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是一項需要速度、靈敏、力量和爆發(fā)力并涉及到中度到高度有氧和無氧能力相結合的體育運動。運動員需要一個發(fā)育良好的身體條件來完成進攻性擊球和維持擊球的效果隨著疲勞的進展。有氧體適能的評價、體能評價和訓練目標區(qū)域的區(qū)別通常是用訓練效果特性的描述。在持拍類運動中,由于在每一項運動中其生理反應對于不同的比賽標準運動員之間是不同的。因此,對于教練員來說建立一項測試方案去區(qū)分運動員不同能力等級標準是有益處的。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實驗對象
27名高水平大學生羽毛球運動員,8名男性與19名女性,所有成員均來自于鄭州大學體育學院羽毛球隊。
1.2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在呼吸補償點和最大負荷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在往返跑測試和毛球專項疲勞測試之間采用匹配樣本T檢驗。數(shù)據(jù)進行正態(tài)性和平方差檢驗。統(tǒng)計顯著性接受在p<_0.05。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3.5軟件。
2結果
2.1生理功能測試
測試持續(xù)時間更長(p=0.001)對于羽毛球專項疲勞(908±94秒)與往返跑測試(665±100秒)相比較。運動員的數(shù)量滿足每次測試達到最大效果的標準在表1中所示。
表1.運動員滿足最大效果標準的數(shù)量
注釋:VO2,攝氧量;RER,呼吸交換率;HR,心率; La-,血乳酸濃度
2.2生理反應
表2.A最高水平和顯著性差異在最大攝氧量(VO2max),每分最大通氣量,乳酸濃度和知覺消耗量表與羽毛球專項疲勞測試和20米往返跑測試;B:在專項疲勞測試與往返跑測試之間的攝氧量、每分通氣量和心率水平于呼吸補償點。
注釋:VE,每分鐘通氣量;RPE,知覺消耗;專項疲勞測試與往返跑測試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異P≤0.05,數(shù)據(jù)的表達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在亞極量負荷呼吸補償點,較高的攝氧量值被記錄下來作羽毛球專項疲勞測試與往返跑測試比較(+5.2%;p=0.05)(表2B)。兩項測試之間每分鐘最大通氣量和心率值沒有顯著性差異。當在類似相對持續(xù)訓練期間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比較(增量為10%),兩種測試之間(例如,所有p>0.05對條件X時間相互作用效果)無差異性對于任何生理變量(圖B)。在最大負荷,最大攝氧量,每分鐘最大通氣量,最大心率,血乳酸濃度和感覺閾值等級在毛球專項疲勞測試和往返跑測試兩者之間無差異(表2A)。
2.3運動能力測試和生理反應與比賽水平的相關性
運動員的排名是呈負相關與最大吸氧量之間對于毛球專項疲勞測試和往返跑測試的測試 (圖A)。個人系數(shù)在排名和攝氧量之間觀察到對于RCP和表達絕值的獲得(表3B)。最后,往返跑測試而不是羽毛球專項疲勞測試持續(xù)時間與競技水平之間呈負相關。
3討論
3.1最大負荷與比賽排名之間的相互關系
在羽毛球專項疲勞測試過程中,所有參與者滿足攝氧量達到平穩(wěn)狀態(tài)的標準并且能承受最大負荷結果標準,表明該方案到達了有效的力竭性疲勞。其重大意義是在一種特定環(huán)境中用來指導相對于往返跑測試更適合于比賽運動的有氧訓練,在測試中最大攝氧量值男性均高于女性。其它生理變量和血乳酸濃度達到衰竭程度的對照數(shù)值更進一步增強了毛球專項疲勞測試的適用性。
3.2生理反應和測試能力與比賽等級的關系
在研究中比賽排名與最大吸氧量(r=-0.55)以及在RCP(r=-0.41和r=-0.38)之間呈中度相關性,更相似關系也在往返跑測試中產生(r=-0.41和r=-0.38),增加了實施測試的意義。該項目對于未來研究由生理變量測試推導出建立比賽強度指數(shù)或耐疲勞匹配性有積極性意義。
4結論
為了推動羽毛球的場地試驗測試在近來有所發(fā)展,在此介紹一種羽毛球專項疲勞試驗(即毛球專項疲勞測試, 毛球專項疲勞測試包括比賽運動的元素(即,具體的步法、擊球、間歇性活動)以及能力比較和生理反應,針對比賽場地廣泛使用(往返跑測試)的過程。在亞極量強度(呼吸補償點)攝氧量,其數(shù)值是羽毛球專項疲勞測試與往返跑測試數(shù)值相比顯得更高,但是每分通氣量和心率并非如]。結果表明,攝氧量值的亞最大負荷和最大負荷在毛球專項疲勞測試和往返跑測試試驗過程中都達到了運動員比賽排名的預期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