響詩。交響樂隊在編制上非常的全面,可以說是大型管弦樂隊,在演奏中的藝術表現形式也非常的豐富[1]。本文以管弦樂器在交響樂隊中的作用進行探討,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的了解管弦樂器的作用。
一、管弦樂器在交響樂中的發(fā)展
(一)交響樂的發(fā)展歷史
交響樂從起源和發(fā)展來看,可以從十四指十六世紀算起,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得到基本的成型,巴洛克意大利歌劇是早期交響樂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在十八世紀很多作曲家開始用歌劇序曲的節(jié)奏來進行管弦樂的歌曲創(chuàng)作,這被成為交響曲。發(fā)展到十八世紀后期交響曲逐漸成型,取代了之前巴洛克風格的協奏曲,在音樂會上出現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二)交響樂的派別形成
曼哈姆是歐洲早期的交響樂主陣地,隨著不斷的發(fā)展,交響樂的被人們也劃分為不同的流派,如曼哈姆樂派、維也納樂派、柏林樂派等。曼哈姆樂派因其演奏風格聞名于世,音響方面通過大幅度的演繹,形成自己鮮明的演奏風格,一時間為當時的樂壇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靈感[2]。此外曼哈姆樂隊的主調音樂更為突出,小提琴旋律的運用非常多。他們很少使用通奏低音,配樂上單簧管得到更多的使用,管樂的作用逐漸顯現。
維也納樂派也是當時重要的交響樂樂派,蒙恩、瓦根賽爾等都是非常著名的作曲家,他們的音樂具有維也納樂派的顯著特點,維也納式的抒情與幽默在他們的音樂中得到更為廣泛的體現。奏鳴曲中運用互相對比的形式更為擅長,也是他們的主要特征,對莫扎特的音樂也產生重要的影響。蒙恩創(chuàng)作的《D大調交響曲》是迄今為止所知的最早的,由四個樂章組成、以小步舞曲為第三樂章的交響曲之一。柏林樂派的著名作曲家也非常多,如匡茨、埃曼紐爾、巴赫等。他們的作曲風格受政治影響,顯得更加保守和傳統,但是柏林樂派是最早發(fā)現力度變化的樂派,交響樂中弦樂演奏依然占據主要,管樂的作用到十八世紀末才更加重要。
二、管弦樂器的發(fā)展在交響樂中的作用
(一)弦樂演奏在交響樂隊中的作用
演奏技巧的發(fā)展給交響樂也帶來了新的發(fā)展,弦樂演奏的發(fā)展到新的高度。在西方音樂表演藝術中,小提琴演奏藝術迎來了另一發(fā)展高潮。小提琴豐富表現性能、悅耳優(yōu)美的音色以及超高的演奏技巧奠定了其在樂器中的優(yōu)越地位,備受大眾歡迎。帕格尼尼是18世紀末期誕生的意大利小提琴天才,不管是演奏或者創(chuàng)作上,到目前為止都無人能及[3]。帕格尼尼可以說開創(chuàng)了以小提琴演奏為代表的浪漫主義先河,其所創(chuàng)作的《威尼斯狂歡節(jié)》與小提琴協奏曲可以說是小提琴演奏技巧試金石與經典文獻。20世紀,涌現出大量小提琴演奏家,進一步推動了小提琴藝術的發(fā)展與進步,具有代表性的是海菲茨,其演奏風格宏偉嚴謹、豪邁大氣,不僅具備古典主義理性,同時還具備現代美感。小提琴音色悅耳悠揚,具有較強的敘事性,所以在交響樂曲中,小提琴充當主旋律演奏角色。
