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于河南鄧州張村鎮(zhèn)冠軍村發(fā)現(xiàn)了《臺灣阿美族鄧州墾兵籍尖兵營許氏家譜》(以下簡稱《許氏家譜》,收錄于《臺灣文獻匯刊續(xù)編》第36冊,九州出版社2016年),解開了一斷不為人知的歷史?!对S氏家譜》的內(nèi)容并不完整,從其目錄可以看出,家譜原本包含如下內(nèi)容:《臺灣阿美族鄧州墾兵籍尖兵營許氏家譜》序、皇清勅封驍騎將軍從四品官銜臺灣土番冠軍尖兵營張許二姓太始祖公傳、伯始祖公神主奉祀家祠、始祖公墓碑記奉祀家譜、冠軍尖兵營許氏原籍臺灣昭穆、冠軍尖兵營許氏鄧州墾兵籍列祖列宗、鄧州冠軍尖兵營許氏分支宗派、張許二姓歷代同輩輩字、家族軼事等內(nèi)容。而現(xiàn)存的《許氏家譜》只留存了“《臺灣阿美族鄧州墾兵籍尖兵營許氏家譜》序”以及家族軼事三則:《神靈鋼叉祛邪納吉》、《孩童懼怕黑老牦》、《冠軍煙王云香草》。
一、家譜序言中的阿美族遠(yuǎn)祖
《許氏家譜》序言的落款顯示記錄者為許氏九世孫許秀亭,時間為1941年。在家譜的開頭這樣寫道:“吾臺灣土番阿美族實乃炎帝神農(nóng)裔孫,戰(zhàn)神蚩尤孑遺也。遠(yuǎn)古涿鹿之戰(zhàn)蚩尤為黃帝所敗,殆之解肢身首,葬于異處。則其所遺三苗族南遷分支百越族。洪荒初辟,為謀生計。有勇者刳木為舟,漂泊臺灣孤島,云游玉山東麓聚落。密林幽谷、斬木辟徑,構(gòu)木為巢,與野獸為伍。刀耕火種,胼手砥足,茹毛飲血,墾荒拓野,創(chuàng)建家園歷千百載,繁衍發(fā)展。因承遠(yuǎn)祖蚩尤崇蛇重祀之遺風(fēng),勿忘中原故土。殫精竭慮,代代銘志復(fù)仇崛起振興焉。漸稱為阿美族且自稱班遮人也。”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記錄者追溯臺灣阿美族的最初遠(yuǎn)祖系戰(zhàn)神蚩尤,說明他們也認(rèn)同是華夏民族子孫的一脈。在宗教信仰方面,蚩尤崇蛇重祀,這在如今臺灣阿美族的神話傳說中也能找到例證,1925年9月的《人類學(xué)雜志》上刊登了佐山融吉的文章《高砂族の雷神と蛇》,后來收錄于達西烏拉彎·畢馬的專著《阿美族族神話與傳說》中,故事說到:“從前,有一位叫chiyaudai的男孩,每天只知捻線。他用這線轉(zhuǎn)陀螺,不一會兒功夫就耕好了一大片田地,種了南瓜與竹,等到南瓜與竹成熟后,由南瓜里生出了米,而竹子里則跑出了豬,于是他成了族里的首富。不久,妻子懷孕竟產(chǎn)下蛇?!边_西烏拉彎·畢馬在他的這部專著中還提到阿美族禁食蛇肉,他們認(rèn)為如果阿美族婦女在懷孕與生育期間殺蛇,嬰兒會得吐舌頭的習(xí)慣?!对S氏家譜》認(rèn)為崇蛇重祀的蚩尤是阿美族的遠(yuǎn)祖。
二、家譜序言中的許氏近祖
