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維亞爾初期作品的線條、色彩、構(gòu)圖進行分析,探究其從織秀設計到日本浮世繪,從印象派朦朧的色彩再到平凡的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借鑒元素,并反思維亞爾繪畫成功之路對中國油畫現(xiàn)狀的啟示。
【關鍵詞】:裝飾;浮世繪;印象派;借鑒
愛德華·讓·維亞爾是法國納比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常以印象主義的色彩和筆法作畫,再揉和象征主義的構(gòu)圖,這種繪畫手法的運用,使其作品具有明顯的平面裝飾意味,畫家常通過對日常生活場景的描繪,發(fā)掘生活中平淡又真實的美好,又因常描繪室內(nèi)景象,被稱為“內(nèi)景主義畫派領袖之一”。深究其早期作品的創(chuàng)作源泉,可以看出其早期繪畫作品的一些影響因素。
一.織秀設計的裝飾之美
每一個畫家早期接觸的人物、事物對其繪畫風格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維亞爾也不例外。年僅15歲的維亞爾失去父親后,僅靠母親過活,母親出身于織秀設計之家,織秀設計中的色彩;花紋;圖案及紋樣的排列組合形式都可應用到畫家的繪畫作品之中。因此,畫家筆下有許多以織秀女工為題材的室內(nèi)繪畫作品,維亞爾許多繪畫作品的背景中也有類似織秀效果的圖案和紋樣。如《讓·德·波利納克伯爵夫人》一畫中,背景淺黃色的墻面壁紙與床單和被面遙相呼應,都呈現(xiàn)出織秀的效果,極具裝飾意韻??棽嫉挠蒙钆渫{(diào)統(tǒng)一,精致而唯美,在以室內(nèi)題材為主題的裝飾性繪畫中,這種色彩常出現(xiàn)在畫家筆下的墻紙、人物衣物、桌布、地毯甚至屏風的描繪中。1895年的作品《刺繡》一畫中,主要描寫了一名手拿紅線,專注刺繡的女子背影。女子身著白上衣,黑裙子,裙擺下圍是精致的刺繡,這與裙子大面積的黑色形成鮮明對比,畫面有簡有繁,把刺繡這一生活場面描繪的安詳而美好。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畫家童年的記憶始終是美好的,他也嘗試通過繪畫的形式把這種美好的瞬間記錄下來。從維亞爾關于織秀場面的描寫可看出畫家對母親日常勞作細致入微的觀察,織布斑斕的色彩對畫家早期的繪畫用色產(chǎn)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將華麗的織秀色彩呈現(xiàn)在油畫作品中是一次大膽而新鮮的嘗試,所以維亞爾的作品在當時呈現(xiàn)出一種別樣的美。
二.浮世繪的東方之美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流行于民間的木刻版畫,表現(xiàn)百姓喜聞樂見的市井百態(tài)。浮世繪鮮活地表現(xiàn)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生活面貌和流行時尚,包羅萬象,被稱為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畫家早期接觸的日本浮世繪亦對其繪畫風格有深遠的影響?!案∈览L版畫的顯著特征,就畫面的性質(zhì)而言,第一是構(gòu)圖和視角,第二是線條和色彩”。
首先,從構(gòu)圖和視角來看,維亞爾1890年的作品《水槽邊的祖母》一畫中,畫家描繪了窗邊正在勞作的祖母,駝背的姿態(tài)慈祥可親,畫中的祖母側(cè)臉望向觀者。對比日本畫家歌川國貞的版畫《愛多街的藝伎》,雖然兩幅作品畫種不同,一幅為紙板油畫,一幅為版畫作品,但人物姿態(tài)卻十分相似,人物在畫中的位置,連畫中人物平望觀者的視角都驚人的雷同,浮世繪里的“視角”包括仰視、鳥瞰和平望??梢娋S亞爾對日本浮世繪有過仔細的研究,也可看出維亞爾初期作品中對浮世繪構(gòu)圖與視角的借鑒。
其次,就線條和色彩來說,就線條而言,浮世繪作品用線極其講究。人物繪畫中,服飾、身體用線各不相同,頭發(fā)用線細致精巧,服飾用線粗細有別、圓潤細麗,面部描繪用線精彩傳神,描畫部位不同,用線技法也變化萬千。
維亞爾早期的許多繪畫作品都借鑒了浮世繪的用線效果,如《睡夢中的女子》一畫,描繪了一名熟睡中的女人,女人身蓋三條毯子,最上面一條離觀者最近,也用色最深。遠處的枕頭和被單用極細的線條描繪,近實遠虛的用線使畫面生成一種縱向延伸的空間感。線條的粗細、虛實的應用,明顯借鑒了浮世繪的用線技法。
繪畫色彩運用上,浮世繪常用小塊黑色去維護和穩(wěn)定畫面整體的色彩平衡,如東洲齋寫樂的歌舞伎作品《市川蝦藏之竹村定之進》一畫中,作者用純黑色表現(xiàn)樂伎的頭發(fā),黑色既可以引起觀者的注意,使觀者的視覺中心上移,又能起到壓制畫面淺色的作用,使作品沉穩(wěn)而不浮躁。
