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航宇
摘 要:信息化時代,計算機知識作為高職生要掌握的一項專業(yè)技能,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掌握學生心理狀態(tài),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在授課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既教書又育人。
關鍵詞:高職生;計算機教學;心理教育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fā)展的大趨勢,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技能是高職生應具備的專業(yè)技能之一,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壓力的增大,高職生的心理問題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對于高職計算機專業(yè)教師來說,在講授計算機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實現心理教育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學科滲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務。
1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是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技能型、應用型高級藍領,而高職院校的學生處于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情感意志等都在迅速發(fā)展,是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期,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時期。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心理問題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高中階段,都是成績不好的學生,有的甚至沒有上過高中,直接從中考結束后,就來到高職院校,開始5年的高職學習生活。由于學習基礎差,在中學階段,經常被老師批評,自卑心理嚴重。上了高職后,學習信心不足,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動機不強烈,學習方法不得當,整體學習成績欠佳,有明顯的厭學情緒,有的學生逃課,有的學生上課玩手機,有的學生認為只有專業(yè)課有用,對有些文化課程不重視。
(二)情感心理問題
社會上很多人認為,大學生尤其是重點大學的學生,才有前途和希望,考不上大學,孩子就沒有了前途和希望。受社會觀念影響,許多家長認為孩子上不了大學,就沒有希望了,進入職業(yè)院校就是學點技術,以后能有口飯吃。在社會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壓力過大,覺得自己沒有出息,不愿意和別人交流,悲觀消極情緒嚴重。尤其正處于青春期,情緒波動大,自控能力差,遇事易興奮、激動或憤怒,沖動性強,理智性差,社會情感淡漠,自我情感脆弱。在面臨人際交往的問題時,對于師生間的交往缺乏信任,對于同學間的交往缺乏理解,而是熱衷于網絡交往。這種網絡的虛擬交往雖然填補了現實交往中難以獲得的不足,但是導致了高職生沉迷于網絡而不能自拔,甚至荒廢學業(yè),違背網絡交往的道德規(guī)范,自我約束力明顯下降。
2 心理健康教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滲透
(一)為人師表、言傳身教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教師,既要“傳業(yè)授道解惑”,又要給學生起到榜樣作用,教師的語言、舉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所以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養(yǎng),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形象,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
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新知識層出不窮,作為教師要不斷的豐富自己了解計算機及其技術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掌握本專業(yè)最前沿的知識。在與學生的交流交往中,樹立起博學、崇高的形象,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結合學生的特點加以積極的引導。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聽課的過程不僅需要分析、探究、觀察等,而且更需要認真、細致、耐心、踏實等各種心理品質的支持,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可以培養(yǎng)學生形成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堅韌不拔的科學探索精神。
(二)樹立現代教學目標觀
傳統(tǒng)的計算機教學以教會知識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從而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的日益突出。現代的計算機教學應該對學生施以全面的教育,在知識目標基礎上,還要把握好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素質全面的優(yōu)秀學生。這就對計算機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計算機專業(yè)知識,還要具備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掌握心理指導的方法和途徑。
例如,在講網上瀏覽的時候,就要引導學生瀏覽健康的網頁,避免網上犯罪等。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點,在計算機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內化為一種人格品質。
(三)營造課堂和諧氛圍
許多學生最初喜歡計算機,是喜歡游戲娛樂和上網聊天等方面,隨著學習難度的不斷增加,有的學生開始覺得計算機課的學習內容和自己原來的認識不一樣,對計算機課程會越來越沒有興趣,甚至出現厭學情緒,在課堂上出現睡覺、玩手機等現象,培養(yǎng)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興趣,營造課堂和諧氛圍尤為重要。
教師在講授計算機專業(yè)知識外,要對學生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以及形成種種行為的原因進行分析。分析學生心理狀態(tài),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計算機教學課堂里,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斷地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計算機課堂教學效果。
同時可以借助計算機教學的特點,將教學內容與情感交流結合起來。如將博客與QQ、論壇,甚至是農場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交流平臺,增強同學的參與和交流意識,將濃濃的關愛滲 透到教學中。學生要獲得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把對游戲等其他因素的關注轉移到課堂上來, 才能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出來,提高教學效果。
(四)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
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不能離開社會和他人,而獨自生存和發(fā)展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想要生存或發(fā)展,就要直接或者間接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幫助和支持,人沒有團隊合作意識,是很難以想象的。
高職生要想更好地成長,取得成功,就要不斷培養(yǎng)與人溝通、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懂得,任何軟件產品的開發(fā)都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離不開團隊的共同努力,團隊成員間的合作精神尤為重要。計算機教學實際操作性強,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組,利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克服自我為中心的心態(tài),增強團隊意識。
(五)做好學生心理疏導
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面對青春叛逆卻充滿能量與激情的高職生,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有一顆關愛、包容和積極育人的心態(tài),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計算機教學中去,掌握高職生心理特點,善于發(fā)現學生的某些變化,掌握學生的心理,及時做好心理疏導,來幫助、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助力高職生成長成才。
在計算機教學滲透心理教育的過程中,一是要自然、貼切,和整個教學過程融為一體,緊緊相扣。要依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切入點,簡單、生硬的滲透會適得其反;二是在具體的滲透過程中,要把握好滲透的“度”,在90分鐘的課堂上,時間不宜過長,不然就不叫學科滲透,而叫心理輔導課了。
總之,心理健康是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高職學生有效學習的一個必要條件。在計算機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才能使學生成為一個心理健康、具有健全人格,又掌握職業(yè)技能的實用型高級藍領人才。
參考文獻
[1]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H].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2]李建芹.《心理學》,河南出版社,1998.
[3]雷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構建:內涵、研究對象與學科體系[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2014(3):31-40.
[4]周春梅.高職院校學生職業(yè)心理健康教育之學科滲透淺析[J].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3):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