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吳冠中用30余年的時間,致力于風景油畫和中國墨彩畫的創(chuàng)作,并進行油畫民族化和水墨現代化的探索。吳冠中說:“形式美的基本因素包含著形、色、韻,我用東方的韻來吞西方的形與色,蛇吞象?!眳枪谥械闹袊嫭F代化探索概括下來大致經歷了四個時期,即象吞蛇,蛇吞象,蛇化象,蛇中有象、象中有蛇,最終創(chuàng)造出“空靈”具有中國古典藝術精神且具有新的形式美感的墨彩作品。
【關鍵詞】:吳冠中;水墨畫;現代化
一、象吞蛇
吳冠中是在1974年初就踏上了探究水墨的道路。他初期的水墨畫創(chuàng)大約在1974至1980年間,他這一階段的水墨畫形、色的塑造重于墨之韻味。他直接采用了油畫造型技法與色彩質感,創(chuàng)造出如油畫般的藝術效果。他以夸張變形的表現方式抒發(fā)心中真切的美感體驗。他初期的水墨畫較寫實、具象,偏重形色的塑造,但水墨畫的韻味與特色還未充分體現出來。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湘西渡口》《樂山大佛》《魚樂》《普陀山》,其中最典型的是《樂山大佛》。設色水墨畫《樂山大佛》展示“世界第一佛”的形神意味。他使用寫意的方式,極大地夸張了大佛的宏大。樂山大佛頭頂彩虹,面部表情平靜鎮(zhèn)定,仰望天空,巨大的身體快要據整個畫面。}大佛的腳趾迎面撲來十分醒目、大得令人嘆為觀止。{68%:佛腳下面的三江之水,即使波濤洶涌,卻也絲毫撼動不了大佛的基座。畫面中運用了國畫留白等技法,營造出一種煙霧繚繞之感,更襯托出了大佛的宏大偉岸。宏大得大佛座身對應下的一方水面上,刻畫了如芥粒般的小船在搏浪前行,從這種強烈的視覺對比和間離效果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功力。我們可以體會到其匠心獨運和構圖的奇特。畫面運用微暖的色調“既給人一種安穩(wěn)感覺,又體現了純粹、灑脫的風格。}墨彩的油畫韻味,簡言之即形之狀、色之濃、墨韻之淡。
二、蛇吞象
吳冠中自1980年至1985年間,隨著其水墨畫探索之路的一步步深入,慢慢挖掘出了水墨畫的特性與韻味。:在創(chuàng)作中他有意用東方的韻來吞西方的形與色,即“蛇吞象”。他這一時期的作品注重發(fā)揮墨之韻味與特性,在形的表現上也從具象到抽象的形式美提取。畫面由純粹的點、線、面構成,注重平面分割以及整體的構圖安排。從吳冠中畫中可以感受到其創(chuàng)作的自然風景蘊含無限的生命力,他將自然景物看成是純粹的形、色與韻律等抽象元素,重構其抽象關系,創(chuàng)造出新的具有抽象形式美感、氣韻生動的自然美景,即以水墨之韻來吞自己提煉的美感形式,代表作品有《雙燕》《交河故城》《獅子林》《松魂》。其中《松魂》標志著吳冠中風格的成熟。 畫面中跳動飛躍的線條、別具一格的構圖、自由奔放的筆墨,將內心的熱烈情感和濃濃情意表現的別樣生動。他把現實中具象的樹木轉換凝聚成具有力量的生命運動,從吳冠中的創(chuàng)作心得中,我們能深刻的感受到,已偏于抽象的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從精神力量和傳達內心情感去考慮它的形式構成?!端苫辍肪拖駞枪谥凶约簣允氐摹帮L箏不斷線”一樣,繪畫形象與自然物象不能中斷,從流動著的富于生命能量的線條,來捕捉無形之“魂”,十足的中國魂。
三、蛇化象
1986至1996年算得上是吳冠中水墨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他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墨彩作品最能體現他的藝術特色。吳冠中將自己狂熱的激情與沸騰的熱血自由地揮灑于畫中,點點飛舞,線線奔流,簡言之,即“蛇化象”,是曲亦是詩,如作品《長城》《補網》《小鳥天堂》《春如線》《蘇醒》《點線迎春》等?!缎▲B天堂》可算是這一階段的代表作,其著眼于線之縱橫,疏密穿插,亂中有序,點畫以雜色小鳥,藏于枝杈間,時隱時現,隨興點染,便是天堂。他認為作品能否傳神、氣韻生動,關鍵在對韻的把握與再現。:然而這一切都要以表現思想感情為主。筆墨和顏色,也只是表現內心感情的一種手段。
四、蛇中有象、象中有蛇冠中1997至2008年間的水墨創(chuàng)作已將他所追求的韻、形與色合為一體,蛇中有象,象中有蛇。他這一時期的作品以內心的情感與心境的抒發(fā)為起點進行創(chuàng)作,感悟人生的作品甚多,都用純粹的形、色直抒胸臆,畫面的形式感越來越抽象,更具現代化美感。將形式的意境美體現得更加純粹,這一階段的代表作有《都市之夜》《奔》《建樓曲》《花雨》《洪荒》《春風》《遺忘之河》《水田》《歡樂的夢》《紅影》等。作品《都市之夜》似墨彩也似油畫,畫中那濃烈的紅、黃、綠色塊色點,跳躍著點綴在墨色上,是黑夜之星。他依據自己在藝術上的不斷探索,重立筆墨新規(guī)范,重建水墨新原則。
參考文獻:
《中國藝術三十年的歷史敘事》·高嶺《藝術生活》,2015.清華美術(卷四).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淺析中國畫寫意與油畫表現的結合》.王曉飛《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