維亞爾的許多作品中對黑色的運用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洞采系默旣悺ち_素》一畫中,畫面右下方的人物服飾采用黑色進行描繪,使觀者的視線不自覺的移向畫面右側(cè)女子的臉部,畫家意圖通過觀者視線的轉(zhuǎn)移,讓觀者體會畫中人物的心情。1895年的繪畫《家庭晚宴》中,對夜晚的家庭聚餐進行描繪。畫面上兩名男子都用黑色剪影形式呈現(xiàn),剪影的“簡”與男子身后室內(nèi)場景的“繁”形成鮮明對比,從而凸顯畫家對室內(nèi)場景的精彩描繪,所以,黑色的運用在畫面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印象派的色彩之美
印象派中點彩的技法在維亞爾的繪畫作品《公共公園》組畫中加以創(chuàng)新并運用,這種點彩不是修拉去掉所有輪廓外的點彩技法,而是景物點彩與人物輪廓式繪畫的結(jié)合。畢竟,印象主義的畫光輝奪目,但是凌亂不整。維亞爾便把點彩技法適當應用于畫面,以化解這種矛盾。畫面背景皆以平涂形式展現(xiàn),生動的再現(xiàn)了公園中形態(tài)各異的人物形象,有向媽媽提問的孩子,有談話聊天的女士,也有照看孩子玩耍的保姆,還有獨自撐傘休息的老人。
維亞爾的色彩運用不像梵高那樣直接、熱烈,也不想高更那樣粗放、神秘充滿象征意韻,而是介于兩者之間,柔和而細膩,優(yōu)雅而舒適,他特別善于使用復色,即原色與間色或間色與間色相調(diào)而成的色彩,也叫“某灰色”。畫家筆下的灰不臟不膩,干凈而高雅,是一種深度調(diào)和的美。近景的地面用紫灰描寫,中景樹林用綠灰呈現(xiàn),遠景天空用更深層次的灰去表現(xiàn)。畫面色彩組合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也充分展現(xiàn)了畫家對安靜與祥和的美好生活的熱愛與祝福。
四.平凡生活的質(zhì)樸之美
通觀維亞爾早期的藝術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其描繪對象多是平凡的日常生活,其作畫題材多是縫制的女工、室內(nèi)家人的日常生活、街角的小景、公園里的市民生活、車站、咖啡廳或酒吧,這些及其平淡的日常生活場景經(jīng)過畫家的重組與再加工,呈現(xiàn)給觀者的是生活的詩意之美。所有的對生活的感悟都被畫家塑造在特定尺幅的畫面之中,使觀者得以體會畫家呈現(xiàn)給我們的趣味生活。這是畫家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畫面滿溢其對平凡生活中溫情美好場景的祝福和感嘆!畫家終生未婚,這也是其始終對生活懷有幾分敬畏與憧憬的原因,等不到的東西往往會被賦予某種未知與美好的意愿。
繪畫終有根源可尋,在借鑒中學習,領略其精髓后,進而用自己的手法去轉(zhuǎn)化和表達,便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味的模仿而不知變通便是抄襲。深究維亞爾初期的繪畫作品,便可看到其繪畫和創(chuàng)作的“根源”。母親出身織秀之家是對其色彩的啟蒙,浮世繪的構(gòu)圖、色彩和用線是其學習和借鑒的繪畫精華,印象派的色彩是畫家所在時代的流行與時尚,發(fā)掘日常生活中平淡又美好的場景歸根于其異于常人的敏銳洞察力,這是維亞爾成功的法寶。反思中國油畫之現(xiàn)狀,如何在借鑒古人中變通,創(chuàng)作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油畫作品,使中國特色的油畫作品能在世界范圍內(nèi)發(fā)揚光大,這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藝術是人感情的成長,感情的發(fā)育,發(fā)育中的藝術排斥別人瞎指揮,“崇洋”“崇古”都是囚中生銹的鐵鏈,其壽不長,要斷。在創(chuàng)作中國特色的油畫作品之路上,希望人才輩出,這條路才能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加藤周一.日本藝術的心與形.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2]潘力.浮世繪的故事.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4
[3]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4
[4]吳冠中.筆墨等于零.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