大提琴則有著渾厚濃郁的抒情氣質與動聽優(yōu)美的音色,由此備受觀眾歡迎,而且大提琴也為作曲家音樂才華的充分發(fā)揮提供了施展空間,舒曼、鮑卡利尼、拉羅等演奏家所創(chuàng)作的獨奏與協奏曲成為當今交響樂會的演奏佳作。到20世紀,大提琴開始作為一種獨奏樂器出現在交響樂音樂會上,這和大提琴演奏家的堅持與努力密切相關。演奏家在提琴演奏過程中的思維創(chuàng)造、提琴結構改良和演變、民族意識興起以及社會地位變遷等均對發(fā)展弦樂藝術形成推動作用。就大提琴作曲家、演奏家和大提琴曲在樂曲及演奏技巧優(yōu)化發(fā)展層面分析,一方面將大提琴音域寬廣、音色渾厚等特征突出出來,另一方面在交響樂隊中也具有非常明顯的低音穩(wěn)固效果,大提琴在交響樂中的任務主要為把握整體節(jié)奏。
(二)管樂演奏在交響樂隊中的作用
從根本上說,樂器演奏技巧的改進能夠對樂曲整體結構起到促進作用,是對樂曲的完善和補充。作為一種古老管樂器,長笛最初結構為木質,而現代長笛則主要為金屬或者山木結構。其中木質長笛最為理想的是黑檀木,該木材所制作的長笛音量小、聲音柔和,但是具有較高制作成本,極易損傷。木管類樂器在其發(fā)展中的特征在于:①相繼出現耐用材質木管,應用耐用材質在保存樂器方面具有很大突破;②制作者呈現家族集體化生產;③樂器形制的改變。從根本上說,樂器優(yōu)化改良和音樂發(fā)展具有互補性,也就是說,音樂對樂器改進具有促進作用,而樂器也會逐漸與音樂要求相適應。因此,交響樂中,長笛炫技演奏非常重要,且被大眾喜愛。很多作曲家都會通過長笛演奏主題和引子。到了18世紀,很多作曲家將目光投向管樂器,同時為獨奏管樂器譜寫很多協奏曲與獨奏曲,具有代表性的是長笛演奏家蓋爾為、蘭帕爾等。小號有著響亮的音色,且聲音銳利,一方面能夠將振奮人心的音樂旋律演奏出來,另一方面還可演奏抒情樂段。所以,交響樂中小號是極為關鍵的一種銅管樂器。在高音區(qū)和中音區(qū),小號表現力比較強,其中在中音區(qū)有著最大的力度變化幅度,而低音區(qū)雖然可強奏,然而必須有特殊技巧。交響樂中,銅管作用非常重要,很多作曲家均會在交響曲中應用銅管,特別是凱旋、英雄主題的音樂作品,必須通過銅管樂來渲染氛圍。交響樂高潮中,銅管樂旋律能夠讓觀眾為之一振,具有突出作用。且銅管組在交響樂隊中也被用于持續(xù)和聲,交響樂中,打擊樂器為節(jié)奏支柱。常見形式為四個樂章的管線樂隊演奏曲可以說達到輝煌時刻,而且交響曲在古典器樂中占據著核心位置,而且其意義與規(guī)模也獲得飛速發(fā)展。
三、總結
管弦樂發(fā)展與交響樂隊變更有著直接相關性,兩者可謂相輔相成。管弦樂隊樂器不管是打擊樂聲部或者弦樂聲部均對管弦樂隊發(fā)展具有牽動作用。改進演奏技巧和改進樂器等均會對樂曲音響效果與整體結構產生直接性影響。此外,交響樂曲者需注重樂曲內在表達,從而降低樂器音樂受限和演奏技法所導致的局限性。總而言之,管弦樂隊中,管弦樂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鄒俊杰, 李嬌娜, 王狄. 管弦樂器在交響樂隊中的作用[J]. 理論觀察, 2017(1):174-176.
[2]俞衛(wèi)娜. “管弦京語、戲語樂傳”——關峽交響幻想曲《霸王別姬》中京劇音樂元素運用研究[D]. 江西師范大學, 2015:6-7.
[3]劉穎. 民族管弦樂《集市》分析 ——大型民族管弦樂交響組曲《敦煌音畫》[J]. 黃河之聲, 2015(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