在《許氏家譜》中被稱為太始祖公奇瓦毛蘇,其出生番社為臺灣花蓮縣南部玉山東麓阿美族哈喇八灣社?!绑w軀雄偉,性介寡言,勇敢剽悍,為族社釀酒能手?!逼嫱呙K生活時代的臺灣正處于荷據(jù)時期(1622--1660年),謝必震主編《臺灣歷史與文化》指出,這一時期荷蘭人統(tǒng)治臺灣人民的側(cè)重點在于原住民,除了血腥鎮(zhèn)壓之外,還建立納貢制度,禁止原住民遷徙與外出狩獵,禁止原住民與漢人交往等。奇瓦毛蘇和兩個兒子毛蘇達拉、毛蘇達丹參與了鄭芝龍之舊部郭懷一反抗荷蘭人的斗爭?!对S氏家譜》載奇瓦毛蘇“早年喪妻。所遺二子長諱毛蘇達拉,次諱毛蘇達丹為謀生計,攜二子出逃至臺南赤嵌城,旋被荷蘭軍頭目挾持充以伙夫焉。迨永歷六年,國姓爺令尊鄭芝龍之舊部郭懷一者舉義驅(qū)紅毛,公姑且為荷蘭傭役,實因生計所迫而無奈也,畢竟系華夏子孫;臺灣土番骨肉之同胞。屢遭荷虜欺辱盤剝,怒火滿腔、同仇敵愾,遂縱火焚燒敵火藥庫,襄義軍里應(yīng)外合奮勇參戰(zhàn),終遭慘敗。公攜二子星夜?jié)摱蓮B門投奔鄭成功軍,入黃廷將軍麾下繼充伙夫矣。其二子隨眷屬苦練武功,日月如梭,年長成人,蒙黃元帥撮合長子與都督僉事張旻之女合巹,遂賜其漢姓。名張伯春者即吾尖兵營張姓先始祖也。次子入左都督許勝麾下,遂賜其漢姓,名許仲春者,乃吾尖兵營許姓始祖也?!庇纱苏J(rèn)定,臺灣阿美族鄧州墾兵籍尖兵營許氏的始祖是許仲春,其土番族名字為毛蘇達丹。據(jù)許秀亭《許氏家譜》序介紹,阿美族原來采用父子連名制,父親名字四字的后兩字,為兒子名字的前兩字,這是他們在獲漢姓名之前的命名規(guī)則。
三、許氏始祖跟隨黃廷將軍屯墾鄧州
許氏始祖既為臺灣阿美族人又如何來到河南定居鄧州?這與黃廷將軍投誠有關(guān)。姚子瑯纂、蔣光祖修《鄧州志》卷十三載:“黃廷,字華明,福建人。明末聚兵海上,唐王封為永安伯。投誠,本朝封慕義伯,屯長樂。康熙七年,遷廷于鄧,帶領(lǐng)本標(biāo)兵丁墾荒因家焉。”黃廷原為鄭成功手猛將,曾被南明永歷皇帝封為永安伯,也為收復(fù)臺灣打敗荷蘭侵略者立下汗馬功勞。據(jù)涂征、涂重航《閩臺墾兵屯中原:鄧州臺灣村史話》介紹:鄭成功去世之后鄭氏集團內(nèi)訌,鄭成功的兒子鄭經(jīng)繼位割據(jù)臺灣,與清王朝分庭抗禮;黃廷將軍以民族大義為重,采用了分兵投主的策略,下令由其長子黃爾道率領(lǐng)1240余名兵丁眷屬赴臺追隨鄭經(jīng),黃廷將軍親率主力獻銅山島投誠;康熙皇帝御贈“表率元勲”匾額,并封黃廷將軍為“慕義伯”。黃廷率十萬將士北上向康熙皇帝請旨分撥,行至盧溝橋時得到康熙的旨意:“自盧溝橋南下,疏散屯墾寓兵于農(nóng),設(shè)立官兵里,且務(wù)農(nóng)桑且練武功,惟納錢糧正供,雜派徭役概行蠲免之,以待國家戰(zhàn)時征調(diào)。”《許氏家譜》記載:“是年臘月廿四日,黃廷率五營親兵,計五千六百余名,抵達鄧州自州城西北四十五里至冠軍故城遺址,湍刁二水間官道兩側(cè)肥沃之土地,設(shè)立五個行政官兵里,計四十八村,分墾兵屯居之。因眾墾兵多來自福建沿海,故地方稱之為閩營人也。”而來自臺灣土番族的將士則組成一鎮(zhèn)分為上營、下營與尖兵營。尖兵營即后來的張許村,如今的鄧州張許村人就是尖兵營張姓始祖張伯春、許姓始祖許仲春的后裔,而他們的共同先祖即太始祖公是臺灣阿美族人奇瓦毛蘇。奇瓦毛蘇的后裔一部分定居于河南鄧州繁衍生息,另一部分至今還留在寶島臺灣。