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是公眾了解民生以及國家政策等的重要途徑,而新聞的順利播出,由大量的前期采訪工作作為支撐,其中新聞采訪技巧的運用對于采訪過程的順利性以及新聞播出后的影響效果都有直接關系?;诖?,本文就新聞采訪技巧的運用展開分析,主要介紹了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較為常用的公關交往技巧、引導性提問與迂回性提問技巧、對突發(fā)事件的應變技巧,以期為新聞事業(yè)的相關研究與發(fā)展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新聞采訪;公關交往技巧;迂回性提問
前言
新聞采訪過程就是了解事件本源的過程,是連接事實與新聞報道的重要媒介,通過有效的采訪,才能獲得新聞素材,是新聞寫作不編輯的必要條件。因此,在采訪過程中,為保證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完整性,并獲取更過有意義、新鮮的行文,需要利用合適的采訪技巧,以保證與采訪對象之間的有效溝通,更好的收集新聞素材,提升新聞節(jié)目的公信力及社會效益。
一、新聞采訪中公關交往技巧的運用
新聞采訪活動時人際交往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在活動進行當中,適當運用公關交往技巧,能夠顯著提升采訪質量與采訪效率。新聞采訪活動的兩個主體,記者與采訪對象,一般來說,在采訪活動之前,兩個主體之間都屬于相互陌生的關系,尤其對采訪對象而言,面對突然的、冒失的采訪行為會產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在采訪活動展開之前,一定要做好提前預約,給采訪對象留出做夠的時間進行心理建設,并準備好相關新聞內容。合理安排采訪時間,是記者給采訪對象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重要前提,而采訪地點的選擇,則需要依據不同個新聞內容與采訪對象進行細致劃分[1]。例如,針對家庭新聞事件的采訪,采訪對象的居住地是最適宜的采訪環(huán)境,有利于幫助采訪對象減輕心理緊張;而對于教育發(fā)展以及政府相關事件等方面的采訪,以采訪對象的工作地點為最適宜的采訪環(huán)境,能夠展示新聞的嚴肅性。
在采訪過程中,給采訪對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提升采訪對象對記者的好感度與信任度,為達到這一目的,記者需要從自身著裝、禮儀、交流方式等方面入手,獲取采訪對象的好感。例如,根據新聞內容以及采訪對象的差異,調整自我介紹的方式,針對領導一類的采訪者,多數適用于不卑不亢的介紹方式;對于被曝光者,則應時刻保持嚴肅;對年幼的采訪對象,適當展示親切的笑容;對年長者,注意自己尊重、謙順的態(tài)度。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何種采訪對象,作為新聞記者雖需要采用一定的采訪技巧,但需要時刻注意自己行為的合法性與適當性,嚴格遵循新聞采訪的各項原則。
在采訪活動中,還可適當利用公關交往技巧中的吸引規(guī)律,以時空吸引以及興趣吸引等方式,主導采訪的全過程。采用時空吸引的主要方式就是利用共同空間或時間來新采訪對象的注意力,例如,在對話過程中適當運用采訪對象所熟悉的方言,尋找人生經歷中的共同點,最好與采訪事件相似,激發(fā)采訪對象的表達欲望。而興趣吸引,則是利用價值取向、興趣愛好以及觀點態(tài)度上的共同點,尋找采訪突破口,為后續(xù)的正式采訪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新聞采訪中引導性與迂回性提問技巧的運用
提問是采訪活動中獲取有效新聞信息的重要手段,科學運用提問技巧能夠提高記者與采訪對象之間的溝通效率,提升采訪工作意義。引導性提問與迂回性提問的方式,是兩種較為常用的提問方式,直接提問的方式在多數情況下容易引起采訪對象的抗拒心理,而采用引導性與迂回性的提問技巧,能夠有效預防在采訪活動中出現傷害采訪對象面子、情感等現象的發(fā)生。在采訪過程中,提問方式過于直接,會影響采訪對象與記者形成主管情感對立的狀態(tài),進而影響此后采訪活動中會不斷出現溝通不良的狀態(tài)[2]。
運用迂回性提問方式,在提問過程中需要注意把握新聞關鍵點,然后結合輕松的話題進行主題切入,盡量避免直接切入或直接引入的方式,影響采訪活動的順利性。而引導性提問技巧的應用,需要在把握采訪主題的情況下,引導采訪對象敘述內容與采訪主題的相關性,以適當的言語與眼神交流保證采訪內容的有效性,盡量避免提出過于尖銳的問題造成采訪對象的尷尬心理,在提問過程中,以旁敲側擊是方式往往能夠獲得更加有效的答案。
在采訪過程中,提問應具有更多的技巧性,提升方式應更加靈活,引導采訪對象更加完整的敘述事件內容。例如,柴靜曾對姚晨做過一次采訪,采訪活動在姚晨與凌瀟肅的婚姻結束之后,采訪過程中,柴靜巧妙的避開的婚姻失敗這一敏感的話題,雖沒有針對婚姻失敗的看法與感受這一話題直接展開討論,但卻通過感情這一較為模糊,同時也十分廣泛的概念,以迂回的提問方式,引導姚晨說出了自身對婚姻的看法以及對離婚的主管感受。這種提問方式,不僅僅是保護采訪對象的面子,更多的情況下是避免以旁觀者的身份直接揭開采訪對象心中的傷口,將采訪對象在回顧自身經歷過程中所受到的情感傷害降到最低,進而使采訪工作更加順利的展開與進行。
三、新聞采訪中應變技巧的運用
新聞采訪過程帶有一定的不可預見性,而有效利用新聞采訪技巧,則能夠及時擺脫由這種不可預見性對采訪活動帶來的窘境;利用作為新聞記者的新聞敏感度以及獨特的新聞理解角度,來進行異常狀況的處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新聞采訪活動的有效展開,并獲得更多有效的新聞素材。為盡量避免新聞采訪過程中的意外事件,應在采訪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制定完善的采訪計劃,若時間充足,應在采訪計劃中對采訪活動可能遇到的意外事件進行有效預測,對采訪技術、資料、時間等預發(fā)事件進行有效把控,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杜絕由于自身準備不足的原因導致采訪事故。在采訪過程中,以前期充足的準備工作為依據,對突發(fā)事件進行有效處理,運用應變技巧的基礎,就是了解采訪對象,準確的把握采訪對象言論中的矛盾與疑點,以主動的姿態(tài),掌控整個采訪過程。
另外,在采訪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對突發(fā)事件進行采訪的工作,這種事件缺乏充足的準備時間,完全依靠記者自身的采訪經驗與專業(yè)素質,在這類采訪活動中運用應變技巧,首先,需要確保自己時刻處于應激狀態(tài),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依據采訪對象與采訪環(huán)境做出行動決定;其次,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與理智,為采訪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支撐;再次,要善于利用突發(fā)事件現場的目擊證人,而回避需要進行高度連續(xù)性工作的采訪對象,如現場勘查的公安人員、救援醫(yī)生及消防人員等,保持好作為新聞工作者的道德素養(yǎng)。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新聞采訪技巧的運用分析,有利于提升新聞記者的專業(yè)素質與采訪質量。通過相關技巧的合理應用,能夠幫助記者與采訪對象之間的溝通更加流暢,從而獲得更多有效的新聞素材,更加深入的了解新聞事實。因此,在未來的新聞事業(yè)發(fā)展進程中,應重視對新聞記者相關采訪技巧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以提升采訪效率與新聞質量。
參考文獻:
[1]孫麗潔.試論當下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采訪技巧的創(chuàng)新[J].新聞傳播,2014,(18):115.
[2]劉荔丹.探析基層新聞報道中采訪技巧的靈活運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5,(2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